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中的教学PPT设计

2018-04-24梁桂珍崔晓艺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件知识点

梁桂珍,崔晓艺

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技能。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中,PPT因其功能强大、通用性强和易学易用而迅速得到普及。

PPT是一种课件辅助制作工具,PPT的运用能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生动和形象,突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形式,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PPT的运用赋予教师更多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信息可视化程度比较高,在内容传递、观点表达和互动交流等方面,运用教学PPT开展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

针对中学开展的PPT辅助教学,我们从教学环境、教学PPT课件制作和教学PPT演绎三个方面研究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制作技术和演绎技巧,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数学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教学环境

PPT课件的使用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进行的,这种教学环境可以引申出两种含义: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某地区及学校的教学制度或教育氛围。软环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只有当学校认可了信息技术手段对优化教学的促进作用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学校制度的鼓励与引导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可产生很大的动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展至今,成果与问题并存,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教育的信息化是一个采纳、调整、适应和提高的过程,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和吸收,软环境亦应呈现出积极和宽容,学校应鼓励教师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鼓励教师使用PPT课件等辅助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硬环境指的是PPT课件的使用、教室的布置及多媒体设备的配置,即根据学生的人数安排座椅,确定设备的位置,调整教室的光线,购买设备及后续维护和更新等。相比而言,硬环境的安排是理性的、客观的,有固定的章程和步骤可循,硬环境影响了教师“实现目标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2],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2 教学PPT课件制作

教学PPT课件的制作是整个现代化中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优秀PPT课件的运用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PPT课件的制作包括两个方面,即素材制作和布局设计。

2.1 素材制作

素材制作是针对PPT课件的内容进行的,通常情况下,教学PPT所需要的素材包括视觉素材和听觉素材[3]。

2.1.1 视觉素材

视觉素材包括文字、图形和图像、动画等。

中学数学课本中存在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推导及应用等内容,但在文字素材制作中,不能把所有内容都复制上去,只能把要点和重点罗列出来。另外,字体大小要适中,重点内容要突出。比如,概念性、命题性和公理化语言等文字(像课本中加粗或用彩色印刷的文字)应做适当的处理,但所占比例不宜过大。

若每张幻灯片都由文字组成,学生会感到比课本还枯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PPT中可插入一些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4]。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选择了画面重点突出、视觉效果震撼的图片。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又避免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5]。图表能将中学数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整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插入条形图、柱形图或三线表等[6]。例如,表1给出的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从表1可以看出,用表格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很容易通过对表1中物体测量值的对比得出结论。

表1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中学数学的几何部分有不少图形结构复杂,形成过程抽象。比如,柱面、锥面、球面和一些圆锥曲线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观察到图形的组织结构和形成细节,而PPT课件以动画方式展示这些曲面或曲线的图形结构和形成过程,就可以使学生轻松获得这些图形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改善。比如,几何画板软件中制作立体图形和圆锥曲线等程序运行形成轨迹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界面[7]。在数学课件中要实现动画功能,需要创建交互式放映或建立一些超链接。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空间图形的定义和性质[8]。

2.1.2 听觉素材

仅通过视觉素材传递信息会给课堂带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适当加入一些对画面起辅助作用的听觉素材,能够更好地衬托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9]。听觉素材包括讲解和音乐,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和相互协作,从属于教学过程,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占主导地位,用来表达教学内容及结论,音乐是对讲解和画面的衬托,通过音乐的衬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

2.2 布局设计

2.2.1 框架

中学数学教学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包括复习引入、讲解教学内容、讨论和练习、作业等内容。该教学过程的框架可比喻为议论文中的“总—分—总”形式,其结构表现为直线型逻辑,特点是先后有序、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图1是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的思维导图,是本章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和概括总结。从图1可以看出,该章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对学生来说,知识要点和重点一目了然。

图1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思维导图

2.2.2 图式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中学数学的严谨特色,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图不需要华丽的色彩,也不需要多么优美,只要能清楚传递教学意图就可以了。PPT课件的背景应与内容融为一体,色调不要太绚丽,重要的概念、公式和定理等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字体、下划线或用加粗手段表示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2.2.3 脉络

中学数学课本的每章结束都有一个思维导图,该导图能直观呈现本章的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图形,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脉络结构。正如PPT课件中文字的视觉化效果一样,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建立完整有序的知识点脉络结构,讲解完整个PPT课件显示的内容之后,知识点脉络可以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2.2.4 行文

在整个PPT课件的行文中,显示的内容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分拥挤,四周应留有必要的空间。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要留有必要的空隙,一个好的PPT版面要布局合理、条理清晰、便于查找。界面设计要美观大方、不落俗套,但也不宜过于“花哨”[9]。

图2描述的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图2可以看出,直线与圆⊙存在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关系。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本节课的内容及结论。从图2还可以看出,这一个PPT版面创意新颖、构思巧妙,没有过多的修饰,整体设计美观大方,行文、图形与背景搭配得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图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图

3 教学PPT的演绎

中学数学教学中,PPT演示或演绎是很重要的一环,演绎技巧直接影响PPT课件的播放效果。教师作为教学PPT演绎的主角,应根据自己的PPT设计来把握课堂。若把握不恰当,只是对着屏幕宣读PPT课件中的内容,教师就变成了课件放映员,学生就变成了既定知识的“接受器”[10],课堂教学就演变成了课件的灌输。

多媒体技术整合课堂教学不是将技术生硬植入,而是将教学PPT课件与教师的讲解完美结合,教师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之间自如切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然进行,课堂教学变得不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么乏味[11],这才是教学PPT演绎的最高境界。

整合图、文、视、声、动画等视觉和听觉素材的教学PPT加上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将使数学课堂将变得更加活泼,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周娟,陈宇哲.“PPT设计及制作”课程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7(16):69-70.

[2] 谢同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效能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38-41.

[3] 朱桦.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28.

[4] 刘兴建,王丹,陈晓.基于视觉思维的PPT设计与制作[J].福建电脑,2016(7):123-124.

[5] 王德清.现代教育管理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6-24.

[6] 邱艳萍.用 PPT制作数学课件的技巧[EB/OL].(2013-08-07)[2017-06-12].http://www.jxteacher.com/36011100 1014170079/column48914/9ec94dc5-6c56-4c85-89c7-82bc922b22bb.html.

[7] 肖运峰,刘雪昶.浅谈教学课件制作的要点[J].科技资讯,2008(34):174.

[8] 龚雪.用 PPT制作数学课件的技巧和体会[J].现代交际,2010(4):193-194.

[9] 侯专政,余绍军.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浅探[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5(2):117-118.

[10]于忠海,赵丽娜.大学PPT教学的异化归因及其规范走向[J].江苏高教,2012(1): 85-87.

[11]毛德明.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课件知识点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