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新型质控措施的作用分析
2018-04-24于国玲耿莉崔晓梅
于国玲 耿莉 崔晓梅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而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医疗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减少各种不良医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4-5]。因此,以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50名医务人员为对照组,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50名医务人员为观察组,对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新型质控措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50名医务人员为对照组,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50名医务人员为观察组。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均为医院在职人员;年龄在25~45岁。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者。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质控措施,而观察组采取新型质控措施。新型质控体系流程为:独立质控小组—质控查出问题记录在专门质控本—医务科24 h内与当事人沟通—医务科提出整改意见—月底质控总结讨论会议—全院通报—进入下一周期[6-7]。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1.2.1 组建独立质控小组 医院需组织医务人员成立院科二级质控以外的独立质控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各个科室骨干成员、医务科骨干成员、业务副院长等,后者主要担任质控小组组长。该小组主要负责对院级质控中以及日常查房中出现问题的影像和文字等进行记录且每月底需对记录的治疗进行整理,然后制作成多媒体,以便为月底总结讨论会做好相应准备[8-9]。
1.2.2 制作质控记录本 在医疗质量检查中,所有医、技、药科室的人员需人手持一本质控记录本,用于记录质控小组当事人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当事人需确认签字,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2.3 质控记录本沟通签字 在质控本上记录好所有检查出的质量问题以及相应提出的整改措施后,在24 h内医务科需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然后由当事人对质控记录本确认签字后,为之后质控留作依据和参考[10-11]。
1.2.4 复查质控中出现的问题 在1周内需对质控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然后医务科派出专门的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认真复查,以确保各项整改措施彻底执行和实施。
1.2.5 定期召开总结讨论会 每月底需组织全院医、技、药科工作人员召开总结讨论会议,且对于检查出来的所有问题,都需进行讨论和总结,并且要以多媒体的方式将前期制作的原始资料以及整改措施和情况等加以曝光,以确保能直观的呈现给参会人员,从而使其留下较为深刻的影响和记忆。
1.2.6 全院通报 在全院范围内,对质控讨论会议上的内容以及质控检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且根据相关的院内规定实施相应的惩处,以确保每名工作人员均能保持警惕,从而达到巩固检查,提高质控成效的目的[12-1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如医疗纠纷、医疗投诉等发生率以及医务人员对工作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医务人员关于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9分以上)、比较满意(69~88分)、不满意(68分及以下)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比较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得的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18名,女32名,年龄25~43岁,平均(35.27±4.28)岁。观察组男16名,女34名,年龄26~42岁,平均(36.59±5.16)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3/50),低于对照组的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名(%)
2.3 两组医务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对工作满意度为98.0%(49/50),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其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对当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但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和约束,实现全行业的统一管理和战线全覆盖。《办法》旨在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医疗质量控制是所有医院永恒的主题,且质量控制措施决定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水平。在医院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切实可行而高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14]。而新型质控措施的实施,既能促使院内医务人员从行动上、思想上做到一致,同时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医疗不良事件以及事故的发生。在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采用新型质控措施能转变以往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即查出质控问题、通报批评、处理等[15]。该新型质控措施能在发现问题后与当事人及时进行沟通,且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能定期进行总结讨论,因而可对一系列整改措施加以反复强调,且能促使医务人员从行动上、思想上对质控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深刻认识,并进行彻底的整改,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各种医疗纠纷、医疗投诉等事件发生率,并有效杜绝各种医疗事故,从而提升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的水平[16-18]。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3/50),低于对照组的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文献[19-20]报告一致,这表明新型质控措施应用于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而观察组医务人员对工作满意度为98.0%(49/50),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看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应用新型质控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采用新型质控措施的作用显著,既能有效减少各种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又能提升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该措施值得被应用推广。
[1]廖祥钧.新型质控措施在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0,16(27):87.
[2]车莉.提高病案管理及病历书写质量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病案,2013,14(1):36-37.
[3]杨永强,彭堃,张兆元,等.实施首席质控师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5):52-54.
[4]王志强,黄丹,赵越.运用电子病历质控提高病历质控效率[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54-156.
[5]宋丽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3,3(8):164-166.
[6]赵正慧.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J].现代医院,2009,9(12):105-106.
[7]费菲.“互联网+”时代,医疗质量与安全在变和不变中的实践精髓[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3):4-8.
[8]宋琳琳,李娜,邢小丽,等.强化防范医疗纠纷意识改进病案质量管理[J].现代医院,2016,16(4):558-561.
[9]马勇波,王溧康,朱金兰.PDCA循环在门诊服务质量日巡查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2):50-51,54.
[10]李梅.护理质量管理中三级质控体系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4):3457-3458.
[11]胡斌春,缪建华,骆晓琳,等.基于医疗质量管理的医院核心指标直报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院,2015,19(1):61-63.
[12]徐蔚华,杨兰馥,董怡红.上海市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4,28(12):766-768.
[13]陈世萍.信息技术对医疗质量管理支撑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7):16-17.
[14]郭红艳,谢红.美国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459-462.
[15]邸宁,王昌明,彭玲.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3):47-49.
[16]丁蔚,眭文洁,王洁,等.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移动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98-99.
[17]张凤超.持续质量改进奖励办法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7,17(5):644-646.
[18]邓蓉,袁岚,唐秀英.护理人员手持无线终端的使用规范性及质量控制管理[J].广西医学,2017,39(8):1276-1278.
[19]徐道亮.医疗质量管理与行为习惯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院,2012,16(10):53-54.
[20]汪春霞,张美珍,张艳.综合性管理法在护理质控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