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新时代使命,建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8-04-24游钧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文/游钧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确定了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结合社会保险工作,我认为应有三点把握。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施破解了“双轨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始投资运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基本统一,长期护理保险启动试点。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已覆盖9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向人人公平享有迈进。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3连调”,首次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标准,兜牢了保障底线。基金规模逐步扩大,2016年保险基金总收入5.36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6.6万亿元,基金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经办管理服务不断创新,建成覆盖城乡、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社会保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90%以上省级和77%地市级人社部门开通网上服务,群众少跑腿,经办减负担。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超过10亿人,全国所有省级和统筹地区均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并陆续联网运行,开通近8000家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中国特色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兜牢了民生底线,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成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深刻领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社保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深刻领会这一基本论断,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历史方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哪些需要呢?习近平同志在“7·26”讲话中提出8个“更”,其中包含“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7个“有”,其中有两个涉及社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表明了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定位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稳定器,更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这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最好诠释,也是全面建成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制度体系不健全。“四梁八柱”虽然有了,但制度之间不协调、不平衡,一项制度在各地政策标准也不完全统一,制度本身有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成熟定型的过程。二是保障范围不充分。还有法定人群没有纳入制度保障范围内,养老保险至少1亿人游离于制度外,主要是灵活就业者、新业态从业者、低收入者,或因门槛高“缴不起”,或因户籍问题“缴不了”,或因各种原因“不愿缴”。三是保障水平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保障水平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基金长期可持续能力不足与短期结构性矛盾并存。五是多层次社保体系发展不平衡,无论是企业年金还是个人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还比较滞后。六是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捷化不充分不平衡。特别是近几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已习惯于基于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带来的快捷高效简便的产品和服务,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同样的诉求。而经办管理能力不足、服务能力不优、服务体系系统性不强,与群众的需求不相匹配。全国范围内社保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服务规范、动态监管、稽核清欠、风险防控等工作亟需改善。经办管理服务和信息系统统一性、整体性需进一步加强。

着力解决社保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成为新时代社保事业发展需要认真解决的主要课题。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建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要以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落实好这一思想,关键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老百姓关心的小事作为我们的大事,从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老百姓期盼的事情做起,补齐民生短板,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二是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是我们的价值取向,量力而行是现实条件约束下的最佳选择,两方面缺一不可。我国虽然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不变,表明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必须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权利与义务、责任相对等,效率与公平相统一,这是社会保险的最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守。

关于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尹蔚民部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作了详细阐述,我们要全面领会,准确把握,结合具体业务列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再次写入党的报告中,是继续推进这项基础性工程的再部署再动员。以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法定参保对象的基础信息和参保信息,建立了国家、省两级数据库,所有省份已完成数据比对、入户调查登记、数据上传工作,国家库数据已达11.7亿人。第二阶段是从 2018年至2020年将进入全面运用阶段,以基本实现法定参保对象全覆盖为目标,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精准识别扩面对象,促进政策完善、管理加强、服务改善、信息化水平提高,着力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中小微企业和各类新业态就业群体以及中断缴费人员的参保续保问题。近期主要是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社保扶贫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国社会保险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口老龄化,必须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落实顶层设计,成熟一项、出台一项、实施一项。基金实行全国统筹,涉及中央和地方、地区之间的利益调整,从公平性、可行性来设计参数、因素和确定数据至关重要。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对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缓解日益突出的地区之间基金结构性矛盾、实现养老保险制度更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尽快就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实施方案的几个重要问题,如应参保人数、上解工资基数、与工作实绩挂钩的具体指标等形成共识。

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是提供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直接关系到各项社保政策的实施效果,是人民群众体会获得感最直接的窗口。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是各项社会保险集于一身,经办服务体系与信息系统融于一体,以社会保障卡为唯一载体,线上线下衔接互通,形成“一号一窗一网一卡”的社会保险“互联网+政务服务”格局,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全网式、全流程的方便快捷服务。当前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中央平台,以中央平台为核心联通全国所有层级和终端,构建全国一体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以及全国统一的五级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网络体系。中央线上服务平台中枢要统一入口,支持网站、移动终端、12333电话、短信、自助终端等各类服务渠道的接入。服务模式实行线上线下融通互补,实体窗口推行综合柜员制、实行“一站式”服务,线上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技术手段,线上与线下服务渠道有机衔接,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和“一卡”通行。打通信息壁垒,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统一经办、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统一规范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清单和业务流程,实现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借助“金保工程”二期建设,整合目前已经建设的全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结算、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异地居住人员待遇资格认证等系统,创新扩展移动互联网在社会保险领域的应用,建设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大平台。■

猜你喜欢

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