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不与CFO说再见
2018-04-24关青川
关青川
在人类文明史演进的过程中,每一次颠覆性的体制、文明和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国家、种族和职业的变迁或消亡。站在这个历史制高点上看,近几年火爆的“互联网+”现象,不过是几千年文明史中一个小小的时间碎片而已,但对处于这个时间碎片漩涡中的企业和个体而言,它却足以产生颠覆式的改变。
因此,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要有职业消亡的危机意识。作为财务工作人员,我一直有着强烈的职业自豪感。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首席财务官(以下简称“CFO”),地位显赫,位居董事决策层和经理执行层。然而,最近财务圈的几大“头条”可能会让我等财务工作者高处不胜寒。从“会计证”的取消,到海尔怒辞千名基层会计,建“共享中心”,再到德勤、普華永道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对510万基础会计岗位的连环杀……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众多财务人对职业未来的不寒而栗。
财务报表体系 “大变脸”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财务报表(或称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依序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描述某一主体的经济现象”,这可能是表述财务报表作用的最简洁定义。而实际上,财务报表能真正准确地描述某一主体的经济现象吗?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撰写倾力之作《腾讯传》时,仔细研读了腾讯自2004年上市起发布的财务季报、半年报以及年报,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你永远无法从财务报表上读懂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经济现象。
何止是互联网公司?尽管财务报表准则体系在竭力迭代更新,但越来越长的年报,及其附注说明等等,还是证明不了其描述经济现象日益加重的局限性和苍白无力感。有鉴于此,有谁敢断言,今天的财务报表体系不会消亡或发生巨变?
当财务人员一门心思紧张、快速、准确地在为工作目标去完成财务报表时,可能不会想到,一份倾力打造的“作品”却无法实现其原有的目的,这样的劳作还有多少意义可言?
财务知识不再独立存在
“财务知识还能不能长期作为一项独立技能存在?”一次,财务人员就此问题进行激烈研讨时,有人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说出财务总监与董秘的异同。”结果,大家传出一个共同的答案:“两者都具备财务知识能力,但董秘要持证上岗,财务总监已经不需要上岗证了……”
诚然,在任何一个企业工作群体中,财务人员常常以“学霸”的方式存在,通过各种考级、职业证书刷爆了存在感。这种现象像极了40年前的“开车技能”、20年前的“英语技能”,到如今将从一种令人仰视的独立专项技能,最终沦落为综合技能的一部分。尤其是一系列的文章如“不懂财务知识的HR不是好HR”“不懂财务报表怎么当老板”等刷爆朋友圈,财务人员表示很受伤,纷纷自嘲:“一个不懂HR的财务人员怎么当老板?”
共享中心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性产物
最近几年,几乎所有的集团性企业,都在搞“财务共享中心”,其核心目的是将财务工作中的最标准化、最简单操作的部分集中处理,以求减少人员、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德勤、普华永道相继推出的“财务机器人”,就像现代工业制造过程中的“机器换人”一样,将基础会计岗位通过人工智能取而代之。
那么问题来了,传统意义上CFO的成长之路,通常是由底层会计岗位到中层再到高层的不断升迁过程。在基础会计岗位不断被机器人替代后,这样的升迁之路恐怕就要不复存在了。在此恳请HR裁员时,高抬贵手。
顶尖的CFO有可能产生于“程序猿”“演说者”“哲学家”
传统CFO的成长之路改道了,那么,CFO将从哪里来?在近年财务转型的舆论中,高频次提及三个方向,即“管理财务”“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其中“管理财务”强调数据的提取和挖掘能力,“程序猿”极有可能胜任;“业务财务”强调业务的熟谙程度与沟通技巧,一个有感染力的演说者应该能够胜任;“战略财务”强调宏观远景规划能力,这种工作交给哲学家去干再合适不过了。好像唯独没给财务人员留下出路。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云计算,与财务职能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急剧的转变,传统意义下的财务职能好像与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云计算没什么必然的联系了,因而,转变观念,另辟蹊径,掌握新人技能,或许是财务人的唯一出路。否则,时代甩掉你,绝不会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