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健康首位”意识缺失的表现与应对

2018-04-24丁霞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意识幼儿园幼儿

丁霞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首位”意识的缺失,可能导致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为更好地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现对教师“健康首位”意识缺失的六种表现进行描述,以引起更多教师的关注与反思。

一、教师“健康首位”意识缺失的表现

“健康首位”从理念到行为鸿沟的跨越需要置身事外的理性与客观。经过日常工作中反复进行的互相观察,我们认为“健康首位”意识缺失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类:

1.对安全设施缺乏关注

表现为:安全意识淡薄,对幼儿园已有的安全设施不够了解,不会使用,不能为幼儿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如幼儿入园前,园内安全通道的门紧闭,如遇突发状况,无法逃生;阳台门下方用于固定位置的插销不插,出现不必要的夹伤、撞伤;插座盒的盖子不盖紧,电源插座仍然裸露在外,给幼儿安全带来隐患;环创时将消防栓装饰得无法辨认,用玩具柜等物品遮挡消防栓或堵塞消防通道,对消防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等。

2.对操作规范缺少了解

表现为:缺少保健常识,对保育老师工作的指导意识不强,导致保健、防病等工作不到位,损害幼儿健康。如看电视时,幼儿座位离电视屏幕的距离太近,没达到3米,或小班幼儿看电子屏幕的时间超过15分钟,有损视力;幼儿受伤时不及时汇报保健室或送到医院,擅自处理导致二次伤害;早晨通风时间没有达到10-15分钟,传染病患儿隔离期未满或没有诊断说明就进园,孩子发烧时在班级等待家长接走等行为均可能引起疾病传染等。

3.对安全隐患不能预见

表现为:安全知识、经验缺乏,不能预见环境、活动、物品中可能威胁幼儿安全与健康的因素,如幼儿即将出门时,门是半闭的,造成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体育活动器械使用前没有检查,破损的部分对幼儿的肌肤造成伤害;进餐环节,没有关注饭菜汤的温度,导致幼儿烫伤;户外活动时,没有考虑到鹅卵石地面可能对幼儿造成的伤害,没跟幼儿讨论相关的注意事项,导致幼儿出现头部缝针等意外事故。

4.对自身行为缺少约束

表现为:榜样意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无意间给幼儿提供了不良行为的示范。如晨间入园,有的教师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当着幼儿的面用电话或现场与人“理论”;餐点环节,教师端着饭碗到处走动,将没吃完的食物公然扔进幼儿面前的垃圾桶里;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习惯性地跷着二郎腿和个别幼儿交流;幼儿在活动中没能按照教师的设想“有序”活动时,教师使劲敲击铃鼓制造噪音,表现不良情绪等。

5.对包办代替无法觉察

表现为:思维容易定势,认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在一日生活中进行习惯性的包办代替,剥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如餐点环节,替幼儿剥掉鸡蛋壳、虾壳、香蕉皮等,撕去包装袋,拿茶杯倒好开水或替孩子开关水龙头,控制水量,避免水溢出,条件反射式地清除每组盘子里的食物残渣等;户外活动时,教师搬着大量的器材出活动室,或活动后将幼儿脱下来的衣物带回活动室;冬天睡觉前,依次为穿罩衣的孩子解后面的扣子等。

6.对个体差异缺少关注

表现为:观察意识欠缺,在进餐、午睡等生活环节中对每个幼儿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或支持与帮助不够持久、有效。如进餐时,对存在过敏、挑食、咀嚼能力弱、肥胖等问题的幼儿不能分别对待;午睡时,对入睡困难、入睡时间短、容易尿床的幼儿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注与调整;体育活动时,活动的内容与难度缺少层次,使部分幼儿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

二、教师“健康首位”意识缺失的应对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幼儿园全方位的重视。提升教师“健康首位”的意识,需要重视以下三件事情:

1.重视健康保障机制的建立

为保障幼儿健康,卫生部、教育部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对幼儿园的安全、卫生、保健等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可以说,执行规范,就是在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

为全方位做好保健工作,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了解、执行甚至是制定各种操作规范,参加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培训与测试,建立有效的保健机制,保障幼儿安全与健康。如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园意外伤害事件难以避免。为防止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教师在处理意外伤害时一定要请保健医生参与,必要时及时送往医院,获取更专业人士——医生的帮助。

2.重视健康生活环境的创设

环境是幼儿能否健康生活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由于幼儿身心的发育与发展不够完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伤害,教师要特别重视健康生活环境的创设,至少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1)配套的设施

幼儿良好体态的养成及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需要相应设施设备的支持。如,要想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適的桌、椅和床,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其中,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因此每个班级应至少提供三种以上尺寸的椅子供幼儿选择,为幼儿良好的体态发育提供保障。再如为了让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需要将卷筒纸、卫生纸放在幼儿能拿得到的地方,方便幼儿使用,以掌握擤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2)清晰的标识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幼儿园里标志的合理使用对保障幼儿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有重要意义。如为了让幼儿“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教师应该在每一个玩具橱柜上都张贴醒目的标志,以“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方便幼儿自己取放玩具;为保障幼儿运动安全,教师需在大型活动器械处张贴幼儿看得懂的警示标志;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师应在洗手台上张贴规范的洗手流程图;为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消防设施、逃生通道等标识必须足够醒目等。

(3)良好的榜样

幼儿是通过观察与模仿来学习的,教师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定愉快的情绪状态对幼儿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良好体态、情绪、习惯等的形成。如为让幼儿“情绪安定愉快”,成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等。再如“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不偏食、挑食”“常喝白开水”等目标的达成都需要教师的榜样示范。

3.重视幼儿健康教育过程的优化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健康教育价值,如在教师影响下,幼儿从入园起就开始学习“保持愉快的情绪”“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等。要将健康教育自然而然地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

教师要有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健康学习与发展目标与幼儿一日生活环节进行匹配的意识;有“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更要有“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的意识;有关注个体差异,支持每一个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经常反复的体验、学习、练习和实践,逐渐习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的意识。这些意识能否落实到行动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观察与反思意识;取决于幼儿园或教师自己是否经常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契机和行为,能否及时觉察健康教育缺失的表现,从而进行及时、有效、持久的改善。不断优化的健康教育过程,能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意识幼儿园幼儿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