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铁肩挑重担
2018-04-25黄鸿星
黄鸿星
2018年3月21日,郭树清出任改革后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席兼党委书记;3月26日,郭树清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在这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郭树清同时身兼央行、银保监两大重量级金融监管机构要职,这种安排查阅过往吏治亦极为罕见。为什么是郭树清?这主要在于他丰富的从业履历和坚定的改革信念,他是适合执掌监管部门并推动金融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的不二人选。
脱颖巴轮
巴山蜀水,古来多被作凄凉之地。虽山险路崎,但沿江而下两岸却生得景奇画美、摄人心魄。置身于此,耳边虽水流嘈嘈,内心却静谧悠远;抬头远望,眼前有青山滴翠,胸中更气闲神定。真站立船头,让人不禁得——脚下江流奔泄去,心上妙策汹涌来。
1985年9月,时年29岁的郭树清,从重庆到武汉,搭乘巴山轮号沿江而下,穿过湍急的三峡。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郭树清参与了这次“决定中国市场经济去向”的重大会议,见证了中国经济学界在理论思想上告别东欧模式和“市场社会主义”的重要“仪式”,开启了新一轮历史性改革之路。
回忆过往经历,很多年长人仍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货币增长和物价波动情势感触在心。1984年,全年货币增发比上年同期增长49.5%,市场物价波动不断,涨幅高达10%。彼时,国内累积的各种问题以及政策界、理论界的分歧,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推到了必须抉择的关口。“巴山轮会议”应势、应时而开。巴山轮号上汇集了当时中国顶尖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型官员,马洪、薛暮桥、童大林、刘国光、吴敬琏、高尚全、张卓元、赵人伟……但在他们之外,有一批新生代中的佼佼者也被邀请参会,这对他们是极高的肯定、认可及荣耀。但与大多数已经工作多年的其他新生代翘楚相比,郭树清却仍是在校学生的身份,江山代有才人出。
这次在抉择关口召开的完全封闭的会议,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历时6天,当9月7号会议结束时,会议达成了一致,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给出了“策”。巴山轮号从重庆抵达武汉,时年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的年轻的郭树清参会结束,登陆上岸返回北京。此次会议的脑力风暴与思想冲击已经在他心中扎下了根,也让他对中国经济如何运行尤其是金融如何调控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或许从那时起,一个个随后对中国金融体系关系极大的历史性“重担”已悄然选择了他。
郭树清即将开始他为中国金融体系健全发展的实践探索之路。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或许巴山轮上的那6个日夜每每会萦绕在他的脑海中,快意而恣肆。
参与改革
巴山轮会议翌年,还在读书的郭树清被借调到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参与中国经济核心体制层面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可谓极被重视。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正是法治建设起步筑基、市场经济嫩芽出土的关键阶段,法治与市场经济发展这两大核心问题还处在奠基阶段,一直到今天,这两大问题也仍在适时代之变化、求探索而尽优。
初学哲学,后转攻经济学,并将法学研究与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郭树清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合化的学历背景、实践经验,加之与那个时代的中国发展急迫需求的契合,使郭树清能够对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有更宏观、整体、精准和发展性的审视,开出的“药方”、采取的措施也更加有效。开阔的视野和他与老一辈中国发展探索者间的“忘年之交”, 更添注了他在政策制定时的公平与普世情怀,这在他后来在贵州、山东以及北京的连续工作中都有深刻体现。
从1986年还未毕业即借调入原国务院体改委开始,郭树清在原国家经委、原体改委从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工作十年有余。这个阶段,中国经历了经济体制变革的多次摸索;此期间,中国市场经济在碰壁中曲折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经济思想、金融意识正在转变、兴起。
从1988年出任原国家计委经研中心副司长开始,一直到十年后从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岗位卸任,郭树清参与设计并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关键十年。
这十年,是中国经济制度找到方向, 建立体制自信的关键十年;这十年,是中国市场经济奠定基础,找到运行逻辑的核心十年;这十年,是检验中国经济发展, 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十年;这十年, 也是金融体系构建探索,即将经受冲击与迎来跨越式发展的蓄力十年。
在此期间,郭树清的思考与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影响。1988年、1992年, 他两度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仅据公开资料,1980年以来,郭树清在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领域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7部, 2007年出版的《直面两种失衡》被认为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涵盖对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财政改革,以及从各个层面对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转型地方
1998年,时年42岁的郭树清从国家部委出任贵州省副省长。虽然被外界认作这更像是一次“挂职锻炼”,但他却并不这样认为。一直深刻参与和见证中国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郭树清,也经历过那段上山下乡、插队生活的日子,对中国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老百姓生活有深刻体会,并怀有公平与普世的施政理念。在欠发达的贵州,他把目光聚焦在当时全国都很敏感、谨慎推进的房改领域。郭树清在贵州,以对老百姓公平和负责为最根本出发点,坚持房改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通过存量补贴,解决了薄弱财政无法盘活住房存量的困境;坚持方案不偏不倚,迅速获得了老百姓支持。改革两年后,成效巨大,贵州房改也成为全国房改实践的一面旗帜,被其他省份学习、推广。
在贵州的施政,展现了郭树清的创新和实践推行能力,“果敢有为”“雷厉风行”“改革派”等对他的评价,在此时已经全面展现。
很快,郭树清将转战即将迎来重大考验的中国金融体系,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发展探索与实践中不负重托,继续贡献才干。
初任央行
当郭树清在贵州时,中国金融体系正经受着1998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这对新生、特色的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遇到的問题没有先例,如何处置没有经验。在亚洲金融危机横扫东南亚、摧枯拉朽“干掉”泰铢等时,恐怖的汇率冲击也在考验着人民币稳定。汇率安全之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从鸦片战争清王朝被叩开国门,世界货币体系还是白银本位的那个时代即有惨痛的教训。从此以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 一直到今天,汇率安全一直是国家稳定的重要根基。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挑起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汇率安全保卫的最难一战,围绕人民币汇率引发的利益博弈和摩擦不断,形势极度危急。
2001年3月,郭树清从贵州返京,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危急时刻的首要目标是维护住汇率安全。“我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保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汇率不稳定,大家都会有很多错误的预期,市场波动就很大。”郭树清彼时的坚定,依然对应对2018年眼下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压力和冲击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稳定大有裨益。
当下,就在2018年的今天,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面对美元加息、欧洲崩离、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对国际汇率的冲击,中国首要任务之一依然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提供坚定保障。果敢与坚定,应是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应对内外部冲击,在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监管的伟大征程中一直秉承的特色和要求。
郭树清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岗位上着手处置金融体系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同时,已经初步打下发展基础的中国金融业机构, 正在冲刺确保最后阶段改革的全面完成。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经过前期改革孕育的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马上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2005年建设银行上市工作的突遭变故,给持续稳健滑行、即将抬头一飞冲天的中国大型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蒙上了一层阴影。若建行上市失败,曾经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或会推迟到来。
唯有能者可担重托。又是在紧急时刻,郭树清临危受命接任建行行长,担起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使命——带领建行上市。在他的灵活处置和果断、彻底推动下,建行终于在216天后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银行,其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无可替代。郭树清以丰富经验和果敢坚定,带领建行取得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随后,工行上市和股份制银行崛起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逐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此时,中国金融体系的另一核心—— 证券市场——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先天不足造成的种种问题开始频繁暴露。此阶段,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风险问题比同期银行业要多得多。证券市场的陈年顽疾靠打补丁、贴膏药式的治理方式无法治本,甚至还因用错药而种下新的病根,令人惋惜迭迭。证券市场顽疾的病根反思来看是“落在设计阶段、受困体制难题”,多年来虽一直被望闻问切,但从体制层面开出的良方却不多,当然这与中国经济社会具体国情也有一定关系。
2011年10月,郭树清从建行董事长岗位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11年12月,郭树清在深圳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的开场白说自己“刚刚从间接融资领域转岗到直接融资战线, 对资本市场并没有多少成熟的想法”,这显然是经验丰富的智者的谦辞。
在郭树清任上,审视中国证券市场顽疾的体制原因,并以雷霆之势着力监管,中国证券市场迎来雷厉风行的改革新阶段,业界“回想2012年平均每周出台一项新政的节奏”。至2013年3月卸任证监会主席时,郭树清在证监会岗位上的506天内提出的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七天一新政”。郭树清被称为“郭旋风”,用500余天的任内时间诠释了改革速度推进的最大可能性。“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时间虽短(任职期短于以前各任证监会主席),但影响深远,他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使行业更加充满活力,竞争和创新成为现实”(陈志武语)。
2012年12月,郭树清向证券期货系统全体发问:“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述“三个如何”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国证券市场乃至金融业整体应该深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令人警醒。
从此时起,郭树清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发展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已经验丰富、洞若观火。具有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与实践经验、地方政府施政与管理经验、货币金融体系治理与完善经验、大型金融机构管理和金融业监管经验。从曾经年少意气风发,到如今坚定而能力出众,郭树清早已成为中国金融监管和发展领域的重要引领者。
主政山东
作为将予重托者,郭树清从证监会被调往山东,2013年6月出任山东省政府省长,开启了近年来中国地方金融改革的示范建设之旅。从最早参与研究和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到具体思考和创新经济金融发展与监管,郭树清将在山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在更深入、更广泛和整体性的经济与金融联动中实现变革。
2013年8月,山东省印发《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山东“金改22条”。随后,山东金融发展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创下多项第一。2016 年7月,《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通过, 开了我国在省级层面金融立法的先河。期间,郭树清推动在中央经济金融相关部委“海选”人才,为山东省大部分城市标配了一名“懂金融”的副市长,敢为天下先。随着山东金改的推进,其金融短板迅速补上,金融业发展成为山东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4月,山东青岛首次被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名列第79位。郭树清在山东的金融改革之于中国地方金融发展的意义,不次于建行上市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