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策略研究

2018-04-24杨佳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脑血管患肢下肢

杨佳音

老年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是外科术后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若治疗效果不理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近年来,DVT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住院治疗或卧床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研究表明,除了正确治疗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DVT也尤为重要[1]。若DVT护理不当,也会导致患者长期疼痛,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出现血栓脱落,造成患者肺、脑等重要脏器的栓塞而致其死亡[1-3]。因此,在对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DVT进行正确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临床护理,避免或降低DVT对老年患者身体及心理带来的负担。吉林省人民医院自2015-06起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DVT患者62例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效果,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5-06至2017-06我院收治并实行综合护理的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DVT患者临床资料为观察组(n=31);另收集2013-11至2015-06我院收治的并仅采用正确治疗及常规护理的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DVT患者临床资料为对照组(n=31)。所有病例均因急性脑血管病而入院,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呈非凹陷性水肿,且均伴有疼痛和压痛,并经多普勒检查确诊均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1.2 资料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4]的诊断标准;(2)站立后疼痛、肿胀更为明显,浅静脉明显曲张,足靴区伴有广泛性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3)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化,但尚无溃疡,久站后可出现胀痛,患肢中度肿胀;(4)下肢重垂不适,浅静脉曲张,踝部轻度肿胀。排除标准:(1)全身性疾病导致下肢水肿可能由于不同系统的疾病引起;(2)下肢外伤后引起下肢局部血肿;(3)下肢淋巴水肿发生肿胀。

1.3 方法 对照组仅行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另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教育。使用多媒体、宣传册等方法向患者介绍DVT的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并向患者阐明其危险因素,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食物,避免使用动物油、蛋黄、巧克力、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合理饮食及休息,以改善机体状况,避免血栓形成。也可通过多饮用茶水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的形成。(2)卧床护理。在出现DVT时,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两周,在卧床期间,将其患肢抬高于心脏约30 cm,以促进静脉回流,每日测量1次下肢直径,且测量位置一致,做好测量记录,以判断治疗效果;禁止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肢进行按摩,避免静脉血栓脱落造成患者急性肺梗塞;由于血栓形成的10~15 d内该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在这期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急剧咳嗦等情况,若出现上述症状,采取紧急措施并立即告知医师;护理人员定期使用毛巾对患肢进行热敷,以促进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减弱患肢疼痛。(3)预防静脉内膜损伤护理。避免下肢深静脉输液及深静脉置管,尤其是同一静脉反复穿刺,首选上肢静脉输液及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置管后每天定时冲管;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尽量避免使用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对药物进行最大限度稀释,并缓慢滴注;静脉输液时注意对输液肢体进行保暖,静脉置针每4 d更换一次且密切观察置针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或疼痛,持续滴注不超过48 h且避免药物外渗。(4)预防血液高凝状态护理。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术前身体检查,了解其各项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变化,并且术前行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治疗,必要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并在用药中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5) 出血观察。使用抗凝剂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包括口腔、消化道、鼻腔、切口等,并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静脉注射后按压针口5 min。(6)预防并发症护理。老年患者由于代偿能力及免疫力低下易出现医院感染,尤其肺部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对病房进行严格消毒,定期开窗透风,保持室内卫生。另外,由于患病后老年人活动能力严重下降,极易出现压疮,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其翻身,增大受压面积,必要时可使用凉水带、痱子粉等。

1.4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等级评定[2]。基本治愈:患肢肿胀、疼痛等异常感觉消失,肢体周径比5%以下;明显好转:患肢仍有轻微疼痛、活动不便等异常感觉,肢体周径比5%以下;无效:仍有明显患肢疼痛异常感觉,肢体周径比5%以上。(2)护理满意度评分。出院时组织患者填写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表》,信效度为0.849。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业务熟练程度、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四个方面,每项25分,共100分。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89~75分为比较满意;74~6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观察组年龄61~72岁,对照组年龄61~74岁;疾病类型包括脑血栓、脑梗死、脑出血。两组性别、年龄、首发疾病类型、血栓形成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护理疗效比较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Z=-2.234,P=0.025);进一步比较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7.1%(2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P=0.038,表2)。

表2 两组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59,P=0.001);进一步比较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0.3%(2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2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1,P=0.005,表3)。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DVT作为老年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5-8],在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更易发生[9-12],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3,14]。DVT发病机制主要是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的改变导致内皮细胞原有的抗凝功能受到抑制,炎性细胞对血栓形成起着触发和增强作用,进而加速了血栓的形成[15,16]。研究表明,老年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组织因子等凝血因子的含量相对增加,而抗凝血酶Ⅲ、肝素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抗凝物质的含量相对降低,导致老年人易发生血栓[17]。另外,临床上常使用脱水剂对脑血管疾病进行紧急处理,使血液浓度增加,更易形成血栓。

DVT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溶栓、抗凝、抗聚等综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一经确诊,早期应用溶栓药物,疗效佳,可使陈旧性血栓内新形成部分溶解,使血管部分再通,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减少后期静脉炎的发病率,故此类患者也应积极治疗,以缓解症状[18]。但溶栓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出血点、紫癜、牙龈出血。因此需要采用预防血液高凝状态护理和出血观察,一旦发生要采取紧急干预[19]。

对脑血管疾病并发DVT的老年患者而言,除了以上药物溶栓治疗外,还应在生活上采取一般护理,如戒烟戒酒,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同时加强心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肢及全身病情变化;嘱患者戒烟酒,以防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等[20]。彭菊花等[19]发现,在其研究的18例老年血管疾病并发DVT的护理中,主要措施包括一般护理(防止血液高凝状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应用下肢加压装置及抗血栓袜)、抗凝治疗的护理、溶栓治疗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等,对患者进行1~7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表明护理干预在老年血管疾病并发DVT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脑血管疾病并发DVT的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卧床护理、预防静脉内膜损伤护理、预防高凝状态的护理、出血观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87.1%(27/3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64.5%(2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与文献[19]相似,表明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在脑血管并发DVT老年患者的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患肢疼痛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方面。

表3 两组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另外,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0.3%(28/3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71.0%(2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老年血管疾病并发DVT患者对护理整体情况持高度满意的态度,但常规护理组的业务操作熟练程度低于综合护理干预组,进一步表明,我院2015-06至2017-06实行的护理人员岗位业务培训起到了良好效果,也为今后的护理操作指导提供了参考。但由于本研究分组样本量小于40,加上可能存在回顾性偏倚,所以该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今后需要进行样本量扩大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综合护理干预的可靠性和需要改进之处。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DVT疾病的治愈,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 昱,崔青燕,芦志雁.高龄住院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39 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 2014,32(4):370-371. DOI: 0.14126/j.cnki.1008-7044.2014.04.025.

[2]孔 焱,李秀媚,袁奕英.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0(4): 76-77.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04.045.

[3]丁 军, 刘学芬, 邓丽娜.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J].临床护理,2013(14): 75-76.DOI: 10.3969/j.issn.1005-8257.2013.14.043.

[4]李晓强, 王深明.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 [J]. 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0(7): 53-57.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2.07.010.

[5]梁 映.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的进展[J].护理园地,2014, 20(3): 286-288. DOI: 10.13795/j.cnki.sgkz.2014.03.033.

[6]吕 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进展[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 2(6): 533-538. DOI: 10.19418/j.cnki.issn2096-0646.2016.06.18.

[7]周红霞.配合中医护理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观察[J].医药前沿, 2012(27): 55-56. 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2.27.053.

[8]张见华. 6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5): 218-219.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0.25.034.

[9]崔久英,吴龙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4): 256-257. DOI: 0.15912/j.cnki.gocm.2012.04.057.

[10]田立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9): 360-361. DOI: 10.3969/j.issn.1671-8194.2012.29.284.

[11]张小青.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3): 95. DOI: 10.3969/j.issn.1674-6805.2012.13.065.

[12]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等.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35): 4233-4235.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0.35.005.

[13]石超学,金屹玮.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5):54-55.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1.15.107.

[14]杨丽红.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5):669-672.

[15]Prabhakaran S, Herbers P, Khoury J, et al. Is prophylactic anticoagulation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common practic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2015, 46(2):59-60. DOI: 10.1161/STROKEAHA.114.008006.

[16]邓秋霞,高 岚,王丹丹,等.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48(33): 4119-4123.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33.023.

[17]Jiang Y, Du H, Liu J, et al. Aspirin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measures to prev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hin Med J (Engl), 2014, 127(12): 2201-2205.DOI: 10.3760/cma.j.issn.0366-6999.20132175.

[18]Faurschou M, Obel N, Baslund B. High risk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but not of stroke in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Wegener's) [J]. Arthritis Care Res, 2014, 66(12): 1910-1914. DOI: 10.1002/acr.22423.

[19]彭菊花, 李 妹, 王宝丽. 老年脑血管疾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的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12(11): 18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患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