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升独降”:只是一个开始
2018-04-23徐青
徐青
2017年以来,就台湾前途与岛内民众身份认同问题,岛内诸家机构通过各自民调得到的结果均指向“统升独降”。这引起两岸政学界的高度关注与解读。
岛内民意普现“统升独降”
2017年,岛内多个民调机构调查均显示,岛内民众赞成“独立”的比例降幅明显,赞成统一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台《联合报》11月20日发布的“2017年度两岸关系大调查”民调结果,岛内民众对于“台湾前途”的看法,虽仍以“维持现状”为多数,但主张“独”的人数由去年的31%降为24%,少了7个百分点;主张统一的人为20%,较去年增3个百分点。“远见研究调查”3月27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赞成“独立”的民众占23.4%,比去年3月降了4.1个百分点,并创近十年新低。在20~29岁的年轻人中,赞成“独立”的比去年3月的36.8%少了10.8个百分点,降到26%;而支持统一的,从去年3月的5.29%增长到7.9%。台湾竞争力论坛10月16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两岸无法维持现状,55.4%的民众认为“两岸统一机会大”,只有26.6%认为“台湾独立机会大”。《天下杂志》2018年1月2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46.9%民众希望“维持现状”,希望“台湾独立,但与大陆维持和平关系”(当然这一假设不成立)有27.3%,均较前些年轻微下降;而选择“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民众,从2016年的8.2%上升到当下的13.8%,不仅是十年来新高,在各年龄层也都有增长。
与此同时,2017年岛内各家民调结果也都显示,岛内“台湾人认同”比例降低,“中国人认同”、“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认同比例上升。“台湾民意基金会”9月15日民调数据显示,与2016年5月相较,72%民众持“台湾人认同”,下降8.8%,10.6%持“中国人认同”,上升2.5%;12.1%持“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认同,上升4.5%。长期追踪调查“台湾国族认同”的政大“选研中心”还发现,“台湾人认同”已经连续下降了三年。台湾竞争力论坛10月16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2%的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若考虑法理与现实、利益与和平,则分别有63.3%、66.7%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坚持“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降到26.2%。对于“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关系”,不排斥认同“中国人”的超过六成,仅32.4%的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天下杂志》2018年1月2日的民调显示,“台湾人认同”虽仍过半达56.4%,却是2010年以来最低的;自认“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占34.1%,是5年来新高;自认“是中国人”的占7.6%,两者合计,具有“中国”认同的占41.7%,是近年来的最高记录。而在20到29岁年轻世代中,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从去年的78.7%跌至72.7%;在30到39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也从去年66.8%降至59%。
为何绿营执政后反倒出现“统升独降”?
“台独”之路不可行,统一前景可期待
就岛内民众最感茫然的台湾前途问题,踏上历史新征程的大陆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即“台独”分裂之路不可行,统一的美好前景可期待。
首先,“台独”分裂之路不可行。一是在大陆整体实力提升、两岸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转变、美国能够介入干预的能力明显降低的大背景下,2016年支持“台独”的民进党执政后,大陆以一贯坚定的反“台独”立场、自信、决心、政策及成效,一次次向台当局宣告,无论采取何种策略手法的“台独”操作,都必然以失败而告终,“台独”之路永远行不通。二是大陆促使岛内民众切身感受到,民进党执政使两岸关系发生逆转,损害了民众的生存发展利益;民众觉悟到“明天的饭碗还是得在两岸关系里去找”,因此岛内出现了“回到‘九二共识”的呼声。三是在大陆军事震慑下的“台独安全感”脆弱不堪。2017年,大陆海空军持续突破第一岛链,常态化穿行台湾海峡、绕岛巡航,使岛内民众“台湾安全”的神经紧绷。岛内民众意识到,两岸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是“台独”。曾任台情报部门高层官员的苏起于2017年初时曾提到一份在美国发表的台湾民调,该民调显示,在“大陆会打、美国不会救”的前提下,支持“台独”的民众马上降到了两成以下。这充分说明“台独”是建立在岛内部分民众“虚假的安全感”之上的。一旦消除民众虚幻的“台独和平”,“台独”的支持率还会大幅下降。
其次,统一的美好前景值得期待。长期以来,岛内民众排拒统一的原因,排除“台独”因素,应该是统一后的“不确定性太高”,统一带给岛内民众的安全感较低。换句话说,大陆未能具象勾画、回答统一能为台湾人民带来哪些好处。而这一答案,在大陆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阶段,已然描画出了轮廓。大陆整体实力的崛起,让岛内各阶层民众深有感触,对大陆的关注度空前提高。投射到《联合报》2017年民调上,72%的民众看好大陆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比2016年增加了9%;68%的民众不认为大陆强盛会危及台湾利益;76%的民众知道中共十九大的召开;而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更彰显着统一的曙光。随之而来的是岛内议统的氛围空前浓厚。
有鉴于此,岛内社会民意的政治气氛出现变化。一方面,岛内民众对当前台湾的政治经济现状极为不满,对蔡当局的两岸政策及其治理能力极为不满;另一方面,统派力量抬头、反共意识形态松动,导致出现了“卢丽安效应”,以及类似“蓝绿不行就让红的来”的情绪和观点。凡此种种,过半民众认为未来统一的可能性加大。
大陆破除政治文化藩篱,惠台政策驱动心理认同
在两岸关系中,身份认同含有明确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在民族意识方面,岛内民众多数认同中华民族,这本应是中国人认同的基本构件,但在国家意识方面,由于两岸政治关系的现实与“台独”势力的操作,岛内出现了排斥“中国人认同”的“台湾人认同”大幅提升的现象。若排除“台独”因素,岛内“中国人认同”的障碍则主要是岛内民众对大陆政治文化认同问题。诸如“一国两制”“六四不平反,统一不能谈”以及蔡当局操作的“价值观台独”,都是人为的以政治文化区分“你群、我群”,影响岛内“中国人认同”的因素。岛内“中国人认同”的重构,在于破除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政治文化障碍,而大陆的治理模式及成效、大陆的惠台政策在岛内民众身份认同的重构上影响深远。
首先,大陆的治理模式与大陆领导人的治理能力给台湾民众带来了思想震荡与心理冲击,给台湾民众提供了新的认同选择、新的认同想象。实际上,岛内民众长期以来希望通过选举方式寻找到“对”的政治领袖与“对”的政治文化,而今大陆不仅为台湾提供了高效善治方案的新选择,而且大陆领导人特质等软实力也令岛内民众开始心生佩服。民调显示,岛内民众对习近平的好感度超过马英九、蔡英文。
其次,大陆持续推进两岸民间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进一步出台一系列便利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这些切合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具体细微地影响着台湾民众的心理感受,驱动着中国人身份认同的“心理工程”。其一,惠台政策培养岛内民众对大陆的情感与认同感。2016年以来,大陆在精准打击“台独”势力的同时,惠台政策也展现出了新的特点,即惠台的和平红利从向岛内释放转变为吸引更多的台湾人到大陆分享,覆盖层面更广,推进力度更大。这无疑助推台湾民众到大陆来,亲自了解与体验大陆经济发展、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对大陆的情感与认同感。民调显示,岛内民众对大陆官方和民众的正面印象提升到历史新高。其二,惠台政策给了台湾民众充分的发展机会,使其将自身发展与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充满希冀。民调显示,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年愿赴大陸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比例创历史新高。其三,惠台政策使部分台湾青年率先参与到大陆的经济、文化建设中来,分享大陆的发展成就和荣耀,实现个人价值,提高自尊,为岛内青年人提供了参照与榜样。
未来,在两岸关系总体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统一的方向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台湾民众、特别是生活在大陆的台湾民众会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到大陆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来,“两岸命运共同体会成为越来越生动的现实”,台湾民众对统一的认同还会提高,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会进一步上升。目前的“统升独降”只是一个酝酿、一个开始,未来将成为历史趋势。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