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研究

2018-04-24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8期
关键词:河南省指标农业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根据今年中央和河南省委一号文件的要求,立足河南实际,遵循“对接国家战略、体现河南特色、指标科学适用”的原则,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乡村振兴总体思路”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国家和河南省发布实施的相关重大政策规划,并借鉴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关于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我们研究提出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以及预期测算值。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其中体现乡村振兴的结果性核心指标10个,体现未来5年阶段性工作的过程性指标33个。

一、设置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对接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全新背景下,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相较之前的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更丰富,目标要求更高。一是具有全面性,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具有战略性,要求到2020年要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之日,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振兴的愿景。三是具有系统性,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省在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时,必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精神实质和总体要求。

(二)体现河南特色。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存在着明显的约束。一是河南省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低,乡村振兴外部带动能力不强。2017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刚突破50%,户籍城镇化率只有31%,还有2000万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游弋,按照75%的城镇化峰值水平估算,河南省至少还要再转移2500万乡村人口,才能对农业规模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实质性影响。半城镇化问题突出的背后是河南省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承载能力不足。实现乡村振兴,亟待提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内部发展动力活力不足。河南省虽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低。农业仍是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户均土地不足6亩,约为全国水平的70%;耕地亩均增加值365元,只有江苏省(3500元)的1/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只有1844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但农村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低,绿色生态资源、传统文化等大量农村资源还处于低层次开发或沉睡状态。此外,乡村地区空间开发不均衡,不同类型地区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国家规划,必须在深入把握河南省情和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提出符合河南省实际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并在衡量指标上明确体现。

(三)指标科学适用。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将之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分析。因此,在指标选取上,首先要体现引领性。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突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导向,发挥评价指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其次要体现指导性。突出结果和过程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度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结果性指标,又要有反映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过程性指标。第三要体现操作性。原则上选择社会公认的、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注重数据易得,简便实用,可操作可考核的技术适用性。第四要体现科学性。在既有统计指标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按照乡村发展新趋势新特征,对指标设置提出新要求,使得统计指标制度跟上形势的变化。

二、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设置和依据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河南省乡村振兴总体思路”研究,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和脉络是:着眼于河南省省情及阶段性特征,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农业农村内部,多维度把握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约束,既要围绕中央“三步走”的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又要注重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注重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坚持把富裕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坚持把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围绕构建城乡一体的空间结构、人口布局、产业格局和市场体系,着力统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农村人口多层多级转移,着力打造“双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着力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力争到2022年,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能力明显增强,乡村全面振兴的外部条件更加成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破解,乡村发展的基础能力快速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工业化城镇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依据以上思路和步骤,我们提出了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生活质量、城乡融合6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其中体现乡村振兴结果性的核心指标10个,体现未来5年阶段性工作的过程性指标33个。

(一)产业发展指标

《意见》提出,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围绕这一要求,我们分别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量农业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发展效益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3个指标是反映乡村振兴结果的核心指标,其他指标是阶段性过程指标。

表1 乡村振兴之:产业发展指标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

选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个指标反映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进步在内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结果性指标。同时,考虑到我省农业科技投入的关键领域和技术应用要求,我们选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3个单项指标衡量农业技术投入应用情况,特别是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指标可以引导全省各地围绕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需求,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新型农机制造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质量农业发展指标

落实《意见》“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要求,我们选取“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增幅指标来衡量质量农业发展。“三品一标”产品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我国重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具有引导质量农业发展的导向性。

3.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指标

《意见》对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二是发展多层次的农业现代服务业,三是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根据上述要求,我们选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休闲农业营业收入4个指标,来反映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情况。鉴于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目前尚未有综合指标体现,根据《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考虑到“互联网+”对产业融合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的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活跃的态势,选取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休闲农业营业收入2个指标。

4.现代农业经营指标

《意见》要求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同时,要求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我们在现有统计指标中,选取了“新型职业农民占一产就业人数比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2个指标,反映现代人力要素进入农业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情况。

5.农业发展效益指标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亩均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产业兴旺,必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为此,我们设置了“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2个指标,对农业整体发展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

(二)农村生态环境指标

结合河南省现阶段发展基础和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点工作,我们从产业生态环境和居住生态环境两个方面选取了8个过程性指标,来重点衡量未来5年乡村发展的生态宜居状况。

表2 乡村振兴之:生态环境指标

1.产业生态环境指标

参考《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美丽乡村”国家标准、《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结合河南省农业生态整治的重点任务,我们提出“森林覆盖率、绿色防控覆盖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3个指标。其中,森林覆盖率是衡量农村生态环境的常规指标;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绿色防控覆盖率是《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指标,主要是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根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等部署,主要围绕目前严重影响乡村生态环境的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等5类废弃物,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指标,可以衡量乡村主要污染物处理和利用情况。

2.居住生态环境指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长远看,大量村庄将消亡;但从未来5年看,大多数村庄还会存续。针对当前小城镇和村庄破败萧条,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河南乡村振兴总体思路研究》中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强镇瘦村”,即乡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村庄周边的“镇”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据点吸引人口集中,同时为农业农村服务;一般村庄应按照“保运转”的要求配备生产生活设施,避免无谓的投资。因此,我们认为,未来5年的乡村居住环境建设,在村一级应针对居住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参照河南省《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及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设置了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坑塘和水渠修复率、废弃宅基地整治率5个改善性指标,反映未来5年的治理情况。

(三)乡风文明指标

根据《意见》精神和河南省实际,我们主要从农村社会文明和农民素质两个方面,选取5个二级指标衡量乡风文明程度。

表3 乡村振兴之:乡风文明

1.农村社会文明

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最直接地体现为社会风气、社会和谐程度等,乡风文明的实现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结果,其中公共文化服务是促进乡风文明的关键措施。根据《意见》“推进基础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的要求,我们用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覆盖率指标反映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根据《意见》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的要求,设置了“有村规民约村庄比例”指标,反映村庄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情况。整体上,我们用“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衡量乡风文明程度。

2.农民素质

结合已有统计数据和相关部分的统计基础,我们用“高中及以上农业劳动力比例”“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2个指标反映农民综合素质的主要指标。其中,文化教育消费是指居民对包括接受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育,以及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学习活动等文化教育服务的消费,我们用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指标,来反映农民文化教育投入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农民素质提升情况。

(四)社会治理指标

围绕《意见》提出的重点建设任务和河南乡村发展的实际,我们从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两个方面设立了3个二级指标对未来5年乡村社会治理状况进行衡量。

表4 乡村振兴之:社会治理

1.治理能力

鉴于农村集体经济,不仅现阶段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务投入的主要功能,而且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环节。考虑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以及转型发展的趋势,我们设置了集体经济收入村庄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村级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能力。

2.治理方式

选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普及率、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2个指标反映乡村有效治理方式。

《意见》要求,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这是乡村社会治理中政府负责的体现,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着力点,据此,我们设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普及率”指标。同时,通过乡村规划引导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将“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作为乡村治理有效方式的一项体现指标。

(五)生活质量指标

结合《意见》中关于生活富裕内涵的理解,从农民收入、消费结构、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5个二级指标。其中,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乡村振兴最终结果的核心指标,其余为一般指标。

表5 乡村振兴之:生活质量

1.农民收入

采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个指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农民生活富裕程度的一项综合指标,也是判断农村居民是否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指标。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既是衡量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的主要结构指标,也是反映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和增长质量的指标,可间接反映城乡融合发展的程度,能够体现《意见》强调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思路。

2.消费结构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国际上判断居民生活是否富裕的通用指标,它既是综合反映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情况的结构性指标,也是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影响程度的指标,可反映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

3.公共服务

根据《意见》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要求,我们选取了反映医疗、养老等河南省发展相对短板的指标。鉴于河南省已建立起了基本公共保障体系,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保障标准较低的实际,我们把保障标准提高作为主要衡量内容,提出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标准、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2个指标。

(六)城乡融合发展指标

根据《意见》“四化协同”和重塑城乡工农关系的要求,尤其是立足河南省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乡村振兴外部带动能力不足的现实约束,我们提出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与“产业、生态、乡风、治理、富裕”等5个一级指标的并行的第6个一级指标。我们从城镇化、产业结构、公共投入和要素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9个二级指标。其中,城镇化率、一产从业人员比重、一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是核心指标,其余为阶段性指标。

表6 乡村振兴之:城乡融合指标体系

一是从城镇化带动上,设置了“城镇化率、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个指标。这既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强化乡村振兴外部带动力量的要求,也是乡村振兴阶段性的体现。鉴于近年来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呈现出以县域转移为主的特征,重点推动人口向县城和小城镇聚集,深化乡村人口分工分业,优化城乡一体的人口布局。

二是从产业结构优化上,设置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产从业人员比重”2个指标,反映社会分工分业细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发展质量提升的情况。

三是从公共投入支持上,要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因此,我们设立了“城乡人均财政支出比值”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个指标。

四是城乡要素流动上,要实现城市要素与乡村特有的资源进行结合,推动城乡互动发展,必须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鉴于河南省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特别是产权市场、农村金融滞后的实际,我们设立了“四级联动产权交易市场覆盖率”指标,即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统一联网、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的产权交易市场,服务覆盖农村地域和各种土地交易,包括承包土地(水面)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转让、入股、抵押等进场交易情况。设立了“普惠金融建档率”、“农业保险深度”指标。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国家《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根据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经验,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基础性工作是建档授信,故采用了普惠金融建档率指标。农业保险深度是指农业保费收入占农业增加值比重,是反映农业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指标。全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要求力争使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考虑到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较高,但领域窄、标准低的实际,采用农业保险深度指标引导保险拓展“三农”保险的广度和深度。

三、主要指标目标值测算

(一)10项结果性核心指标目标值测算

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阶段性要求,参考国内外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研究,我们对照乡村振兴的目标图景,按照全国与地方可比、指标规范易得、综合性加强的原则,设立了10个核心指标,来反映乡村振兴时应该达到的目标值,并反推出阶段性指标,对乡村振兴的结果进行量化描述。

1.城镇化率。按照现有研究,当城镇化达到70%~80%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才会趋于稳定,城乡进入一体发展阶段。因此,2050年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河南省城镇化率必须达到70%~80%。目前,河南省城镇化率刚超过50%,处于加速发展区间,按照近年城镇化年均增加1.6个百分点的增幅,2020年能够达到56%的规划值,2022年接近60%。考虑到我国城镇化率越过60%后增速会明显减缓,预计2035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应该达到75%,与国家规划的指标值相当。

2.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16年,河南省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0.26%,2013-2016年该指标年均增长1.73%。考虑到现阶段河南省农村转移人口向县域回流的趋势,同时考虑到随着农业规模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乡村社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预计2020年县域城镇化率为47%,2022年将突破50%,2035年达到60%~70%。之后,城镇化速度大幅减缓,2050年达到75%左右。

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前,先发国家农业占GDP比重一般在3%以下,江苏省2016年为5.3%,发达的苏南地区下降到了2%左右。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河南省2050年的一产占比应下降到3%以下。2016年,河南省一产增加值占比为10.6%,但2010年以来,河南省经济增速一直高于一产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一产占比年均下降0.52个百分点。据此测算,2020年一产占比将下降到8.9%左右,2022年下降到8.5%左右。考虑到我国2022年后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预计2035年河南省一产占比可达到目前江苏省5%的水平。

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发达国家实践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分业不断细化,一产就业比重大幅下降。目前,如美国等新大陆国家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约2%,日本等东亚农业现代化地区小农户兼业比重较高,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约10%。考虑到河南省人多地少以及传统文化的因素,预计2050年,一产从业人员比重会下降到10%以下,从事农业农村服务业的人员将占15%左右。2016年河南省一产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38.4%。2010年以来,年均约下降1.1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这一指标为34%。2022年为32%。之后,下降速度会加快,2035年下降到17%左右,2050年下降到12%左右。

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根据全国规划,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至少要达到75%。2016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8%。《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提高到65%,年均增加1.8个百分点。考虑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保持稳步提升态势,预计2022年将达到68.6%以上,2035年达到75%,2050年达到发达国家现今85%左右的水平。

6.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农产品加工大省,2016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4∶1,已超过发达国家该指标值的下限,但与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已达到4∶1,江苏和山东的部分示范区也已达4∶1以上,根据《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加工增值率力争达到3∶1左右的要求,再经两年努力,力争再达到3.2∶1,2035年达到4∶1以上,2050年达到 5∶1。

7.农业劳动生产率。到205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应该达到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2016年河南省一产劳动生产率为16582元/人,近年来一直保持低速增长。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20年全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于4.7万元/人,年均增速大于9.4%的要求,考虑到河南省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目标,未来5年一产增加值近5%的增幅,以及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的趋势,将河南省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设定在10%以上,由此测算202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大于25000元/人,2022年大于30000元/人,2035年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8.高中及以上农业劳动力比例。高中及以上农村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值,是反映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指标。2010年美国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比例为74%,日本18~65岁的适龄劳动力高中以上学历占86%,我国2050年实现乡村振兴该指标至少要达到75%。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劳动力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进行计算,2016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为16.6%,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就业劳动力占比可达到18%以上,2022年占比达到20%。考虑到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低教育年限的老龄人口退出劳动年龄、高学历高技能人员返乡创业等因素,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将得到较大提升,到2035年可达到45%,2050年实现75%的目标。

9.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当前发达国家城乡收入差距为1.3~1.5,根据我国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应达到1.5左右。按此测算,2020年要达到2.23,2022年达到2.17,2035年达到1.84。2010年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下降,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8∶1,2017 年为 2.32∶1,年均下降 0.08,但下降幅度收窄。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将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5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1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根据联合国用恩格尔系数对各国生活水平的划分标准,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2016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50%,已达到富足标准。近年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未来仍会保持小幅下降态势,预计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望下降到26.5%之内,2022年下降到25.5%,之后维持稳定下降趋势。

(二)未来5年阶段性指标目标值测算

1.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比达到67%。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357万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52.38%。根据《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完成636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占比62.28%,平均每年提升2.48个百分点。考虑到未来5年国家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预计2022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67%左右。

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62%。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2016年河南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60.4%,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增幅与上年持平。随着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行,各地对节水灌溉的重视将继续加强,通过提高灌溉管理水平,促进灌区节水改造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稳步提升,预计2020年将达到61.6%,2022年超过62%。

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据农业部门数据,2016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9.1%,规划到2020年达到85%。根据这一指标的年增速测算,考虑到未来5年综合机械化将是河南省农业投入的重点因素,加之部分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较小地块并不适宜机械化操作,后期增长难度加大,预计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87%以上。

4.“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增幅超过10%。据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17年河南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有3597个,比2016年增加了1000多个,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5年内“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均增幅保持在6%以上。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三品一标”产品基数低,由此,设定到2022年“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均增幅大于10%。

5.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目前美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GDP的比重为12.7%,发达国家大都在10%以上。河南省2016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4.64%。近年来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逐年提升,且呈加速增长态势,考虑到农业经营规模提升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加较快,经营规模稳定以后涨价幅度会逐渐稳定,预计2020年河南省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有望超过6%,2022年达到7%,2035年达到8%以上,2050年达到10%以上。

6.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2016年,河南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033亿元,4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近20%。随着河南省覆盖乡村的电商服务体系的建设,电子商务将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迈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2000亿元,2022年超过3000亿元。

7.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过350亿元。2016年,河南省休闲农业实现营业收入111.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7.6亿元,增速超过20%。随着城市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休闲旅游成为生活的追求之一,预计“十三五”期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仍将保持在20%以上。由此推算,2020年,河南省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过250亿元,2020年超过350亿元。

8.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接近40%。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比值。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包括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形成的土地流转型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以及通过提供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形成的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面积。2016年,河南省农村各类流转土地为3913万亩(含农户互换流转),占全省耕地的32%。2013~2016年,年均增加约1.9个百分点。考虑到河南省城镇化率刚突破50%,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每年新增转移劳动力数约50万人,以及农村土地确权、城乡一体产权市场建设,土地流转量将会不断增加,预计2020年全省土地流转率达到37%左右,2022年达到40%。

9.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占一产就业人数比重达到12%。《“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培训100万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达到2000万人,按此速度,2022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达到2200万人。与此同时,一产就业人员数量在减少,据有关研究测算,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占一产就业人数比重达到10%,2022年达到12%。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比大,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至少要使新型职业农民占比与全国同步,即2020年达到10%,2022年达到12%。

10.农业土地产出率。2016年,河南省单位面积耕地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仅365元,有关研究认为,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应为4000元/亩,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400元/亩,河南省差距巨大,未来要以“三品一标”产品为重点,加快质量型效益型农业发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力争在2020年每亩达到800元,2022年超过1000元。

11.森林覆盖率达到27.5%。2016年,河南省森林覆盖率为24.2%,比2015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提升速度与2010-2015年基本持平。《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提出,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7.5%,以此计算,年均增幅与前期相当,通过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分阶段看,2020年河南省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26.5%,2022年达到27.5%。

12.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2016年,河南省绿色防控覆盖率为24.3%,《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以此测算,绿色防控覆盖率每年要提高近6.5个百分点才能达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2022年绿色防控覆盖率目标设定60%较为合适。

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根据农业部等部门2016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要求,到2020年,试点县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80%左右,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当季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废弃农药包装物有效回收利用。由此计算,2020年试点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全省范围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有望达到60%左右,力争再经过两年的努力,2022年全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

1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50%。考虑到未来农村居住形态的变化,近期生活污水处理投资的重点放在镇区和中心村庄,一般村庄可采取生态循环技术进行处理。因此,污水处理的覆盖面将不会很快增加,参考全国有关部门研究数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2020年达到40%,2022年达到50%的标准,河南省可设定为2020年达到40%左右,2022年达到50%左右。

15.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2016年河南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1.55%,比上年提升了1.55个百分点。随着“厕所革命”的强力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将会提速,预计2020年达到73%,2022年达到80%。

16.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100%。《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2016年)提出,“2018年底前各省辖市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完成省级达标验收,2019年底前县(市、区)全部完成省级达标验收。到2020年,通过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验收,全省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按照工作推进力度,2022年可以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

17.农村坑塘、水渠修复率100%。农村坑塘、水渠整治修复是快速改善农村生态面貌的有效举措,近期要作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力争到2022年,全省农村坑塘、水渠修复率达到100%,彻底恢复坑塘、水渠蓄排水能力,实现农村环境整洁美观。

18.废弃宅基地整治率达到100%。借鉴山东经验,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的原则,加快农村废弃宅基地的整治工作,近期可对农村废弃宅基地或限期整治或平整绿化,力争到2022年全省废弃宅基地整治率达到100%。

19.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指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据此,我们设定2020年河南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2022年力争达到100%。

20.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100%。河南省应尽快普及村规民约,力争到2020年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达到80%,2022年实现全覆盖。

21.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到50%。河南省周边不少省份提出“到‘十三五’末,全省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镇分别达到村镇总数的50%以上”。未来5年,河南省要以建设文明村镇为抓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力争到2020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到40%,2022年达到50%。

22.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2016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教育及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性消费支出的比例为8.94%,比201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2011~2016年,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0.9%,支出中教育及文化娱乐消费占比提高了38.8%,我们设定到2020年和2022年农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05%和58.69%。据此测算,2020年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10.7%,2022年大于11.8%,到2050年与城市居民消费比重相当。

23.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庄的比重达到25%。按照改革进度,2020年河南省要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2022年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造,这一改革完成后,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同时,考虑到扶贫攻坚财政对集体经济项目的投入和扶持,预计2020年,具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庄的比重可达到20%,2022年达到25%。

24.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普及率达到100%。根据民政部制定的《农村社区服务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目标,“以行政村为单位,每个行政村应至少设置1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提出到2020年农村社区服务站普及率达到90%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农村社区服务站普及率达到100%的发展目标。河南省要同步实现全国发展目标。

25.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豫建村镇〔2018〕2号)明确要求,“2018年底前全省要基本实现农村规划全覆盖,2020年所有县(市)要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按照工作部署,到2020年,河南省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0%左右。2016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7元,根据《全国“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要大于经济增速的要求,河南省未来五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应在8.0%左右,规划2020年达到16000元,2020年达到18600元。

27.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5%。《“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据河南省人社厅数据显示,2016年河南省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59.18%,实现全国2020年目标,每年提高将近4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到2022年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有望达到85%。

28.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标准提高到100元。2016年,河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78元,比2014年提高了3元,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未来几年还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预计2020年达到90元,2022年达到100元。

29.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2%。2016年,河南省农林水事务支出807.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0.8%。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国家资金将会更多地投向农村农业,预计农林水事务支出年均增长将保持在12%以上的增速。同时,由于国家财力的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也在保持11%左右的增长速度。由此推算,2020年全省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11.5%,2022年达到12%。

30.城乡人均财政支出比值下降到1.7。以城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县城及以下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值计算,2016年河南省城乡人均财政支出比值为2.15,比上年下降了0.21,扭转了前几年连续升高的态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县城及以下将会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同时,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县城及以下人口的减少,全省城乡人均财政支出比值将持续下降,预计2020年下降到1.9左右,2022年下降到1.7。

表8 河南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31.四级联动产权交易市场覆盖率达到100%。建设省市县镇四级联动的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农村产权透明交易,通过市场机制把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资产”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河南省就此项工作已经做出安排,努力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全覆盖,将其打造成涉农产权的多领域交易服务平台。

32.普惠金融建档率达到90%。当前河南省兰考县已经全面完成了普惠金融建档任务,全省贫困县已经完成了普惠金融支持精准脱贫的配套机制,考虑到未来几年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普惠金融覆盖率会进一步加大,加上兰考普惠金融建档的成熟经验的推广,预计在2020年达到60%的建档率目标,2022年达到90%的建档率目标。

33.农业保险深度达到0.9%。农业保险深度是指当年农业保险保费占农业增加值比重。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农业保险深度分别为5.2%、4.1%、1.8%。2016年河南省农业保险深度为0.45%。根据《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国今后将加快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农业保险险种,扩大传统种植险覆盖面,并推动农业保险由传统的“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收入”升级,保守估计,2020年河南省农业保险深度可达到0.75%,2022年达到0.9%。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设置的指标体系没有区分不同发展类型地区。《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研究》专题报告中,对河南省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三类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重点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建议根据河南省乡村地区空间开发不均衡的实际,编制规划中,按照各类区域发展基础和发展要求,明确不同的重点任务,对全省城乡区域发展的空间安排进行规制,引导区域深化分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谷建全 刘 云

课题组成员及执笔:郜俊玲 马永华 夏巍巍张凯 白玉

猜你喜欢

河南省指标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