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我们有话好好说

2018-04-25咚咚

分忧 2018年5期
关键词:侄儿堂姐父子俩

咚咚

父子对决,两败俱伤

一听孩子的哭喊,我这边早就心碎成了八块,急急忙忙搭车赶到侄儿家。

侄儿是我堂姐的儿子。我赶到那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狼藉。侄儿把他爸也就是堂姐夫打伤了。确切地说是两败俱伤,还动起了刀子。侄儿的继母告诉我父子俩干仗的大概:父亲摁住疯狂的儿子,儿子握着刀子乱舞,大吼大叫:今天不是我杀了自己,就是杀了你!父亲只得睁着血红的眼睛,死死地箍住儿子。最后,儿子在父亲的手背划出一长道口子,鲜血直流,战争才停止。儿子的脖子也被父亲箍出了几道显眼的血手印。

战争停止后,两个人还是无话,侄儿满腹委屈,跟我打电话。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看着双方都铩羽而归,我很难过,为死去的堂姐难过。

堂姐在侄儿只有7岁的时候,因为和丈夫闹矛盾,加上带孩子的各种委屈,情绪不稳,最后服毒自杀了。侄儿现在17岁,终于长到了可以和父亲干仗的年纪。很不幸的是,侄儿越来越明显地遗传到他爸的脾性,都是那么暴躁,都是那么不会好好说话。

因为体恤死去的堂姐,也因为侄儿和我儿子相差没几岁,为儿子多个兄弟,所以,我对侄儿特别照顾,只要稍微长一点的假期,侄儿都会来我这里,两兄弟一起玩,一起吃住,很融洽。

我们家的氛围和侄儿家不一样,这一点是侄儿发现的。

吃饭的时候,大伙围着桌子,老公高谈阔论,说到高兴处,我们哈哈大笑,还互相开玩笑。饭是老公做,洗碗则是我的任务。我们一边做事,一边聊天,天南海北、家长里短,一家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如今,侄儿父子俩已经公然干上仗了,我觉得事情已经很严重了。

侄儿让我把他带走,哭着喊:“姨妈我跟你走,我听你话,我不跟弟弟抢东西,我长大了挣钱养你。”他爸在一边吼:“滚,滚了就永远别回来,老子就当从来没你这个王八蛋儿子。”

我只是抱着侄儿,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这个已经比我高出一大截的男孩,此时显得特别柔弱。

我把侄儿领回了家,同时安慰姐夫,大家都冷静几天,等孩子平复一些了再回来。

爱若隐若现

彬彬在我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很乖,上学之余还会努力做点家务,对弟弟也是非常谦让。以致于儿子都对我说:“妈妈,你不要吓唬哥哥,说要把他送回他爸那里。哥哥怕我们嫌弃他,表现得太忍让了,我看着难受。”“嗯,”我答应儿子,不能让彬彬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彬彬住我这里期间,他爸经常打来电话。但都说不了两句,我能感觉到他想儿子,只是,每次电话都问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后就没话说了。我问他为什么和儿子干仗,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总是那句,“他不听话!”我说:“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和孩子说呢?为什么要大吼大叫?为什么要动手?”他喏喏自语:“我是粗人,不会说话。”

到了这里,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他似乎也觉得自己太冲,努力缓和点说:“我是真的不会说话,我也知道红英的死,你们恨我,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成了这个样子,那个自杀了,这个跟我闹得要拼命,还不回家了。”

好不容易挤出这么几句话,不过这倒让我明白了他的愧疚和对孩子的想念。彬彬这边,我渐渐也能感觉到他对父亲的爱若隐若现。他现在不说让我收养他了,有时候,我们在谈论他父亲的时候,他也会竖起耳朵认真听。

我还收藏着彬彬小时候的一篇作文《我和爸爸》。

这篇作文里,记下了彬彬对爸爸温暖的回忆。彬彬写妈妈刚刚去世那段时间,他和爸爸都像孤儿一般,感觉天都塌了。但是,爸爸仍然顶着周围人的指责带着他勇敢地活下去。爸爸每天下班后,都会给他带好吃好玩的东西,爸爸还会让他坐在自己肩膀上逛动物园,爬山。爸爸曾经在夜里抱着他哭,说对不起他,爸爸要把双倍的爱弥补给他。这篇作文被我看了又看,谁说孩子年幼无知,大人的一点点好,孩子都铭记在心。

为什么父子俩的关系就发展到拳脚相加呢?

彬彬是个非常淘气的孩子。幼儿园里,就经常有老师和小朋友告状。上小学后,淘气更甚。有一次跟同学玩耍,不注意把同学绊倒,老师让彬彬爸爸给受伤的同学赔礼道歉,还负责几百元医药费。爸爸气急,回家就把彬彬揍了一顿。这一揍似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彬彬越来越调皮,爸爸揍得越来越密集,两个人也很少直接交流了,特别是爸爸,基本上都靠吼,似乎这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接下来,彬彬爸娶了新妻子,有了小女儿,肩上的负担越来越重,对彬彬就更难有耐心了。

再后来,彬彬的成长似乎跟挨打绑在一起。一点小事都能惹毛暴力的爸爸。彬彬弄丢了家里的钥匙,被爸爸打了一顿;彬彬考试抄了同桌答案被打一顿;彬彬吃饭慢了被打一顿;彬彬玩游戏被打一顿……

每次彬彬试圖跟爸爸讲道理,结果却招来更多的打,因为,爸爸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衅,“兔崽子竟然敢质疑老子了”。慢慢地,彬彬也就习惯了不跟爸爸讲道理了,干脆就不说话了。在外面受了委屈,彬彬从来没办法和父亲倾诉,更别提出主意。

彬彬那天和父亲挥刀相向,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爸爸像平常那样揍他,而他却已经是少年,反抗的种子早已茁壮萌芽。

和解,大家都要好好说话

彬彬在我这里住了快三个月,眼看要过年了,彬彬和我儿子一起,似乎看起来很开心。但是,我知道他还是在悄悄关注着他爸的消息。彬彬爸爸和我保持着联系,把孩子的费用悄悄打给我,说彬彬该回家过年了。

我说:“回去容易,要是继续打架吵架怎么办?你要想办法管理自己的愤怒,你的打骂除了把人逼死起不了任何作用。你希望孩子再被逼死吗? 我觉得最可怕的是孩子在你的拳头下长大,以后他也成为一个只会暴怒不会说话的人。然后,你的悲剧成功复制到他身上。”

彬彬爸沉默了。

三天后,彬彬爸这个“粗人”竟然往我的信箱发了一封给他儿子的信。给他儿子的信为什么发给我呢?彬彬爸说,为了让我看到他的改变,让我帮着说服彬彬,同时,也希望我给他把把关,看看信写得行不行。

彬彬爸这封信有一千多字,对于一个惯于“粗放教养”的人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信里,他向儿子承认了自己的粗暴,决心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还回忆了一些父子俩过去的美好日子。我把信转给了彬彬,他不敢相信地看着信,大笑:“我爸竟然会写信!我以为他完全是个文盲呢,我都怀疑他喉咙有问题,只能发出吼声。”

我鼓励彬彬:“你也给爸爸写封信,写你的感受,如果想骂他,都是可以的。”彬彬羞涩地答应了。真是可爱的孩子,爸爸一道歉,他马上就把不快忘完了。

彬彬爸很快就收到了儿子的信,儿子说,他想念爸爸,他知道自己也有错,需要爸爸的原谅。彬彬在信上说:“我们都有错,错在不会好好说话,我们依赖上了一种最坏的沟通方式。”

彬彬爸接到儿子的信高兴得难以言表,给我打电话,兴奋地说:“妹妹,你不知道,原来嘴巴说不出口的话,用笔写出来就自然多了。”

接下来,父子俩尝到了写信的甜头,竟然又来回写了几次。爸爸对儿子写到:“爸爸以后一定做到有话好好说,我要给你做好榜样。咱们以后都要好好说话!”儿子回复:“说话算话!你以后也打不到我了,因为我会跑,你跑不过我!”附上一个鬼脸表情。爸爸回:“兔崽子,翅膀硬了!老爸老了,打不过了——”儿子再回一个“摸头”表情。

彬彬终于跟着爸爸回去了。我对父子俩说:“观察期一个月,想吼想打人的时候,就想自己白纸黑字写下的信。”

在我这里整整呆了三个多月,我希望侄儿家这一场风暴永远过去了。

责编/昕莉

猜你喜欢

侄儿堂姐父子俩
木炭堆里的杯子
德国学校不鼓励学生“见义勇为”
被护送的“甜瓜”
懂得了适可而止
绣花姑娘
父子俩的假期
瓶中的信
虚惊一场
我们赢了
让阳光住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