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心理的平衡点

2018-04-24成媛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点点蜻蜓同伴

成媛

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观察了解蜻蜓的特征后,便开始了绘画活动。

当我巡视到小米这组时,发现小米已经用蓝色的画笔在白纸上画好了三只大小不同的蜻蜓,而且蜻蜓的头、胸、腹、翅膀的特征都表现出来了。于是,我鼓励道:“今天,小米能自己独立画出大小不同的蜻蜓,有进步哦!”听到我的赞许,小米开心地在蜻蜓的身体上涂起了颜色。

活动结束时,我正给小朋友的作品写名字。小米挤到我的身边,一边将他的画递到我的手中,一边问我:“老师,我能参观一下其他小朋友的画吗?”因为全班只有小米一人主动向我提出要“欣赏”同伴的作品,我立刻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

不一会儿,只见小米就从众多的画作中挑出了一张,说:“老师,你看!点点怎么画成这样?”我看了一眼小米手中的画,回应道。“噢!这张是点点先前没画好的画呀。”小米手中所拿的那幅画上根本就没写点点的姓名,他又是怎么知道这是点点的画呢?于是,我立问道:“小米,你怎么知道这是点点的画?”

“我……就是……就是……我看到你把点点的画放在这儿,我就找到了!”

点点是我们班画画比较好的孩子,他的画也是经常被老师表扬的。原来,小米早就瞄上了点点这张没画好的画,参观同伴作品的真正目的,是在给自己的画找平衡呢。我会心地笑了。小米,你这个可爱的小人精。

小米之所以会产生借同伴之前弃用的画来为自己的作品找平衡,其实是我们原先的评价标准对孩子的艺术审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美术活动评价,教师往往会不经意地将绘画技能作为一种评价的标准,更关注的是画得“像”或“不像”,“好”或“不好”。所以,就造成小米在面对自己涂完颜色的作品后,发觉“蜻蜓”的轮廓模糊了,要找一幅画得不好的画来“找平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应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我很庆幸,在学习了《指南》之后,对于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转变。

所以,我那会心一笑,不仅是想向小米传达“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的画,只要是自己付出的努力,就很棒”的鼓励,更是对自己能从儿童的视角去认识儿童而感到欣喜。

猜你喜欢

点点蜻蜓同伴
寻找失散的同伴
蜻蜓
蜻蜓点水
蜻蜓
点点读《论语》
落地
点点和小e / 既往不咎
点点和小e / 居上不宽
快乐的点点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