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2018-04-23宋慧琴何文芳李睿卢慧玲梁常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针剂痛风性痛风

宋慧琴 何文芳 李睿 卢慧玲 梁常俊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而表现为血尿酸增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临床中多使用激素或非甾体类药物进行治疗, 但由于上述药物容易诱发机体出现消化性溃疡, 从而导致患者多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并加重痛风的急性发作[1,2]。基于此,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男45例, 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0.24±6.81)岁;女5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8.09±7.2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和痛风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痛风发作时间均<24 h。31例患者在院内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的输注浓缩红细胞, 治疗12 h内出现了急性痛风症状, 输血后出现急性痛风症状时间为(7.29±0.63)h。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统计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 并在其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50例患者中共有47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3例患者由于身体无法耐受或其他原因未能接受胃镜检查,从而导致出血原因不明。调查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肾功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均<48 h,且痛风症状均出现在上消化道出血症状24 h内, 治疗方法如下:①基础治疗:入院后, 叮嘱患者禁食禁水, 并给予其静脉输液进行治疗, 补充患者体内所需的营养, 确保患者24 h的尿量为2000~2500 ml, 当血红蛋白水平<70 g/L时, 给予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治疗。出现痛风症状的患者叮嘱其保持卧床休息, 定期抬高患者的患者, 避免采取热敷或理疗的方式,同时避免患者出现劳累或受冷、受湿等。②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PPIs对患者进行治疗, 同时根据胃镜所见, 必要时在内镜下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或同时钛夹止血治疗, 或可联合使用生长抑素静脉注射治疗。当患者的关节肿痛症状出现时, 首先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 如症状不能缓解, 则使用奥美拉唑静脉PPIs治疗,或使用双氯芬酸钠针剂肌内注射进行联合治疗;其次, 针对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 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 若未能得到有效缓解, 则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针剂肌内注射进行对症治疗, 症状严重者还可联合使用地塞米松5 mg行静脉注射治疗, 1次/d;最后, 肾功能正常患者, 待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停止, 能进食流质饮食, 体温正常时, 改为秋水仙碱口服 , 首剂 1 mg, 后继 0.5 mg, 每 8小时口服 1次, 持续5~7 d,8例肾功能异常者继续前述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情况 50例患者中, 出血量为235~1576 ml,平均出血量为(668.73±105.29)ml;平均体温为(37.51±0.89)℃。其他各项临床资料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调查结果[n(%)]

2.2 治疗效果 50例患者均禁食禁水1~3 d, 并采取静脉补液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补液量为(2531.57±239.66)ml。50例患者经常规治疗后, 21例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针对症状未改善的29例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根据体温及关节肿痛症状, 地塞米松静脉注射1~2 d后停用, 其中6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再出血, 主要表现为黑便, 6例患者将PPIs改为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艾速平), 每12 小时静脉点滴治疗1次。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 且在服药期间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治愈率为100.00%。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类型, 临床中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 但却容易引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或胃肠道不良反应, 而一旦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炎等, 将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产生巨大的影响[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使用PPIs进行治疗, 虽然可以有效抑制机体的胃酸分泌, 但也将对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产生影响, 进一步增加了痛风的急性发作几率[4-7]。因此, 如何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诸多研究学者所主要关注的内容[8-10]。

本研究在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时, 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呕血或黑便, 且上消化道出血24 h内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症状, 其中31例患者在输注浓缩红细胞治疗12 h内出现急性痛风症状。检查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 针对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本研究中, 分别给予患者实施了常规治疗和药物治疗, 包括双氯芬酸钠针剂、复方氨基比林针剂、地塞米松针剂、秋水仙碱片等药物, 结果发现在静脉使用PPIs治疗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不同, 给予29例症状较重患者地塞米松治疗, 并改用增强PPIs治疗。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00%。其中, 41例患者伴有痛风史, 说明有痛风史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痛风急性发作发病率更高, 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 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生的诊治经验, 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1] 陈向红, 王茂杰, 万赖思琪,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痛风1例.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 6(4):54-56.

[2] 苏惠红, 唐美玉.综合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中医临床研究, 2016, 12(16):119-120.

[3] 王淑玲, 姜葵, 陈鑫, 等.质子泵抑制剂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病例回顾并可能机制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9):852-856.

[4] 杨文丽, 杨宝.1例痛风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医药前沿, 2016, 6(23):195-196.

[5] 张志令.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21):51-52.

[6] 颜雪琴, 陈勇.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7, 24(7):770-773.

[7] 牟海军, 陈幸幸, 朱艳娇, 等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10):122-123.

[8] 陈钟鸣, 高晓燕, 王延庆, 等 .质子泵抑制剂诱发有痛风病史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临床观察及治疗.医学信息, 2014(39):365-366.

[9] 陆荣华.奥美拉唑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痛风急性发作的影响.交通医学, 2017, 31(4):339-341.

[10] 陈卫巧.臭氧大自血治疗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痛风发作的疗效观察.广东医学院, 2015.

猜你喜欢

针剂痛风性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痛风的治疗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德国天价针剂破例获报销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中药针剂在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