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车辆保养新结算方式的试点推行调研
2018-04-25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钟强华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钟强华
2016年3月26日,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其保修分公司第四保修厂所辖保养作业区域开始试点推行运营车辆保养新的结算方式,即依据保养作业实施内容,据实结算级别保养材料费用,试点涉及四个客运分公司的3708辆车。
1 此前保养费用结算方式情况
北京公交集团自2011年开始执行的运营车辆保养费用结算方式,即工费、料费、管理费用分开,客运单位与保修分公司以百公里保养材料费、轮胎电瓶费方式按月进行结算,工费与管理费用由集团公司直接拨付保修分公司。
(1)工料分开结算方式基本保证了保修职工队伍稳定,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材料费专款专用。
(2)按车辆月运营里程结算,方法简易便捷,促进了客运单位及时安排各级保养。
(3)确保保修费用足额给付到位,减少了保修单位压力,有利于提高车辆保养质量和水平。
(4)集团公司清晰了工、料、管理费用成本。
2 新结算方式之前五年的数据与问题
(1)2011年-2015年百公里保修材料费见表1。
(2)2011年-2015年故障发生情况见表2。
(3)存在问题
①实施百公里结算方式后,集团公司工资全额给付,保养作业实施与工资不挂钩,没有体现多劳多得。②保养质量、作业数量与结算脱节,保养费用支出没有体现保养质量的优劣。③材料费用使用不清晰,客运单位不掌握级别保养更换总成材料情况,材料费使用缺少监督机制和透明的结算方式。④各车型级别保养材料费差异大,没有体现不同车型车种材料费的差异性,成本没有得到真实反映。⑤客运单位车辆使用责任意识还不强,因使用不规范、操作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的车辆人为机械故障,责任没有得到追究。⑥客运单位对保养质量、故障返工复修意见较大,百公里结算方式无法利用成本手段对车辆保养质量进行监控。
表1 百公里保修材料费
表2 故障发生次数
3 新结算方式的必要性与实施情况
随着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总成、新工艺在公交车辆上应用,车辆科技含量与技术配置越来越高,现行保养结算方式未体现新技术带来的使用效果与效益。客运单位对车辆保养质量的检查、考核掌控力度还不够,保修单位对车辆人为机械故障的监督、考核掌控还不强,没有实现运保双方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实施新保养结算方式,即实现依据保养作业实施内容,据实结算级别保养材料费用,通过推行新保养制度以及总成全承修质量保障新机制,加强完善检测设备和手段,增强运、保双方实施保养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利用费用成本杠杆,强化客运单位对车辆保养质量的检查、考核掌控力度,强化保修单位对车辆人为机械故障的监督、考核掌控,使运、保双方相互制约监督,共同用好车、修好车。
(1)新保养结算方式试点推行原则。本着加强运保沟通协调、完善监控制约机制、提高车辆保修质量、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原则,结合总成全承修质量保障新机制的推行,以及新保养制度的试行,依据保养作业实施内容,保修单位向客运单位出具保养更换总成材料项目及清单,据实结算级别保养材料费用。
(2)试点推行的具体措施。
客运单位:①健全责任追究扣罚考核,严防出现拖保、漏保、保养更换总成的漏查误查、保养小修及重报重修返工复修漏报等情况,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接送车程序及验收内容。②设置专人负责对新保养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抽查和统计分析,协调保养厂与车队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详细记录实施新机制后相关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保养厂提供的保养更换总成材料项目及清单进行核对,据实结算级别保养材料费用。③健全完善车队保养辆次、返修辆次、返修原始记录、重报重修记录等基础台帐,提前对进保车辆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车辆保养前后的技术状况,对新保养制度试行效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④明确试点区域车辆驾驶员接送车特别是接送保养车程序,要求司机逐步掌握所使用车型的各级保养主要更换项目。
保修四厂:①日统计数据、周质量提示、月汇总讲评;月统计对比分析,调整指标量化标准,强化车间日常生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维修质量;统计分析车辆故障情况,总结管理经验。②增加总成投入,提高材料新度系数,提升总成质量;加强材料领用管理,做到总成、材料真实上车,信息录入及时、准确,实现流程化管理;及时上传数据,确保账、卡、物相符;更新、升级生产设备设施,提高生产效率。③完善奖惩管理办法,责任故障落实到人;严肃技术纪律,对异常小修、重报重修、重大停厂、保后返修严格监控;对各级稽查反映的问题,检验部门制定监管方案,整改不到位追究车间管理人员责任。④加强对基层车间现场监管和指导,规范作业检查流程和作业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车辆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加强车辆维修质量监控,认真核实保养必换项目落实情况,全程监控总成拆装流程,提高检换部件的检查标准。⑤加强对主修人的技术培训和保养项目作业指导,发挥整车和总成部件生产厂技术优势,进行专业培训。
4 新保养结算方式试行成效
新保养结算方式试点涉及保修四厂承修的客一、客三、客四、电车共计四个客运分公司的56种车型、3708辆车。试点从2016年3月26日起实施,同步试行新保养制度。
(1)实现向客运提供级别保养结算单据,使材料费用更为透明,方便运保双方共同监管车辆维修材料费使用情况,有利于运营单位对保养更换项目的监控,促使保修单位严格落实保养制度,提高保养质量,保证车辆安全可靠运行。
(2)客运分公司高度重视新保养结算方式及新保养制度试行工作,车辆保养质量由以往保修企业单方监管变为运保双方共同监管,对质量的提升起到良好效果。
(3)维修质量有所提高,车辆技术状况得到改善,车辆回厂小修率、故障停厂、中途坏车、重报重修都呈下降趋势。
保后返修率:比非试点区域低1.08%,比去年同期下降21%。
小修频率:比非试点区域低0.02%,比去年同期下降14.3%。
重报重修:比非试点区域低0.12%,比去年同期下降3.95%。
中途故障:比非试点区域低2.08%,比去年同期下降4.46%。
满意度:比非试点区域高0.55%,比去年同期提高2.99%。
(4)掌握不同车型、不同投入运营年份车辆的必换费用和检换费用比例的规律性,准确判断保养材料费用投入和保证车辆在保养周期内故障率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有针对性的投入材料成本,提高车辆维修质量。
(5)促进保养厂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保证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客运单位提供车辆维修材料单据。
5 完善建议
试点保养结算新方式是北京公交集团深化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任何一种新方式都需要一个适应磨合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1)对车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实现客运、保修智能系统信息的互通联系,使客运单位及时掌握车辆维修情况以及车辆技术状况,保修单位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客运单位提供材料单据,保证信息畅通,发挥企业信息平台的最大效益。
(2)加强车队与保养厂沟通协调,完善故障维修通报制度。保养厂在保养过程中查出问题修复后,及时通知车队,车队技术管理人员作好记录(并录入车辆台账),并检验维修效果。
(3)强化管理考核,提高责任意识,完善制度规范,实现保修作业流程标准化、检验过程监控程序化,保证保养检查作业项目不甩项、不漏项,检换项目质量达标,有效控制责任返修。
(4)强化保修车间管理,一是优化人员配置,深挖在职人员的生产潜力;二是提升生产基础设施,方便车辆维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加强车辆故障维修质量管理,消灭停厂车辆,减少待料车辆,同时强化保养厂与流动抢修服务协调配合,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现场维修率,同时加强周六日车间维修力量,保证车队周一早高峰正常运营。
(6)加强物资采购数据分析,提高采购的预判能力,优化物资储备结构,提高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物资采购供应的及时率,确保物资储备供应及时,满足保修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