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探析
2018-04-24徐佳仪
徐佳仪 王 真
肺部小结节是指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直径小于或等于30mm、周围完全由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的肺部结节[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以及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2-3],且近90%的肺部小结节患者随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及其他干预措施[4],患者常存在诸多生理及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体质是在先后天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5],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及病变发展中的倾向性。本研究从“治未病”角度出发,探究肺部小结节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为众多随访期肺部小结节患者中医药干预与养生调适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或体检,影像学(胸部CT)证实有肺部小结节的患者150例,男68例,女 82例;平均年龄(52.87±12.37)岁。另随机取一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并自愿参与中医体质辨识的志愿者188名作为对照组,男110名,女78名;平均年龄(57.93±15.4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肺部小结节诊断标准[6]患者胸部CT显示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直径≤30mm、周围完全由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的肺部结节,包括实性结节、半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及存在认知障碍不能合作的患者,入组患者与志愿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3研究方法 150例患者及188名志愿者根据自己近1年来的实际情况,填写“中医体质判定量表”[7],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的分类标准计算。由于体质辨识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兼夹体质,故本研究取最大值法对体质进行分型,有兼夹体质者,除最大值外兼夹体质取次大值计算。同时结合望、闻、问、切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胸部CT、既往史、家族史等。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统计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体质分布,随访时间截止2017年5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1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本研究共纳入1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男女比例为1:1.21,44~59岁年龄(中年)人数最多,年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具体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1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表(例)
2.2150肺部小结节患者肺部结节特征及病程分布
150例患者中,结节数量以多发结节(两肺3枚以上)占多数,结节性质以非实性结节例数最多,其次为混合性结节,单纯实性结节患者数较少,结节直径3~18mm,平均(5.91±3.72)mm。无明显伴随症状者数量较多,出现伴随症状的患者中以咳嗽咳痰出现频数最高,其次依次为胸闷、气急、胸痛。发病时间上,病程3天~48个月,病程在12个月以上者人数最多,1个月内体检新发者也占一定比例,平均病程(13.27±10.17)个月。具体性质、大小及病程等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150肺部小结节患者肺部结节特征及病程分布(例)
表3 肺部小结节患者与健康人群体质类型构成比较[例(%)]
2.3肺部小结节患者与健康人群体质类型构成比较
肺部小结节患者大多数属于偏颇体质,平和质人数较少,而健康组中,平和质人数占大多数,同时肺部小结节患者中气虚质人数明显较健康对照组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患者组中,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平和质人数多,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偏颇体质中,健康组8种偏颇体质分布人群基本平衡,各偏颇体质间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患者组中气郁质、阳虚质及特禀质男女患者所占比例基本相等。男性患者湿热质和痰湿质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患者阴虚质和血瘀质人数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但不论男女,患者组均以气虚质所占人数最多,且女性患者气虚体质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肺部小结节患者气虚质患者兼夹体质分布 肺部小结节患者体质判定结果为气虚质的54例患者中,有48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兼夹体质,占总气虚质患者人数的88.89%,故我们取中医体质量表所得次大值判定其主要兼夹体质。其中气虚质兼夹阳虚质者人数最多,共17人,占35.42%,其次依次为气虚质兼夹阴虚质9人,气虚质兼夹气郁质8人,气虚质兼夹湿热质7人。见表4。
表4 肺部小结节患者气虚质兼夹体质分布表(n=48)
2.5肺部小结节手术患者随访体质结果分析 截止随访结束,共有23例患者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的共计20例,其余3例为良性病变。而该20例阳性病例患者中,主要体质为气郁质和气虚质人数较多,气虚质及气郁质均各有6例,合计占比60.00%。见表5。其中主要体质为气郁质的阳性患者中,兼夹血瘀质者最多,其次依次为痰湿质和阴虚质;而主要体质为气虚质的阳性患者中,兼夹阴虚质者最多,其次依次为阳虚质、痰湿质。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1)肺部小结节患者在人群分布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结节数量上以多发性为主,性质以非实性结节多见且多无明显伴随症状,平均病程(13.27±10.17)个月。发病年龄以中年(44~59岁)人群占多数,且青年人群体检检出率也较高。探究其原因中青年阶段多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情况较为普遍,符合中医“劳则气耗”的观点,日久形成气虚体质诱发本病。(2)肺部小结节患者体质与健康人群比较以偏颇体质占多数,其中尤以气虚质居多,占36.0%,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气虚质即以全身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综合性表现,相对于五脏来说,气虚质主要体现于肺脏和脾脏的功能不足。而“肺为娇脏”,功能不足则邪气干内,肺脏首先受累,进而出现结节类病变。②结合现代医学而言,即气虚质机体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机体内环境抵抗能力不足,细胞稳态被打破则可能出现肺部小结节等病变。③女性患者气虚质较男性患者多,女性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的特殊性,因此消耗偏多。而另一方面女性个性特点上情绪易波动善焦虑,故肺经元气为忧思所伤,则卫气不充,腠理不密,日久则易发本病。(3)气虚体质易兼夹其他体质与本病也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显示,气虚质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兼夹体质。其中以兼夹阳虚、阴虚及气郁质居多。而目前健康体检中检出的微小的纯磨玻璃结节,其性质接近于“无形气滞”。其病理基础即为病理组织沿肺泡壁伏壁生长,不伴肺泡结构的破坏,肺泡含气比较充分。从形态结构上来看,这与中医孙络阻滞的病理变化一致[8-9]。支而横出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层级别出,继而分布全身,孙络是脉络结构的最末端部分[10-11]。孙络阻滞往往在络气郁滞或虚滞久病不愈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气虚正是络气郁滞的病理基础,气虚兼夹气郁、阳虚或阴虚等其他偏颇体质,则气机运行紊乱,水精输布异常,日久病理产物聚集,络脉瘀阻,积而成癥,与本次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吻合。(4)20例手术阳性结果的患者体质分布显示,气郁质和气虚质占绝大多数。从病机角度分析,中医古籍中虽并无“肺部小结节”这一疾病,但术后病理提示20例为早期肺部恶性肿瘤,故肺部小结节作为早期肺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中医对于肺癌的解读,将其看作肺部较小的“癥积”。这类患者从特征上看多因疾病心情焦虑,思想负担重,肝气郁结,进一步加重了痰浊、瘀血、热毒等继发性致病因素的发生与发展,导致孙络狭窄,血行受阻的病理改变。机体情志郁结、清阳不升使邪气稽留孙络,久聚不散,影响营卫交会生化,而至孙络功能失常,孙络瘀阻成积,故为本病。
肺部小结节发生发展的病理学机制目前并不明确,病因也多种多样,可能为恶性疾病如支气管肺癌、类癌、淋巴瘤及其他肿瘤的肺转移,也可能是一系列良性病变如非特异性肉芽肿、特异性肉芽肿、错构瘤等所致[12]。Fleischner学会2017年2月发布肺部偶发结节的管理指南,目的是减少和规范不必要的随访。研究表明,针对小结节恰当的随诊可增加肺癌筛查的效益,节约有效的卫生资源[13]。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处于影像学随访观察期的肺部小结节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本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我院就诊或体检的肺部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究肺部小结节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与倾向性奠定了基础。
表5 手术后病理确诊肺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体质分布表(n=20)
[1]宋勇,姚艳雯.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近况[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2,5(4):295-299.
[2] Stang A,Schuler M,Kowall B,et al.Lung Cancer screening using lowdose CT scanning in Germany[J].Dtsch Arztebl Int,2015,112(7):637-644.
[3]Wiener RS,Gould MK,Arenberg DA,et al.An Official AmericanThoracic Society/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PolicyStatement:implementation of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ungcancer screening programs in clinical practice[J].Am J Respir CritCare Med,2015,192(25):881-891.
[4] Patz EF Jr,Pinsky P,Gatsonis C,et al.Overdiagnosis in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J].JAMA Intern Med,2014,174(9):269-274.
[5]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4):249-254.
[7]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中华养生保健,2009,1(9):38-39.
[8]李西,范丽,肖湘生.肺部纯磨玻璃结节的CT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39(1):31-34.
[9]吴以岭.“脉络一血管系统”相关性探讨[J].中医杂志,2007,8(1):5-8.
[10]刘春援,薛小虎,高月一,等.《内经》论络病[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1):9-11.
[11]吴以岭.脉络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55.
[12]杨娟,孙雪丽,赖国祥,等.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36(4):404-412.
[13]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5(49):32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