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时代,“能人”求职难
2018-04-24王春雷
王春雷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职场重新洗牌,正是一个归零的时代。却有几位“大咖”怨声载道:“我是昔日公司里的顶梁柱,如今找工作却步履维艰,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于是有人从年龄上找原因,毕竟35岁是传说中职场人的一道坎儿;有人认为HR甚至老板心胸狭隘,怕“能人”掩盖自己的光芒;有人从薪资上找原因,水不深的地方养不了鱷鱼;有的女性求职者甚至慨叹“如果我是个男性就好了”。
烦恼障,毁机会
佛教中的烦恼障又名惑障,即贪嗔痴等烦恼,能使众生流转于三界之生死,因而障碍涅盘之业,故名烦恼障。佛教认为烦恼障源于“我执”,通俗地说是以假当真。身体本不是我,但“我执”的人把身体当成自己,凡事执著,以自我为中心,因而有烦恼。
求职难的“能人”大多患有职场烦恼障,即自私自利,自以为是,自然一方面烦恼多,一方面自毁前程。这是一个归零的时代,智慧是最大的财富,如果你有好想法,就会有被投资的可能,从零到百亿有时只是几年的距离。但职场烦恼障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怎么会受到投资人的青睐?
《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做事业的出发点就是要对天下有利,利己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正如老子说的那样,“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放下烦恼障,格局就大了。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玮面对投资人路演时坦诚,摩拜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是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如果失败了,全当做了公益。我付出的是时间和心血,大家付出的是金钱。胡玮玮的路演打动了投资人,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讲,投资的是事业,而不仅仅是利益。相反,有的创始人融到资金先买名车和豪宅,“我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有钱,现在已经有钱了还奋斗什么?”这样的创业者还会有下一轮融资吗?
诸葛亮未出隆中便已三分天下,这样的千里马会遇不到伯乐吗?与诸葛亮形成鲜明对比的张松是刘璋的谋臣,却在西川危急之时,携带地图,先献与曹操未成,后辗转刘备处献之。后事情败露,张松被刘璋满门抄斩。这样的千里马,什么样的伯乐敢用?演义过的三国里,诸葛亮三分天下是智慧,智慧背后是心系天下,择明主而辅之,没有“我执”,没有烦恼障。张松也是聪明人,但为一己私利卖主求荣,即使事成了,也不会得到新主子的重用,烦恼障一定会毁掉找工作的机会。
所知障,毁能力
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通俗地说就是自以为满腹经纶,但却是外道的知识,不但不利于修行,反而成了修行的障碍。归零时代,不怕一无所有,就怕负债累累。这债不是经济上的债,而是过去的成就、知识、信用等可能不是资本却反成负担。
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称此人“才学极高,只是不能容物,出语伤人”。第一次见曹操,祢衡就把曹操手下文武贬得一无是处,甚至大多数人“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自己则是“天文地理之书,无一不通;三教九流之事,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为孔、颜。胸中隐治国安民之方”。曹操一眼看透此人不过是素有虚名,只让他做个鼓吏。祢衡认为曹操不识人才,于是做出了裸体击鼓、大骂曹操的事。曹操没有杀祢衡,而是派他出使刘表。祢衡同样看不起刘表,“见刘表毕,虽颂德,失讥讽”。刘表又派祢衡去江夏见黄祖,祢衡则说黄祖“汝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结果被黄祖所杀。祢衡骂人亦文采飞扬,绝对算得上才学极高,但如果真正“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为孔、颜”,又何必去别处谋位?
“能人”患上所知障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并不知情。《道德经》有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就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能人”如祢衡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所知便成了一种障碍。
最知道祢衡病症的是曹操和刘表,但他们都不直接指出,而是把祢衡派出去,再借刀杀人。曹操和刘表都知道“常有司杀者杀”的道理,知道祢衡这种人必然会被杀掉。同时他们更懂得“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所以他们不愿意扮演杀祢衡的角色,正如刘表所说:“祢衡数辱曹操,操不杀者,收天下之心,故令作使于我,欲借我手以杀之,以为我害贤,而陷我于不义也。吾今遣去见黄祖,使操知我有见识也。”
大多数老板和HR知道“代大匠斫”的危害,也不愿直接面对“能人”的狂妄,先表现出“水浅养不了鳄鱼”的姿态,实在不好推托,就只能在年龄和性别上找借口拒绝了。只可惜许多“能人”多次碰壁也悟不出病在自身。
业障,毁运气
佛教认为: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职场上的烦恼障、所知障和业障如影随行。因为烦恼障而自私自利,因为所知障而心理失衡,然后最容易做出损人利己之事,口碑已成,再就业便难上加难。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父亲早逝,认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后杀了丁原,投降董卓,拜为义父;之后为了貂蝉,又不惜与董卓反目。徐州之战被曹操生擒,慌乱中向曹操求饶说,以我吕布之勇猛,为丞相效犬马之劳,何愁天下不平?曹操犹豫不决,咨询旁边的刘备。刘备只说,公忘乎丁原董卓之故事乎?何不认吕布为义子?曹操遂下杀心,一代猛将吕布不但谋职未成,还落得个人头落地。
吕布杀丁原和董卓都“理由充份”:杀丁原是“英雄择良木而栖”,杀董卓是“报夺妻之恨”。且不谈吕布的理由是否充份,但大凡犯下业障的人都会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心理学上有一种无良症人格,占总人数的4%,他们总会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找理由。无良症员工一但有了理想,就会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择手段,许多患上业障病的“能人”往往擁有无良症人格。他们往往在单位业绩突出,但在利益面前不择手段,“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曾经有某企业企划部“能人”坦诚自己工作能力强,但每投一笔广告必须吃回扣,还给自己找出充分的理由:一,吃回扣是行业惯例。身在其位,你不吃回扣别人也会认为你吃了;二,虽然吃回扣,但我做广告的价格仍然低于市场价,是给公司省钱了;三,老板赚钱那么多,我对公司贡献这么大,我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迫不得已在此补偿一点;四,老板就是个土豪,到处乱花钱,这钱我不赚老板也会在其他地方浪费掉……
儒家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佛家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运气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职场劣迹,必然毁掉未来的好运气。
再来一次,如何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试想如果项羽真的回到江东,会有机会东山再起吗?希望十分渺茫。
同样是看到秦始皇出游时的风光和霸气,刘邦的反应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而项羽则是, “彼可取而代也!”同是远大理想,前者是胸怀,是志向,后者则只为了“衣锦还乡”,雄心中充满了自私和狭隘。一处不同就是处处不同,项羽和刘邦的差距渗透到其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从价值观上项羽就没有和刘邦抗衡的资本。如果项羽过了乌江,他的烦恼障、所知障、业障较之前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没有能力和刘邦争天下,就连在刘邦手下打一份工也做不到。
为什么要“彼可取而代也”?为了荣华富贵,为了贪图享受。《道德经》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如果取代秦始皇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就是执著于自我,必定烦恼缠身,离圣人之心渐行渐远。烦恼障,创业无人支持,找工作更没人要。“能人”求职难,薪水只是借口,职场烦恼障才是理由。
项羽是失败的英雄,恰恰是“英雄”二字成为他终生的负担。创业争天下不行,打工又不甘心。所知障,害人不浅。“能人”求职难,庙小不是理由,所知障才是根本。
活埋二十万秦兵、火烧阿房宫、刚愎自用……英布、陈平、彭越、韩信这样的人才投奔刘邦,范征不被重用,还有谁会为项羽所用呢?职场业障已经记录在案,创业无人可用,求职无人敢用。“能人”求职难,“天亡我也”只是托词,职场业障无法归零才是绕不过的坎儿。
再来多少次都能东山再起的典范只有像商圣陶朱公那样的人:
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他知道“功成名遂身退”的道理,不在朝中做官,免去了杀身之祸。知道钱财乃身外之处,看破了,没有“我执”,就没有烦恼障,所以做生意三次散尽其财都能东山再起。
曾经贵为宰相,但说放下就放下了。说经商就经商,过去的成功没有成为负担。执政有执政的经,经商再换经商的道,没有所知障,归零变得很简单。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职场无业障,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以陶朱公的影响力,创业则一呼百应,求职则被委以重任。“能人”求职难,别抱怨运气不好。归零时代,伯乐常有,而千里马却不常有。
去掉“能人”上面的引号,你的光芒谁也掩盖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