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支持乡村振兴之道
2018-04-25何德旭王朝阳陈义国
何德旭 王朝阳 陈义国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提出了“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等一系列新任务。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主要以“三农”经济为服务对象,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经济活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那么,在新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还存在哪些短板?笔者近半年里先后对普陀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了两次调研,对其相关做法、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可行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已有的做法
普陀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浙江舟山普陀农村合作银行的基础上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2013年10月正式挂牌,目前有营业网点48家。2017年末, 30万元(含)以下小额信用贷款签约率为19.27%。有特点的做法主要有:
“网格管理+整村授信”,扩大普惠覆盖面。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及“三农” 经济体难以进入大型商业银行的视野,这既与其缺乏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财务信息有关,也与其贷款额度小、成本高、风险大的业务属性有关。如何把它们纳入到金融体系的服务范围,是普惠金融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普陀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制订了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由区委区政府行文下发,各乡镇(街道)成立推进领导小组,并将五年行动计划转发至辖内各村(社区);另一方面,全面推进“金融服务进网格”和“整村授信”, 建立渔农村基础网格246个、特色网格19 个。到2017年末,全行共开展各类现场签约活动125次,普惠建档12.62万户,累计公议授信17471户、21.74亿元,实现全区渔农村社区“整村授信”全覆盖。
“一卡+一手机”,提升金融便捷度。一是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推进年”活动,积极营销丰收卡、丰收互联(手机银行)、丰收一码通、智能付等业务产品, 2017年末手机银行(丰收互联)有效客户达到30586户,比年初新增17568户, 互联网支付商户达到6911户。二是加快推进智慧场景和公共场景应用,深化“智慧校园”项目,向学校教职工发放智慧校园卡。三是积极支持“智慧驾校”项目落地,上线驾驶员培训柜面缴费业务;加快ETC客户发展,当年新增ETC客户3100 户,累计签约数达14022户,占区域车辆保有量的33.3%。
“业务分离+人员分流”,促进结构合理化。主要是借助通过智慧银行、自助终端、助农终端等优化服务结构。在总部新大楼营业厅配备自动零币兑换机、自动发卡机、自动回单打印机、人机交互式导览等智慧银行系统,设置微信打印机等便民服务设施。撤销业务重叠、业务量较少的蒲湾分理处,关闭漳州有人值守自助银行,对6家网点进行视觉形象提升。开展助农终端业务促销活动,对全区27个助农取款点实施丰收驿站升级改造。
尚存的短板
贷款行业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不强。普陀农村商业银行所在普陀区的主导产业是远洋渔业,因此其贷款投向主要是与远洋渔业相关的水产品收购贩运加工、海上交通运输业和渔业捕捞,三项贷款余额累计占当年贷款余额的比例在2012~2017年分别为57.85%、57.04%、48.65%、53.43%、49.8%和48.2%。2010 年之后,远洋渔业发展低迷,与渔业相关的交通运输、海上工程、船舶修造和燃料油经销等行业也受到影响,大多经营困难。这种局面必然对银行贷款质量造成冲击,并且这种风险也缺乏相应的化解手段。
以贷款为主要资产,不良贷款率在同业中偏高。2017年普陀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占资产的比重为57.4%,虽然其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在2017年实现了双降,并且其不良率低于农村商业银行3.16%的平均水平,但相比银行业整体,其他银行该比率仍然是偏高的。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7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为1.53%、1.71%、1.52%、0.53%和0.7%。
管理体制不清,制约农商行的良性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不够完善,这既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不彻底留下来的历史原因,也有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时间短、制度建设投入不够的现实原因。内部企业制度不完善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中存在审批不严格、过程不规范、因个人利益违规放贷等现象, 从而造成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现状。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之间复杂的财务行政管理关系,构成了农村商业银行混乱的外部管理体制。根据银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省联社负责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考核,但是省联社是由各农村商业银行出资组建的,二者之间存在的财务关系必然导致省联社难以履行绩效考核管理;同时,省联社的管理更多的基于行政考虑,也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比如省联社可能会施压要求农村商业银行给辖区内的企业发放贷款。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有效激励不足。服务“三农”是政府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初心”,但随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程度的提高,涉农金融业务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在降低。涉农金融服务主要是指贷款,但是涉农贷款一般规模小、风险大,并且缺少有效的抵押物,使得涉农贷款的服务成本高。同时, 农村市场金融机构的增加使得市场竞争激烈,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逐年下降, 贷款收益也在降低。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资产利润率已经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1.6%逐年下降到2017 年第四季度的0.9%。為此,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涉农贷款的增速已经低于贷款总额的增速,有些农村商业银行甚至已经将提供涉农贷款作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来对待。
补短板的主要路径
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一是完善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但是经营运作中仍然沿袭了很多农村信用社时代的不规范做法,因此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体系就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二是完善省联社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其目的就是进行充分的市场化经营,现阶段省联社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显然有悖于这一初衷。因此,政府应放松甚至取消省联社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关系,探索建立省联社与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类似于银行业协会与银行之间的行业协会管理关系。三是增加投入和提升经营能力。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同业竞争和新型金融机构竞争,同时在产品、技术、风控等方面又存在比较明显的弱势。农村商业银行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完善部门设置,强化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增加技术投入,提升科技金融在经营中的应用;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等。
强化政策激励,鼓励农村商业银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对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提供利息补贴。省联社每年统计上报辖区内农村商业银行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地方政府据此对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利息补贴,其他部门配合提供财税优惠等。二是建立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保障机制。加快建立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政策性保险机构,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险;地方政府可借鉴“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设立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基金,参与引导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三是设立准入机制,保障平均利润率。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其他因素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从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中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的社会公共品属性,使得政府也有理由对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准入机制,限制过度竞争,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可从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中获得平均利润,为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正向激励。
提高监管水平,有效化解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一是积极化解不良贷款。针对历史业务形成的不良贷款,在采取债转股、政府定向债券置换、创新抵押物处置方式、创新还款方式等方法积极讨回贷款外,还要予以积极核销,优化银行的信用状况。二是提升信贷质量。总结分析历史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规范贷款审批的流程,严格贷款申请的审查,强化贷款的贷后监管。针对“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信息不规范、缺乏抵押物的情况,应采取利用正式材料进行程序审核与利用非正式信息进行实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探索联网共享失信信息,防止贷款主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增加失信主体的失信成本。三是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处置体系。市场化经营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农村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加入存款保险体系,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应对可能爆发的信用风险,这也有利于显著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信用度。四是注重日常监管。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时间不长,尚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监管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在引导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还要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监管,并积极探索出台有针对性的監管操作办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其中何德旭系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