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引领教学变革深度融合创新智慧课堂
2018-04-23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中学张秀玲王俊杰
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中学 张秀玲 王俊杰
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中学,作为“全国首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山西省先进集体”,始建于1998年,是尖草坪区城乡交界的一所窗口学校。现有教学班18 个,学生近900 人,有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录播室,实现了“三通两平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人人通”电子书包项目的引进,“互联网+电子书包+……”的深度融合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学校智慧教育的发展。
一、引进电子书包,实现课改新突破
2007年9月,为改变学校小而弱的不良现状,张秀玲校长率领领导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构建和实施“四环节”汇丰课堂教学模式。即“激趣明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拓展延伸”;2014年3月,学校又紧跟课改新形势,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以“转变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确立了“五一”课改工程体系,重点突出以“信息技术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课题实验为引领、以信息技术手段及远教资源的运用为辅佐,五一联动,与时俱进,全面推动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2015年7月,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渐提速。汇丰中学积极引进电子书包,重建课堂、大胆改革,实现了课改的新突破。
1、宣传发动,培训学习,更新观念,达成共识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达成目标和方向上的共识,掌握先进的信息理论和技术技能,是迎接一场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革命的首要任务。开好四个会,全方位宣传发动,尽力排除障碍:老师层面,打破惯性平静,勇于经受新的考验;家长层面,担心怀疑甚至排斥。如:花钱购机,不愿投资;担心游戏,无法控制;寻找借口,抵制排斥;保障层面,学校人力物力的制约和局限。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征求意见稿),让每一位家长和学生都能了解学校的变革,拥有公平的选择权利,签订监护教育协议。邀请技术团队进驻学校,专业引领。
2、组班购机,网络加力;装备上马,保障到位
学校采取自觉自愿的原则,在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家长的意愿,将同意和认可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学生,归为一类均衡分班,确立电子书包教学班。然后组建家委会,并由家委会牵头,协商有关购机事宜。同时,装备无线网络,保证网速流量,保障电子书包教学的顺利实施。
3、磨合对接,人机和谐;合力并举,注重实践
电子书包教学的初始阶段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一方面是教师习惯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和思维习惯,加之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另一方面,电子书包自身工具资源的不足,不能按教所需,导致教师耗时费力。所以,我们提出要接地气、找准切入点的策略,帮助教师驾驭并发挥好电子书包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4、团队协作,攻坚克难;有序推进,形成常态
学校在电子书包教学应用中,由信息中心牵头,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纸质导学案电子化”为切入点,以“汇丰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携手电子书包应用驱动改革课堂教学,以小组建设为保障,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组建线上线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教学实时互动为亮点,感受电子书包的优势和惊喜。包包班的七科教师组成主力团队,团结协作,迎难而上,按需所用,有序推进,形成常态。力求做到“人人要会用,天天有更新”。
二、以电子书包为引擎,深度融合搞课改
1.互联网+电子书包+微课+,融合应用进行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环境下,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实用自主的特点,广泛赢得老师学生们的重视和青睐。特别是我校电子书包的引入,使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新知、查补缺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等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一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利用电子书包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转化问题。更可喜的是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利用电子书包自己制作微课,交流分享,教学相长。
微课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反思与提升的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互联网+电子书包+作业盒子+各种APP
互联网环境下,以电子书包为载体,运用作业盒子,也是我校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在学生端,利用作业盒子完成作业,客观题直接提交答案,主观题则通过拍照上传,提交迅速,反馈及时;在老师端,作业盒子首先改善的是老师的作业批改速度,减轻批改量,场地更灵活;另外,作业盒子中海量题库资源,方便科学选题;还能进行即时通讯,随时随地地答疑解惑、互动交流。
此外,微信家校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各种APP方便快捷,资源共享……深度融合,构筑了全新的课堂。
3、互联网+电子书包+传统PPT+……
在传承中发展创新。PPT 课件是老师们日常教学资源的积累,里面有大量的优秀案例,电子书包提供了多平台支持,课堂上老师时而引领学生应用电子书包分享交流,时而让学生切换到PPT 课件中,动态演示。手指轻点,页面翻转,实现了多种教学媒体的自然切换。电子书包与传统PPT 结合,引领现代化教学的新趋势,发挥了资源共享、信息互补的作用。
三、应用突出实效,创新智慧课堂
1.成效一:“三环节”有机融合
在近四年的探索实践中,学校以建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构建了“双线三环四步”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打造了智能高效的智慧课堂。其中“三环节”是智慧课堂在教学应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由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融合组成。
(1)课前自主学习。课前,教师根据新课内容提前录制微视频,设置预习作业,在班级空间推送给学生。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任何场合都可以登录,根据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然后提交。还可以进入班级空间,参与问题互动,交流预习所得。教师可以在线上随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有选择地超前预习、自主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2)课中交流展示。教师借力电子书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先学探究。利用互动课件和班级空间,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及学生作答,通过文字图形、音视频等手段融于一体,化“平凡”为“神奇”,为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师生、生生、人机形成互动,课堂在互动中充满智慧,形成无法预约的精彩。当堂展示、拓展延伸环节,系统会自动提示每一道题的正确率、错误率,帮助学生建立错题库,便于过后复习纠错,查缺补漏。
(3)课后巩固拓展。教师精心设计选择练习题,或鼓励学生自己布置作业,完成巩固拓展任务。利用作业盒子海量题库资源,选择题自动批改等特点,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借力网络优势,随时随地登录资源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自主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大量的课下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体验学习的快乐。
特别是节假日,学生每天可以收到老师线上推送的作业、录制的微课视频,按要求完成之后提交;老师随机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对一进行指导。
例如,汇丰中学生物教师孟晓红在《植物的有性生殖》这一课的项目化教学中,三环节有机结合如下:
A.课前:教师通过互动视频,精心设计好花粉受精的过程微课,并给学生布置任务,绘画出自己所熟悉的花朵并标出相关结构名称。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内容后,完成预习检测并上传,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在班级空间进行讨论。教师通过批改作业的统计功能及时汇总反馈,了解完成和掌握情况。
B.课上: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班级空间里随机选取学生的四幅作品,让选出的学生上台介绍,全班学生为自己喜爱的作品点赞。然后讨论质疑课前问题。教师着重点拨引导。最后学生再次观看微课,突出重点知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性生殖要经历的过程包括开花、传粉、受精、发育成果实。形象直观,印象深刻。
C.课后:检测反馈,巩固提升。在课中练习与讨论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推送变式练习,活动一:花的结构拼图;活动二:植物传粉和受精;活动三: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引导学生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让学生思考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脉络,对复习知识有整体把握,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2.成效二:“四化”彰显特色
(1)教学决策数据化。智慧课堂始终以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使得智慧教学过程从依赖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经验转向对海量教学数据的分析,一切靠数据说话,依靠直观的数据精准地掌握学情,方便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及调整教学内容。
例如,在数学课上,侯庆英老师首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回馈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根据差异以学定教。课堂上发送随堂练习,通过电子书包的统计功能,用题目正确率统计图表,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在评价环节,以数据得分引入小组对抗,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当堂进行二次组卷,实现知识的再巩固:在创建互动试卷原题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将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的题目移除试卷,形成二次组卷,从而实现学生对难点、易错点的再次巩固。
(2)资源推送智能化。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微视频、图片、语音、文档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有针对性地智能化筛选信息,满足个性的学习需求,以便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初二语文教师王晓红在执教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时,用电子书包推送示范朗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音频,拉开了这节课的序幕。古文的韵律感使课文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课堂节奏即在初读课文、再读研究和三读品味中铺展开来。王老师在层递引导的过程中,智能化地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形象的感知和丰富的知识库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拉近了古代作者、文本及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整堂课资源推送及时有效,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3)交流互动立体化。智慧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更加生动灵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方式立体化,除了课堂内的互动,还可以借助云端平台进行课外交流,实现持续沟通,无障碍地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交流互动。
例如,73 班电子书包班的学生,平时把自己的疑问或是经验成果上传到班级空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评价中不断改进提高。师生、生生、家校之间交流互动,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收效十分明显。
(4)评价反馈即时化:这一特点,是智慧课堂的显见优势,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
3.成效三: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校形象
先行先试,敢为人先。一批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先锋力量。教师许淑琴、王晓红等多次做示范课,为前来学习借鉴的宏远中学、汾阳中小学,五台中小学以及盐湖区的部分领导、教学骨干等同行提供宝贵经验;全国“十二五”重点课题活动中孟晓红老师曾获“最佳创新应用奖”、王俊杰的论文获优秀奖。在新媒体新技术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孟晓红、侯庆英所做的课均获二等奖。“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杨丽峰等4 人均获部级优课奖。
张秀玲校长曾代表学校在全省电教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引进电子书包 探索智慧课堂》的经验交流。
学校经验《深度融合搞课改,智慧教育更精彩》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奖。借力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成长,提升了学校形象。
汇丰中学以电子书包为引擎,依托互联网,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深度融合创新智慧课堂,已形成本校鲜明的课改特色。由于学校经费的不足,现代化设施设备及数字资源条件的局限,常态应用及驱动创新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有信心有激情,会更加坚定执着追求的信念和砥砺前行的步伐。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路还很长,我们对于应用驱动、融合创新的探索和实践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