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敏感性在记者采访中的应用分析
2018-04-25蒋林杰
文/蒋林杰
一、强化新闻记者的文学素养
一个人能否准确把握表达要点与其自身的文学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记者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能力。从事记者这一职业,虽已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功底,但是汉语言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为了切实做到在采访及后续的文稿编辑过程中迅速掌握核心要点,必须要秉持不断进步的上进心,强化自身的文学素养。因此,媒体单位应积极组织记者参与语言文学知识与技巧的培训,并且还应鼓励记者参与文学相关的竞赛活动,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历练,实现自我完善。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久的、渗透性的过程,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在与他人沟通时,才能准确把握其表达的要点,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
在采访过程中,对方隐藏某些事实时,记者如果具备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就能够很快从对方的表达当中找到矛盾点,进而巧妙地引出事实。这便是敏感度的重要意义,有了对于语言文字表达的敏感度,才能在采访过程中知道采访什么内容,知道怎样引导对方说出想要了解的事实。如果记者自身的文学素养尚不足以使其明确受访者的表达,并明确其表达重点,那么自然无法达成有效的沟通,也无法获取重要的新闻线索,从而影响新闻采访质量。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必须注重对于记者群体的素养强化,只有加强学习并不断积累采访经验,才能有效提升记者对于新闻信息的筛选能力,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
二、培养良好群众基础
记者是面向社会汲取信息,面向社会报道信息。简而言之,其信息的来源是群众,传达的对象也是群众。有了群众的有效帮助,记者的新闻敏感度自然能够逐渐提升,迅速筛选出最受关注的新闻信息。因为群众反应最多的信息,也必然是最受关注的重要信息。
因此,记者必须要培养良好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在现实中,与能够接触到的群众的关系基础,亦或是在网络上与网友的群众关系基础都是至关重要的。记者可以在微信、微博申请公众账号,与群众多进行互动,乐于为群众发声,才能建立起更好的群众关系,这样才能让群众在遇到新闻事件时积极反馈。并且可以微博以及微信等平台展开投票互动,让群众去选择最感兴趣、最关注的新闻主题,群众有了参与的权利,也会更积极地与记者沟通。但与此同时,记者也要关注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群众提供的新闻信息,应当第一时间向相关当事人进行求证,以避免虚假信息误导受众的认知,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与名誉。总之,记者要走近民众,民众才会走近记者,给记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素材,这是记者新闻敏感性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培养各领域的人脉资源
每个领域,不同阶层的人,各自有其关注的话题。作为记者,采访的对象涉及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阶层。因此,为了更快获取不同受访者的信任,记者应当积极拓展自身的人脉范围。商圈、教学领域、影视领域、政治领域,即便当前没有采访任务,也应当积极与各个领域的相关人士建立联系。良好的群众基础是记者的新闻信息收集的重要保障。
为此,记者应当积极参与各个领域的社交活动,积极加入不同的网络社群,与社群中的成员交流该领域最近的典型事件与人物等。应当尽可能保证在各个领域都能够认识到能够为自己引荐的协助者,这样在需要进行相关采访时,经过引荐,获得对方许可的几率才会更高,从而收集到更有价值、更专业的新闻素材。
四、结语
记者是寻找新闻素材的“侦探”,必须要有灵敏的新闻触感,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第一手的有效新闻线索。为了强化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必须要首先明确强化要点,才能保证记者的新闻信息获取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全面、准确、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