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海防博物馆参观纪行

2018-04-25uncelb

兵器 2018年4期
关键词:海防炮台堡垒

uncelb

在很多军迷眼中,香港似乎不是个很好的军事旅游目的地,因为这里似乎没有比较著名的技术兵器陈列馆。但你若是觉得香港就没有好军事博物馆,那就错了。

找到博物馆“真身”

香港海防博物馆位于港岛东部北侧的筲箕湾地区。这个区域除了海防博物馆之外,还有不少人文景点,比如位于筲箕湾西侧的太古地区。这里是超市里的“太古方糖”生产厂家的命名地,更是曾经的太古船坞所在地。而筲箕湾本身则是一处香港曾很有名的避风塘。所谓避风塘,当然不仅是我国北方城市里那个连锁茶室的名字,而是指供船舶避风的海湾锚地。

从地铁站出来,沿着东区走廊所在的高架桥向西,越过一座高层建筑后的门口,就是博物馆的正门了。此时参观者视觉中,大门后方是一座不矮的山。进门后沿着面前的坡道向右手上方走,没走几步就会看到一门陈列在水泥座上的巨大加农炮。向火炮后方一看,笔者曾朝思暮想的“撒拉逊”装甲车和“彗星”坦克就在后面的平台上陈列着呢。

往前走不远就会看到博物馆的接待大堂。这是一座简单的现代建筑。门口陈列着两门英军的5英寸(127毫米)MK1后膛加农炮。走进之后,一名博物馆的老姐向我发放了该馆近期的活动介绍。并用普通话对我说道:“参观从这里乘电梯开始,展区在上面呐”。

走出电梯的瞬间,视线突然变得开朗了。四下一观察,自己已置身刚才那座不矮的山的半山腰。博物馆的展厅就在山顶,而山顶人工建筑的侧面让军迷一下就能看出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建筑。原来海防博物馆的本体,是座依山而建的大炮台啊。而刚才的接待大厅,不过是为了安装这部上山电梯的低层建筑。

参观堡垒

走向面前的步道继续向上爬,会先看到一座复原过的64磅前装炮阵位和它的发射阵位工事(题图)。这种西式海防武器笔者在书本上曾见过很多次。但连同工事在内,它的实物突然在你眼前,真的令人相当激动。本着上山以来“先看展厅,再看装备展品”的思路,我只好继续向前。之后经过一处测距仪的工事遗址,便来到了与山脊平行的一处平台,这里陈列着一门维护很好的25磅野炮。而炮后面,一座巨大的水泥结构建筑巍然矗立,这才是鲤鱼门炮台的堡垒!

◎25磅野炮

一路按耐着对装备的兴趣在这时终于爆发了。我马上走近这门带有标志性盘型炮架结构的野炮,可以发现它显然是经过了非常用心的复原性修护。虽然炮架和炮身都覆盖了亮光的英国绿+迷彩绿现代英军双色涂装,但铭牌则显示了这是一门生产于1941年的MK3型25磅炮。火炮的高低机手轮和仰角飞轮都已更換过新件,显得十分漂亮。走到炮尾可以仔细观察这型英军典型火炮的炮闩设计,同时它的炮口保有一具标志性的双气室制退器,这也符合铭牌上MK3型的特征。虽然笔者曾在国内的个别博物馆中见到过这型火炮,但大多距离较远。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令我感到很高兴。

◎堡垒外墙

25磅野炮后方有一座悬空的桥,走过桥就终于到达博物馆的“正体”了。这时不要急于钻进堡垒改建的博物馆展室哦,请一定向桥下观察。原来,这座桥让参观者跨过的可不是简单的山谷,而是堡垒外壁前的反步兵壕。这道由水泥修筑的深沟有一层深,大概5米宽。这种设计是19世纪堡垒型工事的常见特点,它是护城河结构的一种发展,不同于效果有限的纵火壕,鲤鱼门炮台的这道反步兵壕显然是为机枪和栓动步枪发挥火力而设计的。所以比起中世纪工事的外围反步兵壕,它的宽度和深度都有所简化。在反映日俄战争的电影《二百三高地》中,观众就可以看到这类步枪时代的反步兵壕如何发挥作用。

在面对深沟方向的堡垒外壁上,每一层都有明显遍布的步枪射击口。从桥上观察堡垒的水泥外壁,可以大致的看出堡垒足有3层以上的高度。外壁呈水平面布置,整个堡垒似乎是类似于菱堡构型的多面体结构。不用多说,这已充分显示了前身为鲤鱼门炮台主体建筑的堡垒应修建于19世纪中后期。

从入口走进堡垒,只见门口立着一块指示牌,上写“今日如有雷暴预警,古迹径将关闭”。笔者回头一看外面的天空,似乎真要下雨。看来要想参观室外工事,需要点运气了。

今天的香港海防博物馆坐落在英国殖民时代的鲤鱼门炮台旧址上。它位于港岛北侧的东边,维多利亚湾的东部界限鲤鱼门(用通俗语言说就是“东口”)的海峡卡口南侧。关于这座炮台的故事不少,2017年《兵器》杂志关于香港回归的纪念专刊(2017年第7期)上有多篇文章都提到过其中的内容。

◎展厅寻珍

进入堡垒内部,根据导览路线,游客要按照参观路线参观由弹药库和宿舍改建的展室。这部分的展室共有11个,布展水平不低。他们按照时间线索,从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海防发展开始,由宏观到微观点出了香港在海防中的价值。之后按照历史阶段详细的介绍了香港的海防军事发展,包括英国殖民军队的军事设施发展、驻港英军的编制建设、二战中的香港战役、日占时期港九独立大队的斗争、战后香港华人参与英军的故事、香港回归后驻港部队的进驻。由于之前已经阅读过《兵器》杂志2017年第7期的《军事意义上的香港》等文,自己也参与了香港回归20周年的报道,这里的展示内容犹如脑海中字面知识的“立体证据”般不断映入笔者的眼帘。

这一部分的实物展品不少,其中不乏很有价值的“必看”展品。全港只有两门的南明铁炮(另一门在九龙的香港历史博物馆),清朝东龙炮台的遗物连同展板上的九龙寨城和东涌寨城属于鸦片战争前的内容。英军工程兵中尉哥连臣的家书和相关模型则是研究驻港英军早期军事设施的最重要史料,日占时期反映港九独立大队的相關陈列曾在公开之际引起轰动。

此外,除去驻港英军的被服、枪械,这里还需要尤其提醒参观者注意一件放在展室一隅的舰徽。它就是1997年6月30日晚,“你们下岗,我们上岗”那幕发生的威尔士亲王军营门口曾悬挂的添马舰舰徽。如今威尔士亲王军营和添马舰基地都已经不存在,前者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中环军营,而数度迁移的添马舰基地如今也已经成为昂船洲军营了。

笔者曾经亲身到过“你们下岗,我们上岗”的那处营门,在这里又见到了那里曾作为殖民军设施象征的舰徽,这种历史就在眼前的感觉真的是太让人激动了。

关于室内展室,还有两个参观细节提请读者留意。

第一,在鸦片战争展室内,有一个小电视播放介绍鸦片战争起因的录像片,录像片可以选择语言。第二,在港九独立大队的展区,参观者可以选择收听港九大队老战士的录音。这时您只要一回头,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效果的布展设计。拿着日本刀的日军宪兵模型很亮,它会被对面存放港九大队展品的展柜倒映出来。参观者在观看抗日志士的故事时,不时会觉得凶恶的日本宪兵就在身后。

◎堡垒中庭

走出展室,终于有机会观察堡垒的“大厅”了。这时但凡有点军事历史知识的参观者都会自然的发觉,博物馆所在的堡垒原来是个典型的西式海防炮台建筑啊。

虽然博物馆有个大大的复合材料顶棚,但这显然是后加装的。堡垒原来应该是没有天顶的,这种设计既来自于前膛炮时代海防炮台通风与照明的需要,也是出于节省工时的考虑。

中央2号炮位工事结构(下,在室外参观)。

鲤鱼门堡垒中隐没式炮位安装有两门6英寸(152毫米)口径的MK4型加农炮。然而这种武器在20世纪的轰炸机面前毫无生存能力。它们在二战开战前已经被拆除。

目前全世界安装有隐没式炮位的19世纪海防堡垒现在已经屈指可数。而炮位上的火炮更是廖少。鲤鱼门炮台上的隐没式岸防炮便是留存于世的最少数“活化石”之一。1970年,英军在该炮台的沟壕角落发现了一门拆卸下来的MK4型加农炮。1982年又在另一处沟壕发掘出了它的隐没式炮架。可惜它们之后被英军运回了英国,如今正在伍利奇的英国皇家炮兵博物馆展出。换句话说,如今鲤鱼门炮台上的这门隐没式火炮是复制品。

◎中央炮台

观察完堡垒顶层陈列的布伦南鱼雷模型后,还要记得沿着陡峭崎岖的楼梯到堡垒南北两侧的沟堡里看看,然后可以走到反步兵壕里看看堡垒的反步兵设计。沟堡是控制反步兵壕的主要火力点,它可以从两处位置控制反步兵壕四个方向中的各两个。

沿着上山的路线下山,向炮台低处的西侧行进。这时千万不要因为腿酸就放弃探索。因为山下还有一处全世界唯一的秘境工事在等着参观者。

沿着这条路,首先会经过入馆时忍住没仔细看的测距仪战位,这里已经仅剩水泥支柱,不过却充分的说明了那些可以间接射击炮位的诸元来源。从结构看,它们应当是使用双目光学测距仪,据介绍,全炮台有至少两个这样的设施。

之后就是中央炮台(指位置在中间)和一旁的地下弹药库设施。这里在复原的旋转炮架上安装了一门7英寸(177.8毫米)MK1型前装炮。炮是1990年在港岛金钟花园出土的文物。不过这里最早安装的应是一门64磅MK3前装炮。地下弹药库很有意思,帶有19世纪中期石砌弹库的典型特点,门口还陈列了复原的装弹工具。之后出现一个岔路,建议大家选择靠海的小路行进。

经过没有火炮的中央炮台2号炮位,再向前就是一座陈列有一门单管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平台。这门高炮与上面的25磅野炮一样经过了极好的修复。双层的炮盾与瞄具长长支架这类装备外形特征都被很好的保留了。在高炮后方是一座营房的废墟。这里也是二战期间发生过战斗的地方。这时笔者突然一回头,啊,这里就是二战时期那张日本占领军士兵与要塞合影的拍摄地啊。

◎西炮台

再往前走就接近重点了。这里在刚才岔路里侧那边会有西沟堡的入口。里侧小路上会遇到一门巨大的前装炮和后方的工事。这个工事就是鲤鱼门炮台设施的西炮台。如今里面陈列的巨大前装炮是一门出土于港岛的9英寸(228毫米)前装炮实物。这门炮太巨大了,装弹也十分复杂,需要依靠一旁的三脚架起吊炮身,然后让炮口对准一侧的弹药库门。

站在它跟前,看着展板的介绍,头一次见到完整西式海防要塞的笔者再次感到,书本上的装备知识立体了起来。根据记载,1898年后前装炮就被拆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经典的4.7英寸(120毫米)速射炮。速射炮的炮位如今也还在,就在前装炮的旁边。而如同《兵器》杂志2017年第3期刊登的长江江防要塞探访文中记载一样,4.7英寸速射炮工事必备的壁龛式弹药储存格,这里也有。

◎布伦南鱼雷发射站

走过西炮台一侧,隐藏在炮位后方的设施是储水池和油库。然而油库和水池为何会在炮台堡垒的下方呢?这说明它不是主要供堡垒使用的。

不错,这处水池的出现也预示着鲤鱼门炮台景点中,最具有“秘境”韵味的地方要到了!

沿一段仅够一人通行的楼梯向下,经过一处哨站,就会来到鲤鱼门海峡的水边。再次从感性中确认鲤鱼门的狭窄之时,只要回身望向岩壁,就会发现一个不时闪出昏暗灯光小门。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布伦南鱼雷发射站了。

布伦南鱼雷研制于19世纪末,它是一种采用蒸汽动力的线导遥控岸防武器。它的结构与控制,大多数当今的研究者也没搞明白。在遥远的19世纪中后期,鱼雷还是新兴事物,由于采用线导,整个射程受控的布伦南鱼雷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极好的命中率。但是它全系统价格很高。虽然英国海军对于这型武器很感兴趣,并将它作为秘密武器采购打算装备到很多殖民地海防要塞中,但最后只有香港的鲤鱼门炮台成功的装备了它。后来,由于同时代起步的白头鱼雷得到了更大发展,布伦南鱼雷如同夏日的烟花,迅速消失在了装备发展的长河中。与白头鱼雷几乎同代的布伦南鱼雷,被不少研究者认为是鱼雷家族早期最梦幻的“另一条发展线路”,而成为了鱼雷这种装备“青葱岁月”的证明。附带一说,布伦南鱼雷还有一枚实雷存世,如今在查塔姆的英国工程兵博物馆展出。而进入过值班的全套发射工事,恐怕也只有在香港真正存在过。

这是一处隐藏在山脚内的洞库阵地。中间摆放着一枚等大的布伦南鱼雷模型。洞库包括大致4个部分,中间是鱼雷的雷库,一旁是供雷和系统使用蒸汽的造汽锅炉与储煤室,后方是轮机室,在临海一侧有一个缓坡,直接对准海峡。鱼雷就是从这里滑上缓坡接线,然后发射。

据说布伦南鱼雷跑不到2千米。但是眼前的海峡只有几百米,绝对是合用的。但蒸汽怎么灌进去,遥控铜线怎么保证不折断,鱼雷的主机怎么启动,这依旧是谜团。看来,想了解这种差点威胁到白头鱼雷地位的奇怪鱼雷,还是需要去趟查塔姆。

走进其中,可见馆方深知这处设施的修复目的。斑驳的红砖结构洞库保持了遗址式的结构,坍塌的部分房间进行了保留,但对发射站内的功能区域进行了清理。闭上眼睛,你会听到身后海潮拍打发射口缓坡发出的声音,而昏黄的白炽灯燃烧灯丝的啪啪声,则会趁海潮退去时溜进耳朵。由于是工作日,此时身边四下无人,岩壁中的布伦南鱼雷发射站仿佛一位打过败仗的老兵,多年后孤独的坐在自己丢失过的阵地上。这种探寻神秘军事设施,穿过历史去体会装备技术发展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火药库

不舍的走出发射站,向博物馆大门走去,发觉渡口炮台在维修,不开放。但可以站在这里向前方的筲箕湾避风塘一望,此时渔港里塞满了小吨位渔船,避风塘的意义果然如此。再向门口行进,有个砖结构的大腕型建筑。

这难道是前装炮时代的火药仓库?走进一看真的是。如今火药库里陈列着曾在此驻守的英军炮兵部队的各式古炮(不乏冷战期间从香港各地块出土的文物),然后还有多个纪念碑。其中倒扣火炮形状的纪念碑是曾驻港的英军炮兵部队的去世人员纪念碑。还有一个新近修建的不锈钢纪念碑,走进一看,原来是纪念二战香港战役中在此战斗的加拿大陆军部队的纪念碑。香港戰役中,加拿大军队的战斗确实是比起英国可圈可点多了。

◎车辆与火炮展示平台

在往外走就可以去观看“彗星”坦克了。到头来看,这个坦克反倒成了如今自己眼中博物馆里相对“二梯队”的展品。这个平台共有5件展品。分别是一门从港岛西区卑路乍炮台移来的10英寸(254毫米)口径加农炮,一辆FV701“雪貂”装甲车,一辆FV603“撒拉逊”装甲车,一辆“彗星”中型坦克和一门从九龙红磡附近海底发掘的14.75英寸(375毫米)口径前装炮。

三辆装甲车辆都十分古老了。“雪貂”和“撒拉逊”都已经在底盘底板上加垫了金属托,这可以防止车辆悬挂锈断“趴车”。而彗星的负重轮胶圈已经部分脱落。不过几辆车的外观封闭和防锈外漆都做的很好。没有露出金属外层,而且附件完整。现在两辆轮式车均采用了战后英军的英国绿+迷彩绿涂装。这很好的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驻港英军使用这类装备的涂装。而“彗星”坦克则采用英国绿单色涂装,标识与近20年的状况基本一致。这辆“彗星”是回归前从石岗军营搬过来的,其首下部分绘有廓尔喀弯刀图案,应当最后由一支廓尔喀部队使用。

不虚此行

至此,香港海防博物馆就算是参观完毕了。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座军迷、特别是海军军迷来香港必到的博物馆。除了如愿见到很多故事中“最后的拼图”,此行也为我留下了一些新的线索。这种在探寻中的确认与发现,也是一种成长。一想到第二天就要去维港西口的昂船洲观摩我军驻港部队的开放日,在那里能看到052D和远眺“辽宁”舰,这种因地理、技术意义上而带来的“过去与如今”的多重对比,就更令我心潮难平了。

参观指南

1. 博物馆上午10点开门。可以根据情况留出时间在中环或者尖沙咀先吃早饭(这馆在山上,需要体力)

2. 周四及正月初一初二闭馆,参观免费。遇到恶劣天气会实行不同闭馆措施,请出行前上网检查香港天文台的天气预报和馆方网站。

3. 从港岛线地铁筲箕湾站出来,可以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参观筲箕湾避风塘边上的鱼类市场。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建议坐地铁或者出租车到太古附近的鱼涌公园一趟,这里有一条香港消防处退役的葛量洪号救火轮改建的展览馆。周围的西湾河-太古地区也有些不错的餐馆和文化设施。

4. 博物馆的礼品店在堡垒入口处左手边。不要忘了转,但价格很贵。

猜你喜欢

海防炮台堡垒
封控小区里筑起“红色堡垒”
打造党支部“四个堡垒”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没有门的房子
走向深蓝
辽宁发现104处明清时期海防遗址点
浅说晚清广州江防重镇沙路炮台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炮台,战争与和平
英国海岸线上废弃的“外星人”堡垒
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