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放弃牛津的女孩:因为爱
2018-04-25余之敏
余之敏
放弃牛津,有比去上学更重要的事
李雨晗从小就爱动物,每一次遇到流浪猫、狗,她都难过得要掉眼泪,渴望自己快点长大,那时就可以多多帮助它们了。一次,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们的梦想,有说当歌星的,有说当画家的,有说当科学家的……她的梦想却是做动物饲养员,让小朋友们大笑不止。
大家以为李雨晗只是说说而已,渐渐都忘了。谁知她真的去动物园当了一年的志愿者,把别的女孩捏着鼻子都恶心的动物粪便清理得干干净净,让动物们有了好的生活环境。上北大后,因为对动物的喜欢,她成了“流浪猫关爱协会”送养部部长,主动承担起了流浪猫送养的任务。在协会的两年里,她和她的团队每天24小时QQ在线。无论手头有多忙,只要QQ一响,必马上回复。这样的工作强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们收获更多的却是快乐——为42只流浪猫找到了新家,一时传为美谈。
因为爱,李雨晗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关爱动物上。大四那年,她和吕植老师(一位在动物保护领域、学术和实践领域都很杰出的老师)相遇,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随着对吕植老师和她创立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深入了解,李雨晗发现,喜欢动物不仅可以当饲养员,还可以在野外,在更广阔的天地发挥作用。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伴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直接导致“中华水塔”面临着严重威胁,“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听到吕植老师对全国发出的呼吁,李雨晗立刻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决定本科毕业后的第一站就是去三江源。
2017年3月,李雨晗获得了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让多少人羡慕!可是,她想起了当初吕植老师问她为什么想干这一行,她说“因为爱”。这是她唯一和全部的答案,她知道这答案远不够——由于之前学的不是生物保护相关的专业,她缺少对领域最切身的了解。“上学虽然可以获取一些知识,但并不能真正了解保护工作的现实状况,也不能了解世界,那种完全在想象中学习出来的还是有偏差的。再说,那里环保工作刻不容缓。”经过一番考量,李雨晗认为毕业后去三江源比去上学更重要,于是她主动放弃牛津,毅然选择去青海的三江源。
守护动物是最正确的选择
对李雨晗的选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放弃牛津,你会后悔的。”
“我不后悔。”李雨晗说。
一次特别的经历更坚定了她的选择。有一天,李雨晗在路上发现一只高山秃鹫幼鸟在公路上乱撞,差點被来往的车辆压死。她赶紧下车将过往的车辆拦住,同行的工作人员检查了幼鸟没有外伤,只是吃多了,难以在公路上起飞助跑。于是,大家将它抱到了远处开阔的山上,方便小秃鹫更自在地飞翔。李雨晗说,做了这件事她感到非常开心,虽然不知道那只幼鸟最后怎么样了,但是至少确保它没有因为人为的原因受到伤害。
爸妈看到她那样开心,就没有反对她。这样,2017年7月,这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女孩如愿来到三江源,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
她所在的工作站座落在一片平坦的草地上,毗邻奔流不息的澜沧江。
宿舍就是他们的办公场所。每天早上醒来,她立刻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当中:社区访谈、放置红外相机、培训当地牧民和自然体检。
她初到时,当地人谁也不信这个大都市来的姑娘能待下去:
“连卫生间都没有哦。”
“我能克服。”
“遇上危险呢,怕不怕?”
说不怕那是假的。
一次去野外考察,天降大雪路面结冰,她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子,在一个转弯处车子突然打滑,险些冲下山崖,她吓得脸色都白了,真想立刻回家。这时,她看到7只雪豹在车前一晃而过,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顿时忘记了害怕,继续前行。
还有一次,瓢泼大雨,雷电交加,周围没有人烟,一片漆黑。她吓得汗毛倒竖,但无处可逃,只好拼尽“洪荒之力”往回赶。可是到了工作站却没有钥匙,感觉身体都被掏空了。在等待同事回来的几个小时里,她呆在车里,紧张得手心出汗,生怕一个雷劈过来,那时最大的愿望是快点回家。可是,第二天,看着那一片纯洁的天地和那些四处欢快奔跑的小动物,喜悦又再一次在她内心绽开。
还有一次,他们回到工作站,发现玻璃门碎了,以为来了熊,几个女孩吓得抖成一团。那里的牧民几乎每家都被熊扒过,谁不怕?后来,他们知道那是牦牛干的,虚惊一场,不过还是拦起了铁丝网。
到了11月,大雪封路,李雨晗在工作站过了一周没有电、没有火炉的原始生活,每天冻得直哆嗦。尽管如此,她没有抱怨,而是兴高采烈地去拣牛粪,一激动就发了朋友圈,被杂多县委书记看到了,第二天,乡里立刻送了一车煤到工作站。
环境之艰险可想而知。可是,随着与当地藏族同胞交往的深入,他们“非常安详,一点也不着急”的生活态度让李雨晗很受触动。同时,她看到了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她觉得这是她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
最美青春,活跃在三江源上
冬日里的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白雪皑皑,风景如画,藏野驴、黄羊、牦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茫茫雪原中觅食,神态悠闲——那里已经成了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家园,野生动物种类之多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
冬季的高原上除了动物之外,还有一群可爱的人们,他们是这片高原净土的守护者,是动物最信赖的朋友——他们就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李雨晗便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研修生,她在青藏高原管理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第一个科学研究站。她的团队不但关注野生动物,更在乎牧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
在李雨晗负责的工作中,选谁做监测员负责红外相机的安装和回收,如何确认牧民家的牛羊是被野生动物吃掉的,该怎么赔偿,挑选哪些家庭接待外来的自然体验者等,都由社区内部协商确定。
“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鼓励和帮助当地人保护环境,尊重他们,赋予他们保护家乡的知识和技能。”她说,“以当地人为主体的保护行为才能更持久。”
在李雨晗看来,三江源的自然保护工作是她的事业,但绝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业,“动物保护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儿。”动物保护需要成为一种共享观念,需要更多人的关怀与参与。她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展示的小舞台——三江源的好山好水好风景,好天好地好故事都在这方舞台上铺展开来。她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图片和活灵活现的小视频来书写感受,“会有人由衷点赞,有人来关注我们的事业,这让我觉得很开心很欣慰。”她从来不会以强行灌输的方式来让他人认识到动物保护的意义,“潜移默化”才是更为理想的状态。而她以前演讲和主持的经验也派上了用场,效果均不错。
这么多天来的工作进程,让李雨晗更加深信“自己来到了热爱事业的第一线。”
而这时,牛津大学又一次向她发出邀请:2017年12月2日,基于她“帮助培训当地家庭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解决人兽冲突,以及开展各种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活动”而授予她罗德奖学金,她很开心,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规划——2018年9月,她打算去牛津大学读保护生物学的硕士。她觉得多出去走走看看还是有好处的,但还是要回到中国来工作,因为中国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川,有这么多美丽的生灵,这些东西值得被好好地守护和发展。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