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与思考

2018-04-25于目元

当代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暴力中学生校园

于目元

近几年来,中学生施暴欺凌现象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视频也不时见诸媒体,其手段之残忍、方式之多样、传播之快捷,令人震惊。这些欺凌和暴力事件不但造成了人身伤害,而且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影响深远。那么,一向宁静的中学校园为何频频发生欺凌与暴力事件呢?我们又应如何防治?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对校园欺凌防治的认识与思考。

一、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表现方式

中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方式,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

1.暴力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类:①打架斗殴,即青少年学生因冲动或言语不合而大打出手,多发生在男生之间,且多半和女生有关,是校园中较为普遍的暴力现象。②恃强凌弱,是指身材高大的学生或团伙仗势欺负弱小学生。③敲诈勒索,就是辍学生或在校生威胁弱小学生并索要钱物,被欺凌者达不到其要求就会被殴打。

2.语言型。这是使用歧视、侮辱性的语言,打击和侵犯他人的精神状态,致使受害者丧失自尊心,引发逃避、厌学、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3.排斥型。这是漠视或排斥对方,使对方生活在一种孤立、不受人欢迎的氛围中,从而产生一种精神压抑,甚至产生精神抑郁。

4.网络型。这是指中学生针对他人的隐私,利用互联网络做出的伤害行为。这种行为流传快、范围广,危害更大。

二、校园欺凌和暴力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之所以出现欺凌和暴力行为,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个人因素。主要表现为叛逆和青春期的萌动。中学生正处于从童年到青年转变的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思想上渴求独立,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但心智发育不成熟,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容易叛逆。一旦交友不慎,往往导致欺凌和暴力发生。同时,青春期的萌动,使得中学生对异性交往难以做出正确处理,因早恋引发的争风吃醋又往往导致暴力行为。

2.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失当和不良的家庭氛围。家暴环境中的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往往学习、模仿父母的行为,暴力倾向明显;溺爱家庭则对孩子一味地迁就、百般呵护,孩子往往霸道、冲动,容易走极端,诉诸暴力;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则会给孩子留下心灵创伤,容易形成极端性格,往往叛逆,难以管束;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管控、监护、沟通不力,往往痴迷网吧、手机和网游,一旦结交社会不良青年,就会沦为欺凌者。

3.学校因素。主要表现为法制教育和关爱教育的缺失。当前的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法制教育苍白无力,学生往往法制观念淡薄、目无法纪。现实中,对校园欺凌的惩戒大多息事宁人,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另外,绩效考核的量化,也使得教师对部分差生或问题学生少了一丝关爱,多了一层冷漠,往往采用孤立、讥讽、挖苦和压服手段,甚至赶撵、迫其退学,这部分学生对学校往往逆反、对抗,甚至仇恨、报复,从而导致暴力倾向。另外,松散的学校管理也为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提供了便利条件。

4.社会因素。网络痴迷是催生校园欺凌的主要诱因。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使中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网络游戏的暴力渲染、港台影视的黑道英雄及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会使中学生盲目崇拜和模仿,因而校园欺凌也会随之而生。另外,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之校园周边环境复杂,一些青少年学生往往经不起诱惑。当家人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必然催生暴力威胁、敲诈勒索,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三、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

1.对于个人而言,首先应加强自身素养,对他人宽容体谅、不斤斤计较,注意团结同学,友好相处;其次,树立班级荣誉感,踊跃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和文体活动,舒缓学习压力,保持健康心态;再次,平时保持低调不炫耀,在楼道拐角、厕所等偏僻角落及上下学路上注意结伴而行;第四,不早恋,谨慎交友,不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远离不良行为,争做一个求实、上进的好学生。第五,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时,应注意妥协、求饶等技巧,不能以暴制暴,更不能逆来顺受;应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求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2.对于家庭而言,为了防治校园欺凌,首先家长必须注重言传身教。平日既不溺爱孩子,也要远离家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疏导孩子潜在的不良情绪,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其次,家长应注意观察、规范子女的行为,发现孩子有反常的迹象,诸如身体伤痕、自尊心受挫、自我伤残等,应及时联系学校、了解情况,适时疏导,不能简单粗暴。再次,家长应理性对待网络,既不娇惯,也不放纵,尽量不为孩子佩带手机,切断孩子利用网络与不良人群的联系渠道。第四,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校通,互动、交流孩子的发展变化,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3.对于学校而言,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应从落实《中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开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良好品德。

(1)大力营造反欺凌氛围。通过法制视频、主题班会、“法治进校园”、以案说法,以及邀请法制副校长作专题报告(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暴力欺凌的危害性,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加强对全体教师的针对性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的法治意识和防控水平。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不能简单地否定,要做到积极疏导,努力转化;同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校规校纪处分,发挥教育惩戒的威慑作用。对于情节较重或多次施暴的学生,交由公安机关依法惩戒,或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2)突出关爱教育。把关爱、帮扶差生作为师德教育的专项内容。对待差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帮扶结对,积极转化。既要和帮扶对象沟通交流,用爱心转化,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其自信,更要实行分层设标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异常表现,及时调查、了解其原因,防控潜在的欺凌和暴力行为。

(3)引导学生正确疏导早恋心理。加强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认清早恋可能产生的后果,树立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方式,从而疏导早恋心理,预防可能引发的暴力倾向。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严把出入关,加强值班、巡查力度,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4.对于社会而言,应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依法取缔校园周边黑网吧,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同时,加强学生上下学期间的治安巡防力度,严防黑恶势力或社会不良青年对校园的冲击和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应尽一切努力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尤其是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防治中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应坚持教育预防为主,疏导、惩戒并行,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共同守护孩子成长的天空。只要我們人人重视、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遏制中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还校园一片真正的净土!

猜你喜欢

暴力中学生校园
反性别暴力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