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众路线对中学德育的现实意义

2018-04-25吴春艳

当代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群众

吴春艳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对一线的中学教师同样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是否能够深入落实开展群众路线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了重要作用。德育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思想与性格的合理发展,能够保证学校教育顺利进行。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与道德的引导,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终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中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尤为重大。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学教师如何将群众路线落实在中学的德育中,为与时俱进的开展中学德育提供系统理论与具体措施。

一、现阶段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21世纪,科技发展迅速,社会飞跃前进,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当代中学生正面临着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他们对于未知的将来充满了好奇。他们有着安逸和舒适的成长环境,却又将走向竞争激烈、布满陷阱和飞跃变革的社会。从教育部到基层的学校,每年都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德育计划,即使是各种假期,包括寒暑假也不例外。学校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各种学习活动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虽然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现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不重视,尤其是在留守儿童的家庭里,再加上复杂的社会诱惑,学校的德育效果与多样的环境对学生影响产生的效果相比显得较薄弱。

二、深入研究群众路线

为了谁?依靠谁?这是任何执政党都无法回避的重大理论课题。毛泽东,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不仅仅关注个人的前途,更关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他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总结出了适合中国人民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根本理念,更是中国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多次提到了群众路线,无论是在建国前的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建国后的中国发展当中。

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思想不仅在解放战争年代以及建国初期有重要意义,在改革开放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不管在哪个年代,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思想都是一个社会可以良性运行的基础。因此,深入学习群众路线对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有重要的作用。

三、切实将群众路线落实在德育中

(一)什么是教育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心智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第五页)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简单地以学生的分数评价学生的好坏,而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如何将群众路线落实到德育教育中

现在经常可以听到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尤其是行为习惯差。可是,我们能够简单地把这个问题归结于学生的错吗?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只要给予正确的德育教育,学生完全可以健康成长的。那么中学教师究竟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和德育联系起来呢?

1.一切为了群众

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的崇敬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学校并接受教育。而教学是学校最中心的工作,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就是说,学校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体现。无论是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中,还是课下的日常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青少年模仿性很强,常把教师做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他们仰慕老师的知识渊博,所以在思想道德和学习工作上,都会受到老师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为核心,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一切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学校的管理者要意识到人本的重要性,保证德育在学校教育的落实,重视德育教育,并从整体把握德育的培养目标。管理者可以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营造书香校园,努力创设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基础。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拖拉机手,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第472页)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所以,教师应有一颗善良的心,耐心的教育学生,就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样的,学生也会像爱自己的家长一样爱自己的老师,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2.一切依靠群众

德育工作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满足学生思想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靠教师或者学校的努力,同样需要学生本身的参与和家长的支持。如何让学生参与其中呢?我们可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思想发展特点、能力、学习习惯、家庭背景等制定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中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德育内容差别不大,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也不同,各个学校的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特点也不相同。因此,每个班级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合理的德育教育,发展一切可参与的对象。同时,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不少学生家长为了生计,离开子女在外打工,照成了对学生的的关爱不够,家庭教育薄弱。对于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学生,教师尤其需要将家长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无论是打电话沟通,还是家长会面谈,教师都要让家长多关心子女的教育,让学生多感受家庭的爱并对生活、对社会、对充满希望。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知行统一原则(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对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德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德育课,教师总是将德育工作局限于学校和教室当中,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及解决。并且学生也觉得教师离自己很遥远,心理距离将教师和学生隔离开来。教师必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走到群众当中去。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结合实际,提出了“五个一”的帮扶活动。例如,学校鼓励老师在所教的班级寻找一直至两个帮扶对象,然后每个学期开展一次“五个一”活动,即一次家访,一次促膝谈心,一次共同就餐,一次共同的外出活动,满足一个小心愿。刚开始很多老师对此很抵制,觉得是在走形式。但是,教师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这个活动的效果非常显著。以家访为例,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起深入到学生的家庭当中,一方面,他们及时反映了学生在校的情况,有表扬,有鼓励,也有建议;另一方面,他们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家的表现。比如,一些学生是独自一人生活,那么他们的安全问题就很重要;有的学生父母离异,缺失父爱或母爱,那么教师就应该特别关注这些“缺爱”的学生;还有的学生家庭特别贫困,但是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教师应该帮其申请国家助学金或者向学校申请一些物质帮助。“五个一”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理解了学生在校的一些怪异表现;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帮扶下,也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对学习、对生活、对明天充满了希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应该密切联系群众,保证德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群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