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人住院医疗机构偏好变化
2018-04-23赵杨
赵杨
[摘要]目的:分析2011年、2013年、2015年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率和住院机构偏好变化。方法:本研究利用2011年、2013年、2015年所开展的3次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选取60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频数、百分比等指标衡量老年人选择住院医疗机构的变化。结果:2011年、2013年、2015年老年人选择综合医院住院的百分比分别是58.82%、60.88%、64.62%,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百分比分别是0.91%、1.37%、1.28%,选择乡镇卫生院住院的百分比分别是22.48%、18.18%、14.55%。结论:2011年至2015年我国老年人住院机构选择更倾向于综合医院,并且在较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偏好逐年升高。
[关键词]老年人;住院;医疗机构;选择偏好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实行全民医疗保障政策,大力推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致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然而,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医疗水平差距逐渐扩大的问题频出,这将导致医疗体系结构的不合理和患者利益的损失。居民在择医时往往存在特定的习惯,就医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好,即更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服务或某一级别的医疗机构。与此同时,中国老龄人口不断攀升并且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高,所以分析我国老年人各年度住院就医机构的分布,对比不同年度的变化和特点,反映老年人住院就医机构选择的偏好及合理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与调查对象 数据来自2011年、2013年、2015年进行的3次“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基线调查于2011年5月覆盖全国28个省或市、10257户家庭、17708份个人数据,随后2013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追踪调查。研究对象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修正)规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所以本研究选择60岁(含)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内容 本研究采用“自调查之日,过去1年内是否住过院的情况”作为住院服务利用的测量指标。社会人口学特征中包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城乡分布、性别;健康状况中包括: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情况、残障情况;住院机构选择、医疗机构性质、未住院原因等。
1.3分析方法 采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类变量主要采用构成比(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如性别)、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来进行描述分析。利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2011至2015选择综合医院住院老年人构成比的趋势检验,α=0.05。
2研究结果
2.1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状况 本研究共纳入60岁及以上老年人7621人(2011年)、8912人(2013年)、9982人(2015年)。2011年至2015年中,老年人男女百分比接近;來自农村的老年人较多,且呈现上升的趋势;有配偶的老年人居多,是无配偶老年人3倍以上;患有慢性病和残障的老年人百分比先下降后上升且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具体数据见表1。
2.2老年人住院医疗机构偏好变化 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人住院比例增加,从12.15%上升到17.23%。未住院原因分析中,没有钱一直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比例在缩小。大多数老年人都选择综合医院住院,且该比例在逐年增加,从58.85%上升到64.62%,经趋势卡方检验,X2=7.997,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3.1老年人健康状况与住院医疗机构选择的变化 大多数老年人住院倾向于选择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而且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这与住院老年人的疾病严重情况一般较重,更倾向于选择较高级别、技术水平更高的医疗机构有关。另外,本文数据显示老年人慢性病比例和残障比例逐年增加,较差的健康状况导致老年人更偏好于临床能力强的综合医院,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就诊于综合医院老年人百分比的增加。
3.2老年人未住院原因与住院医疗机构选择的变化 从本文未住院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人由于医院医疗条件差不去住院的比例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级医疗机构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在侧面上反映出居民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能力的不信任,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量的萎缩,更多的老年人自主选择较高级的综合医院就诊。
3.3医疗资源配置失衡与住院医疗机构选择的变化 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综合、专科医院拥有大量的优质资源,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致使患者大量涌向综合医院,造成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以上医院在服务水平上的差距不断增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量和服务量减少,使得医疗服务水平得不到提升,系统陷入“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恶性循环,最终又会促使患病人群选择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