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路课程评价
2018-04-23王侠王敬时宋长青汤敏陆慧琴张培建吴国祥孙玲
王侠 王敬时 宋长青 汤敏 陆慧琴 张培建 吴国祥 孙玲
摘 要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路课程为例,从制定课程的评分依据、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计算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一种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评价方法,给出评价实例,分析评价结果,阐明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路;课程评价;课程达成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3-0112-03
Abstract The circuit curriculum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our school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ulating the scoring basi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ng examples aredemonstrated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All of theseillustr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ircuit; curriculum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achievement
1 前言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会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正式踏入国际互认的平台[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包含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七大方面[2]。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明确指出,工程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而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做好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中的课程评价尚无标准做法,本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路理论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一种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评价方法。
2 评价依据的制定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所列的12项基本要求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听取任课教师、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及责任教授经过多次开会研讨,最终确定了本专业的12项毕业要求,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指标点分解;然后根据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确定支撑每条指标点的教学活动及其权重值。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情况以及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综合考虑本专业培养方案与对应课程的质量标准,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课程组教师讨论,最终确定了支撑每条指标点的代表性课程、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及其相应的权重值,每一项毕业要求相对应的支撑教学活动的权重值之和为1.0。
电路课程支持指标点1.2和2.1。其中,指标点1.2为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毕业要求1中的权重为0.2。指标点1.2的教学目标:能准确地掌握直流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解决直流电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能准确地描述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解决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2.1为能应用数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将工程问题转化、表述为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建模,在毕业要求2中的权重为0.15。指标点2.1的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直流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应用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和二端口网络分析复杂电路;能够正确地绘制电路图,进行相关计算;能够针对典型的应用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相关参数的计算、分析;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进行器件选型;能够针对电路的典型应用场景,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能够排除实验故障,给出改进方案。
达成途径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通过基本理论教学、平时作业、期中测验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电路模型、电路定律以及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分析计算,实现相应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两个指标点的评价依据为书面习题作业、阶段考试试卷、期末考试试卷,评价方式为作业批改成绩、阶段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根据《南通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且学位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及以上,才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其中学分绩点2.0对应成绩为70分。因此,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将0.70设定为畢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合格的标准,明确是否“达成”。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责任教授商讨,确定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分为“强支撑”“中支撑”和“弱支撑”三种。电路课程对指标点1.2的支撑强度为强支撑,对指标点2.1的支撑强度为中支撑。支撑关系确定后,由责任教授、课程组负责人及所有课程组教师一起研讨、明确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制定电路课程评分标准表。课程的评分由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84%)和期中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6%)组成。然后将平时环节组成及期末考试试题组成分别对应至不同的指标点,作为课程达成度的计算依据。
在开展达成度评价之前,首先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讨论制定“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表”,形成“课程达成度评价依据”附表;接下来由本专业教学工作委员會对评价依据的合理性再次进行认定,以及向课程组反馈审核意见,由课程组修改后重新认定。在此基础上,经课程组讨论后形成电路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依据表。评价依据确定后,由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所有教师签字确认。
3 评价实施的过程
根据上述评价依据,本文以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12级、2013级毕业生所有自然教学班的电路成绩为例,具体介绍评价的实施过程:首先由课程组制定试题支撑的指标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平时环节支撑的指标点;然后由评价人员根据各个环节在综合评分中的比重来计算各指标点相应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根据试卷、结合平时过程性考核结果,进行课程对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达成度计算方法采取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利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求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1)
1)指标点卷面总分,指所评价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缓考以及总评不及格学生最终的补考或者重修考试中相应指标点对应题目的分值。
2)指标点平时总分,指所评价班级学生的平时环节考核中相应指标点对应题目的分值。课程平时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应的指标点和分值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讨论确定。
3)指标点卷面得分,指所评价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缓考以及总评不及格学生最终的补考或者重修考试中相应指标点对应题目所得分值。
4)指标点平时得分,指所评价班级学生的平时环节考核中相应指标点对应题目所得分值。课程平时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应的指标点和分值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讨论确定。
5)W为考试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讨论确定。在本文电路课程中,W为0.7。
下面以信132班学生作为样本单位,以指标点1.2为例,说明该班电路课程对该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的计算过程。样本毕业生参加正常考试21人,补考4人,重修补考2人。不同类别样本的学生达成度计算方法相同,结果略有不同。依据电路平时环节和期末考试试题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系,指标点1.2对应的平时环节总分为60.2分,指标点1.2对应的期末考试试题总分为63分,样本学生对应指标点1.2的平时环节和期末考试平均得分分别为51.43分和45.1分。
1)正常考试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计算。依据2013级电路平时环节和期末考试试题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系,指标点1.2对应的平时环节总分为60.2分,指标点1.2对应的期末考试试题总分为63分,样本学生对应指标点1.2的平时环节和期末考试平均得分分别为51.43分和45.1分。根据电路课程评分标准,按照计算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的考核成绩分析法,可计算:
(2)
2)缓考、补考、重修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计算。按照上述类似的方法可计算缓补考学生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为0.151 2,重修学生该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为0.125 6。
3)课程总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将上述计算得到正常考试、缓考、补考、重修达成度评价值代入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公式:
课程总达成度评价值=(正常考试课程达成度×正常考试
人数+缓、补考课程达成度×缓、
补考人数+重修课程达成度×
重修人数)/班级总人数 (3)
因此可得指标点1.2总评价结果:
(4)
4 评价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步骤可计算得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2级(84人)和2013级(83人)学生电路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即形成电路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达成度的评价周期为两年,最终结果为一个周期内评价值的最小值。从表1可以看出,两届学生电路课程的学习结果均达到目标值的70%,课程教学目标达到毕业要求;2013级指标点的达成值略低于2012级的达成值,这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学生入学时的基础、入学后的辅导员对班级的管理、班干部对班级的带领等。比较两级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2013级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低于2012级。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定期做出适当记录,以便评估学生能力取得情况。记录内容包括学生课堂回答、课程作业、期中测试成绩等,这些日常记录反映了学生对于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指标点1.2)以及对电路问题分析的能力(指标点2.1)。通过对两年来学生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对于电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的理解不够扎实,因此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改为课堂讲授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了在线测试习题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结语
课程达成度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结果对教学活动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路课程为例,介绍课程达成度评价依据的制定过程及评价方法,供有关高校和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郭伟,张勇,解其云,等.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开启中国高等教育新征程: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J].世界教育信息,2017(1):8-11.
[2]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3]蒋宗礼.本科工程教育: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27-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