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18-04-24陈海清
陈海清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CT磁共振科,辽宁 阜新 123000)
作为肝脏一种常见血供病变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为由肝细胞组成的良性结节,易被临床误诊为结节状再生型增生和肝腺瘤等,延误疾病治疗,临床需寻求可靠诊断方法;伴随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发展,螺旋CT和MRI检查普遍应用于此疾病检查中[1-3]。本文分析本院近两年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6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应用螺旋CT和MRI检查,以探讨临床可靠检查方法和尽早采取有效治疗举措,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现将相关研究内容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诊治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64例患者临床资料,本文方案均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象均自愿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病理确诊,将存在肾心功能严重不全和妊娠期女性排除。依据临床检查时所选用的不同检查方法分成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2∶20,年龄27~70岁,平均(46.40±2.26)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54±0.10)年;观察组男女比例13∶19,年龄26~70岁,平均(46.36±2.27)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55±0.11)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1.2 检查方案:本研究对观察组应用MRI检查:患者于检查前一日口服缓泻剂,以实现清洁肠道目的,选择飞利浦公司提供的Achieva/Intera 1.5T型MRI机,予以常规冠状位、矢状位(T2WI)和轴位(T1WI、T2WI)扫描,增强时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对比剂,参数设置:常规层厚为7 mm,375 mm×375 mm扫描野,8 mm层间距;增强扫描时层厚为2.50 mm,400 mm×375 mm扫描野,2.50 mm层间距,256 mm×169 mm矩阵,T2WI、T1WI:TR/TE=426/80 ms、TR/TE=100/4.50 ms,且T2WI脂肪抑制序列为:TI=155 ms,TR/TE=429/80 ms。对对照组应用螺旋CT检查:患者在检查之前的8~12 h禁食禁饮,于检查前服用2%泛影葡胺注射液(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43022106,100 mL∶65 g),行仰卧体位,选择飞利浦提供的256层CT机,首先进行5 mm层厚全腹平扫,后通过肘正中采取静脉方式注入对比剂,实施增强式扫描,参数设置:螺距0.99∶1,120 kV电压,3 mm扫描厚度,待扫描完成之后进行图像处理,予多平面重建(2.10 mm厚度),两组检查图像均通过2名经验丰富副主任医师完成阅片。
1.3 统计学应用:经SPSS21.0软件加以处理,正态计数资料借助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概率对比用χ2检验,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2.1 MRI临床表现:于应用MRI检查32例患者中,有34个病灶被发现,且T2WI序列低、中等和高信号强度分别有21个(61.76%)、8个(23.53%)和5个(14.71%),T1WI序列低、中等和高信号分别有5个(14.71%)、8个(23.53%)和21个(61.76%),增强扫描于动脉期的病灶均呈现高信号,于静脉期低、中等和高信号分别有12个(35.29%)、6个(17.65%)和16个(47.06%),于延迟期低、中等和高信号分别有12个(35.29%)、13个(38.24%)和9个(26.47%)。
2.2 螺旋CT临床表现:于应用螺旋CT检查32例患者中,有33个病灶被发现,其中平扫时低、等和高密度病灶分别有22个(66.67%)、7个(21.21%)和4个(12.12%),于增强扫描动脉期低、等和高密度病灶分别有22个(66.67%)、7个(21.21%)和4个(12.12%),于静脉期低、等和高密度病灶分别有5个(15.15%)、8个(24.24%)和20个(60.61%),于延迟期低、等和高密度病灶分别有6个(18.18%)、8个(24.24%)和19个(57.58%)。
2.3 两组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对比:通过和病理结果对比,对照组有8例(21.88%)不符合,其中有6例于手术前被误诊成其他良性结节,2例被误诊成恶性结节;观察组有5例(15.63%)不符合,均误诊成其他良性结节,可知观察组诊断特异性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对比[n(%)]
3 讨 论
较之海绵状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属于第二大的肝脏良性病变,于肝良性病变中约占8%,且此类病症好发于女性,具有较高发病率,目前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和其他原发肝脏肿瘤鉴别难度较大,耽误最佳治疗时机[4-5]。本研究结果显示:于分别应用MRI和螺旋CT检查32例患者中,分别发现34个、33个病灶,增强扫描于动脉期的病灶均呈现高信号,且于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病灶强化呈现减弱趋势;通过螺旋CT检查发现:平扫和增强扫描动脉期时较多呈低信号,且于静脉期和延迟期主要为高密度病灶,与唐艳华[6]文献研究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提示: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无论应用MRI或是螺旋CT检查的价值均较高,临床可通过MRI不同序列的信号强度和和螺旋CT病灶密度判断疾病。为深入了解两种检查方法准确性情况,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组特异性和灵敏性状况,显示:观察组诊断特异性较对照组高,表明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应用MRI检查具有较高价值,有利于疾病确诊,为临床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本研究对照组所选螺旋CT能够对患者机体肝脏软组织器官等加以显现,于良好解剖图像上将病变影像显示,且借助其设备上图像重建技术,能够对矢状面与冠状面层面图像进行重建,有利于多角度对肝脏组织与病变关系予以观察。MRI检查方法具有多方位、多层面成像等特点和良好软组织比对特性,将其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可以对患者机体肝脏的正常解剖和病变状况进行良好显示,有利于对肝脏结构较好显示,促进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概率;且MRI检查成像原理和螺旋CT相比,更加适合机体组织器官显影,可观察病变更加细微变化和借助平扫及增强扫描更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理性特征,明显提高疾病鉴别诊断价值,促进疾病诊断特异性提高,有利于疾病确诊,从而为临床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总结上文,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价值较螺旋CT高,临床可根据其不同序列的信号强度等尽早确诊疾病,从而积极采取有效治疗举措,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和生存质量提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1]郑盛,唐映梅,杨晋辉,等.CT能谱成像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价值[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5):411-415.
[2]李涛,朱继业,王福顺,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3):230-232.
[3]郁义星,林晓珠,陈克敏,等.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2):121-126.
[4]范宪淼,郑晓林,杨沛钦,等.改良MRI灌注序列半定量分析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6):872-875.
[5]王婷.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的应用探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4):77-79.
[6]唐艳华,张峰,王海屹,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不典型常规MRI影像表现[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7):5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