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褪色的对华战略自信

2018-04-23胡欣

世界知识 2018年5期
关键词:战略国家能力

胡欣

过去30多年里,美国对中国最大的战略自信主要源自三个方面:显著的军事优势,及其形成的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实质性威慑能力;国家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整体优势,及其伴随的对地区乃至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能力;建立在美国价值体系基础上的外交联盟体系,及其国际话语权和议题设置能力。然而,随着中美实力对比的快速接近——尽管距离超越还有一段时间,两个大国间的力量天平正在发生改变。

过去三个多月间,特朗普政府在安全领域接连抛出重量级文件,包括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和《核态势评估报告》等,每份文件都毫不掩饰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考量。华盛顿营造的这种语境绝非单纯为了满足国内政治的需要,而是包含了大量源自强硬派尤其是军方对中国军力增长的忧虑甚至是恐慌。

近些年来,在捍卫主权权益、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国家意志指引下,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实现了迅猛发展,不仅推出了以反舰弹道导弹、“五代机”等为代表的“杀手锏”武器,海空军装备与国际一流标准的差距也大大缩小了,再辅之以世界级的制造速度,海空领域的综合制权取得实质进步。

美国和西方一直渲染中国军队致力于打造“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甚至将此描绘成中国实现亚洲“门罗主义”的“军事阴谋”。如今,美国也已意识到在中国军力持续增强的时代,美国再也无法像过去几十年那样绝对主宰东亚的海洋和天空。用美军的话讲,中国已能有效遏制美军在该地区的行动能力,并可将美军在该地区的战略支点置于“十字准心”下。

尽管美国依然拥有明显战略优势,但仅从军事角度看,对中国发动一场进攻性的军事行动,承担的战争成本日趋增大,在胜负难料的情况下,美国必须为之押上其苦心经营半个多世纪的西太平洋地区秩序。正因为此,美国也在思考换一种出牌方式,这就是近期有人鼓吹的“主动拒止”战略。

“主动拒止”战略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建立更可靠的威慑力,阻止中国取得决定性的军事优势和战争胜果。该战略劝说美军应放弃独霸整个东亚海空的努力,转而更多寻求借助周边国家共同“拒止”中国夺取战略优势。为此,美国要通过武器出口、防务贷款、情报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这些国家的军事能力,帮助其构建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小型“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形成对中国“要害穴位”進行封堵的网络,消磨中国的军事能力和外交努力,进而消耗中国有限的战略资源,便于美军以渔翁得利的姿态实施致命打击。另一方面,美国还应尽量减少在中国周边地区部署的军队数量,转而将其重新部署到东亚地区的边缘地带,以减少冲突时的损失。

这种念头有时真让人有拿错剧本的感觉。不过,仔细品来,它恰恰暴露出了美国当前对华战略的焦虑。美国越来越感到中国是极具挑战性的对手,是带攻击性的“修正主义”国家。为此,美国总试图把亚太地区更多中小国家拖入到对抗中国的战争阵营中去,既想占据“得道多助”的道德高地,也能收到“群起攻之”的战略实利。这与近期美国高官不断鼓吹“印太”概念、特朗普不断威胁盟国承担更多安全责任等言行,存在高度一致的逻辑关联。

站在美国的立场来看,“主动拒止”战略如果得以推行,似乎是一招妙棋。但是,决定战略的主要因素是所掌握的战略资源以及应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在“美国优先”口号下,美国拼命想把其他国家顶在火线前方,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安全战略的自私性和战略能力的有欠充足。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的战略构想有两处致命弱点。其一,它必须能死死地把中国定格为地区安全的“威胁者”;其二,中国周边邻国要有坚定决心展开长期的对抗。从前者来看,虽然有不厌其烦的“中国威胁论”来支撑,但同时也被中国新时代的外交方略不断稀释;从后者来看,尽管美国一厢情愿地把周边国家都视为寻求美国庇护的惊慌失措的追随者,但熟知美国套路的这些国家更明白,说到底美国并不是关心它们的福祉,而是要鼓动其充当与中国对抗的“马前卒”甚至是军事冲突的“炮灰”。

美国思考的“主动拒止”战略折射出的深层次内容,就是美国战略自信的消褪以及由此引发的战略躁动。这种念头不仅来自于一些人脑海里偏执固化的冷战思维,更暴露出其对现实主义政治的执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癫狂。

猜你喜欢

战略国家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战略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