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吸管区指导的三个“走向”谈游戏精神

2018-04-24江苏省江阴市华士中心幼儿园赵春霞

早期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暗示性玩法预设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中心幼儿园 赵春霞

班里新辟了吸管区。如何贯彻游戏精神,使该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游戏?我们从教师指导的“三个”走向着手开展了研究。

一、教师从预设游戏内容走向预设能够引发幼儿游戏的环境

要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开展游戏活动,充满魅力的游戏环境是必要的保障。也就是说,要让幼儿充实、有效地开展游戏活动,环境构成是关键。教师应该每一天都认真地思考环境的创设及其与游戏的关系问题。

如何创设吸管区的环境?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需要倾听他们的想法。于是,我们开展了关于吸管玩法的讨论。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甚至天马行空,但也令人期待。与此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进行了预研究,通过网上查阅,与同事交流讨论,对吸管可能的玩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法,形成了关于材料投放的思路。

材料投放示意图:

周次材料各种规格(长短粗细)、种类(色彩、质地)的吸管材料来源经常第一周大小不一的饮料瓶水盆弹珠、洗洁精、水盆乒乓球偶尔经常经常偶尔钢丝海绵未用第三周经常使用频率毛根苹果、土豆第二周经常纸杯偶尔经常乌龟第四周金鱼教师投放的暗示性材料孩子提出需求、自带或到其他区域中找教师投放的暗示性材料孩子提出需求、自带教师投放的暗示性材料孩子提出需求、自带孩子提出需求、自带教师投放的暗示性材料孩子提出需求、教师投放孩子提出需求、自带教师投放的暗示性材料教师投放的暗示性材料经常偶尔

二、教师从组织游戏活动走向支持孩子凭借自己的力量开创游戏活动

幼儿自主选择参加什么活动,但是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以保证其主动性的发挥能带来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效果。为提高引导的有效性,教师不应机械地按照指导计划去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而是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去进行适宜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模式:

预设:指预研究,预设并不只在活动前,也存在于活动中。

启动前的预研究。同时从教师和孩子两个视点挖掘材料的玩法,教师思考并设计“孩子可能会怎么玩?”“孩子可以怎么玩?”调查孩子“你会怎么玩?”“你想怎么玩?”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预研究要尽量对孩子可能创生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活动中的预研究。当孩子对某些材料或玩法表现出集中的兴趣,或出现可持续深入的新玩法时,教师也要预研究——“孩子可能获得哪些经验?”“或许还能怎么玩?”例如,当吸管区的孩子的兴趣集中于“吸”和“吹”时,为避免游戏的机械重复和僵化,教师罗列了孩子可能进行的种种“吸”和“吹”的游戏和材料,并了解其科学原理。

等待:是指教师要克服“预设”后遗症,不急于把预研究的玩法教给孩子,不急于帮孩子解决问题(威胁到人身安全的情况除外),更不急于让孩子了解科学原理。比如,活动的第一周,我们尽管预设了很多吸管的玩法,但没有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让孩子自主探索玩法,尽管有些玩法听上去不靠谱,但教师仍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第二周,我们期待孩子通过运水游戏探索“虹吸现象”,虽然并未如愿,但我们仍然坚持等待,终在第三周,孩子玩吹泡泡时有了偶然发现,并引发了持续的探究。

追随:指尊重孩子的兴趣,顺应孩子的想法,不以教师的兴趣爱好与目标倾向为方向。在吸管区启动时,我们预设较多美工创作的玩法,但孩子们却大多热衷于科学探索。于是,我们放弃了自己的偏好。当孩子对运水不感兴趣,转向“摩擦起电”“吹弹珠”游戏时,我们也未干预,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又一精彩。当孩子用吸管戳苹果有意外发现时,我们捕捉契机,查阅资料,继而推进孩子对戳苹果的探究。

支持:指助推孩子的活动,帮助孩子提升经验,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比如,教师将预研究的内容以材料暗示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当孩子产生兴趣时,不断增加暗示性辅助材料,持续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针对大班孩子喜欢竞赛的心理,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让孩子进一步探究。同时,注重孩子对活动过程的回顾和讨论,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培养其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从关注游戏结果走向关注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创生游戏的过程

对于幼儿的游戏,教师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通过观察记录与解读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并创生游戏的过程方面。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归纳的一些观察要点和案例分析。

观察要点(见右上表格)

案例分析

观察:乐乐在玩“运水游戏”(虹吸现象),他拿了两只一样高的饮料瓶,将两根吸管连接住。为避免水滴到桌子上,他把材料放在塑料盆里玩。他将吸管不断在两个瓶中换来换去、插进插出,吹气时憋得满脸通红,但没有成功。琦琦过来看了一小会,说:“管子太短了,接长点试试。”乐乐接了一根还是没成功。他又换了个口子大一点的瓶子,仍旧没成功。旁边桌上多多也在玩“运水游戏”,多多把饮料瓶里的水顺利引到了旁边的小桶里。乐乐过去看着,琦琦也过去了。“瓶子的水要多一点。”乐乐看了一会说。琦琦自告奋勇为乐乐去接水,果然,当瓶子装了大半瓶水的时候,有水顺着管子流出来了,乐乐慢慢把水瓶抬高,琦琦马上去扶着吸管,另一个瓶里的水渐渐多起来。乐乐和琦琦都笑了。

观察细节现有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需求?幼儿是否在吸管区外找材料?不同材料的使用频率?幼儿在活动中更换材料的频率?等等重复之前的玩法?模仿教师或同伴的玩法?有新玩法?等等情绪态度表现(正常活动时、遇到困难时、与同伴发生纠纷时)?积极状态持续的时间(大体状况以及与具体的材料和活动相联系的状况)?等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和同伴有分工配合?听取别人的建议?观察别人的玩法,等等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突破(情绪态度、注意力、动作协调、技能获得)?等等遵守规则?主动清理?清理方法讲述操作过程与发现的语言完整性与流程性?绘画符号记录的形象性?边玩边和别人分享经验?对现象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要点对材料的需求和喜好如何使用材料操作活动持续的时间与情绪态度解决问题的情况活动中的合作情况不同孩子的能力表现材料取放、清理规则等执行情况操作过程与发现的表征情况(绘画记录与讲述)

分析:乐乐第一次玩,知道大概的玩法,但没掌握要领。游戏过程中,乐乐表现出了专注、坚持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虽然前几次实验都没成功,但他没主动向教师和同伴求助,而是冷静地继续调整、尝试。看到多多成功了就去学习,并通过观察总结经验,直至成功。乐乐能与同伴较好地合作交往。如期间琦琦参与进来,乐乐友好地接纳她,并采用她的建议,接受她的帮助,分享成功的喜悦。乐乐有较好的操作习惯。如将材料放在盆里防止水滴出,游戏结束能清理桌面,按标识归放材料。乐乐在活动中语言不多。

支持:引导乐乐回忆自己的实验过程,帮助提炼成功经验。如果他愿意,让他在游戏分享时讲一讲,或者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

虞永平教授认为“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

猜你喜欢

暗示性玩法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浅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暗示性
零跑的新玩法
论古典诗词中的“裳”的语言暗示性
象征主义下的对于《幽谷睡者》的新解读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TPP的新玩法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