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
2018-04-23潘献梅林永滔栾兰
潘献梅 林永 滔栾兰
摘 要 指导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利于其第一时间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正确施救,挽回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选自《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八章心肺脑复苏,整合了心肺复苏指南和大赛操作规范,共4学时。学生已具备解剖、生理、基础护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熟练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喜欢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和护理职业岗位要求,确定技能、知识、素质三维目标,并整合提炼出核心能力,即能对心跳骤停患者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正确施救。确定学习重点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习难点为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
2教学策略
我校智慧实训中心配备多功能教学平板、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示教-反示教系统,借助E-CAMPUS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开发的3D仿真动画和虚拟实训软件等信息技术与资源,围绕交互、资源、体验和拓展四大元素,强调教师在TPACK框架下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构建“T型”学习区,让学生在虚实融合的环境中混合学习,达到“由会求知、以会融知”的学习效果。
3教学实施
3.1课前
教师将学习资源整合到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登陆平台,查看学习任务书,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如何完成任务。在任务书的引导下阅读电子书扩充理论,观看图片、视频和微课资源,完成学习报告。各学习小组进入实训中心,对照教师自主开发的操作视频,进行探索练习,将练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传平台。随后小组讨论,针对案例制定施救方案,并通过平台提交给教师。根据平台的数据反馈,教师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掌握学习情况,为课中内化奠定基础。
3.2课中
3.2.1确定方案,识别心跳骤停
教师借助多功能教学平板,展示各小组提交的施救方案,师生共评,归纳施救方案。小组代表以角色扮演汇报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在师生共评中发现共性问题:颈动脉定位不准确。教师借助示教-反示教系统,局部放大,示范操作,使学生看清、摸准、记牢。
3.2.2实施C-A-B
(1)胸外心脏按压(C)。动画展示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使学生明白为何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学生在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上练习,如定位错误或姿势不规范,模拟人会有动态监测和实时反馈。学生在语音画面的提示下,纠正错误,反复练习,直到准确掌握按压部位。3D动画分别展现出正确按压、按压过大、按压不足时人体内部的变化。通过动画直观形象的对比,学生立刻领会正确按压的重要性和原理,有效突破了难点。结合模拟人语音画面的提示,学生反复练习,准确掌握按压深度。未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按压频率,教师将与正确频率吻合的动感节拍与3D动画巧妙融合,学生边听、边看、边做动起来,在模拟人信息数据的提示下,在音乐的律动中,实训课堂活起来。
(2)开放气道(A)。仰头抬颏法使舌根离开咽后壁,气道变通畅。通过3D动画展示开放气道的方法,呈现气道的内部变化,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原理。
(3)人工呼吸(B)。3D动画和视频呈现肺通气和肺换气的过程。学生明确原理后,教师利用示教-反示教系统,演示正确的人工呼吸方法,学生在模拟人语音画面的提示下反复实操练习,虚实并举,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了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有效突破重难点。
学生讨论总结复苏有效的六大指标,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即时指导。教师示范完整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随后学生展开练习。
3.2.3通过比较与找错建立评判性思维
随后教师播放视频,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师生共评,比较触电、溺水、煤气中毒不同情境中心跳骤停的施救要点。多功能教学平板播放临床护理专家的施救心得。学生利用平台资源和儿童、婴儿心肺复苏模型,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不同人群的施救要点。通过简单到复杂,共性到个性的比较性学习,提高了学生思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后,教师播放含有错误操作的视频,然后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找错纠错,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建立。
3.2.4职业情感升华
课堂末,集体再次观看教学资源中的《救“心”》视频,中国医生成功挽救美国游客生命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关爱无国界的大爱精神,争做“中国好护士”。
3.3課后
3.3.1多元考核评价
两人一组轮流考核,拍摄操作视频。将考核视频和数据提交平台,教师审阅视频、分析数据,全面、全程评价全体学生的考核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提高。还可登陆平台,点击心肺复苏虚拟实训软件,选择院外急救模式。通过闯关,逐一解锁溺水、触电等关卡,体验不同情境的救护要点。软件融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习题检测于一体,在闯关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正确解答后,方可继续进行。醒目的文字提示、清晰的语言说明、环环相扣的操作流程,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最后,学生相互比比谁的通关时间最短,在时间的跳动中体验心肺复苏抢救的争分夺秒,在与软件的交互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在此基础上,还可选择院内急救模式,进行院内心肺复苏的探究学习。
3.3.2适时健康宣教
学生制作心肺复苏宣传材料,师生共评,选出优秀作品上传学院微信平台,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群有机会学习这一救命技术;根据社团活动计划,教师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街道,开展急救技术健康宣教活动。
4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在TPACK框架下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自主开发了多种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和智慧实训中心,构建虚实融合的“T”型学习区。科学设计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转化,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贯穿始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随意学习,突出了主体地位。通过虚实并举、“做、学、评、思”,学生实现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清、快、准”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