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日再入院率与体重指数的关系分析*
2018-04-24伍建光陈正贤甘兵林绍怡
伍建光 陈正贤 甘兵 林绍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为进展性,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复发率逐渐提高[2]。近年来,卫生部有关部门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群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高达8.2%,其患病率之高非常惊人[3-4]。有学者统计,50%患者在因急性加重治疗出院后的半年中至少又住院一次。目前,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显示了不一致的结果,且危险因素多样。为了研究COPD患者再入院率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本文中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治疗的COPD患者134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治疗的COPD患者134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6年版GOLD指南对COPD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慢性咳痰;②有风险因素(烟草烟雾、取暖燃料和烹饪产生的烟雾、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史或COPD家族史应考虑COPD的诊断;③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0.70,确定为持续性气流受限,可确诊为COPD[5];④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确诊。(2)年龄40岁以上。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肺结核、甲亢、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消耗性疾病及合并水肿的患者;(2)不明原因的肥胖、运动员;(3)心力衰竭、肾功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4)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患者;(5)怀疑有药物滥用病史,或据研究者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患者。其中男74例,女58例,年龄48~82岁,平均(71.2±4.6)岁。入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其分为三组,其中BMI≤19 kg/m2为低体重组,BMI在20~25 kg/m2为正常体重组,BMI≥26 kg/m2为超重组。收集三组患者在30日内再次住院率、非30日内再入院率、住院时间、入院时气流阻塞程度、稳定期呼吸困难的情况。
1.3 评价标准 (1)呼吸困难:通过mMRC评分评估患者稳定期时呼吸困难的程度。共分为5级,0级表现为只有在剧烈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1级表现为在平地快走或者步行爬小坡时出现呼吸困难;2级表现为由于气短,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需要停下来休息;3级表现为在平地行走100 m或者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4级表现为患者由于严重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家,或在穿衣服、脱衣服时出现呼吸困难。(2)气流阻塞程度入院时通过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表示气流阻塞的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或以上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低体重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平均年龄(71.1±4.7)岁;正常体重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平均年龄(71.4±3.9)岁;超重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70.9±5.0)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组30日再入院率比较 低体重组30日再入院率高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42、13.160,P=0.016、0.008),见表 1。
表1 三组30日再入院情况比较 例(%)
2.3 三组住院时间、入院时气流阻塞程度比较 低体重组住院时间长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FEV1%低于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住院时间、气流阻塞程度比较(±s)
表2 三组住院时间、气流阻塞程度比较(±s)
低体重组(n=53) 19.36±5.31 41.06±7.24正常体重组(n=61) 10.35±3.34 55.16±6.28超重组(n=20) 11.36±3.62 52.93±6.31 F值 7.346 6.168 P值 0.020 0.025
2.4 三组稳定期呼吸困难情况比较 低体重组1、2、3、4级呼吸困难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083、6.720、7.112、4.000;3.571、7.052、16.113、3.250,P=0.011、0.023、0.021、0.035;0.045、0.024、0.006、0.048),见表3。
表3 三组的呼吸困难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咳嗽、咳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症状[5-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指一种急性起病过程,它不仅使患者肺功能逐年进行性下降,而且住院率、病死率也升高,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社会医疗资源消耗[15-19]。本文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治疗的COPD患者134例,收集患者BMI、30日内再入院率、气流阻塞程度、住院时间、呼吸困难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低体重组的30日再入院率、呼吸困难程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住院时间长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P<0.05)。低体重组FEV1%则低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P<0.05),上述结果与王春等[20]的研究结果相似。COPD患者呼气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导致功能残气量增加,引发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受限,呼吸肌能量消耗增加,可致呼吸肌疲劳。目前认为,过度充气在慢阻肺疾病早期即可出现。而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肺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可产生低氧血症,甚至高碳酸血症,而长期慢性缺氧亦可提高代谢率,能量消耗加剧。而且慢阻肺患者一般伴有食欲减退,营养摄入减少,从而加重机体能量负平衡,导致营养不良。BMI较低的COPD患者营养状态更差,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从而加重病情,增加再次入院率。
[1]韩婷,刘洋,孙彦,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焦虑和抑郁的诊治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1):2085-2088.
[2]张明生,王印林,张厚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209-211.
[3] Mohammad E A,Zaerin O.Role of Serum Interleukin 6,Album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COPD Patients[J].Tanaffos,2015,14(2):134-140.
[4] Kalaycıoğlu E,Gökdeniz T,Aykan A Ç,et al.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ultidimensional Grading System (BODE Index) in Patients with COPD[J].COPD,2015,12(5):568-574.
[5]宋琳,韩锋锋.2016年版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16,37(7):437-440.
[6]蔡晓婷,时国朝,万欢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指数、呼出气一氧化氮、肺气肿评分分组特征[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3):223-227.
[7]王宁.体重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5):597-599.
[8]李艳.低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541-542.
[9]周红艳.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情及预后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52.
[10]宋晓玥,张丽萍,李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5):132-134.
[11]郑婵新,曾彤华,王大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4000-4001.
[12]杨生岳,冯恩志,闫自强,等.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随访结果分析[J/OL].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1):4-9.
[13]李源,房卿,周庆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3):317-319.
[14]陈志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冠心病发病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38-40.
[15]王彩霞,金先桥,彭德荣,等.社区教育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2):136-138.
[16]岑英文,丁谊.贫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发生机制的临床研究[J].甘肃医药,2012,31(12):881-882.
[17] Smargiassi A,Inchingolo R,Tagliaboschi L,et al.Ultra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the diaphragm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relationships with pulmonary fun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body composition-A pilot study[J].Respiration,2014,87(5):364-371.
[18] Gurqun A,Deniz S,Argın M,et al.Effects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muscle-wast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prospective,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study[J].Respirology,2013,18(3):495-500.
[19]南昊宇,刘学军,钱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治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3,8(11):1558-1560.
[20]王春,张映铭,王彩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功能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刊,2015,50(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