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四字框式结构“你A我B”

2018-04-22张肖卉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
关键词:平仄

张肖卉

摘    要: “你A我B”是典型的框式结构。它形式简单,使用方便,朗朗上口,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本文试图从“三个平面”出发,研究该结构的语音特征及位序原则、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的变化。“你A我B”结构需满足完全和谐式的字调要求;A、B在语义上应有一定的联系;A、B的位序也应遵守相应原则。“你A我B”整体结构相较于A、B本义实现了语义的增值,从而强化了激烈的对立或亲密的联系。“你A我B”的整体结构与A、B原本的句法功能不一定一致。

关键词: 你A我B    框式结构    位序原则    平仄

引言

“你A我B”是现代汉语中一个能产性很强的框式结构①,这一结构能够生成大量符合成语声调规律、易于传播的四字短语。然而,尽管学界对框式结构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但是具体到“你A我B”这一特定的结构,少有文章涉及;在针对其他框式结构的研究论著中,也不常有提及语音特征对四字词语固化的影响。为了帮助人们更系统地认识“你A我B”框式结构,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该结构的构成、语义特色以及句法功能的变化②。

一、A、B的语音特征及位序原则

1. A、B的语音特征。

能长期被使用的四字结构大都有凝固为成语的倾向,大部分成语的字调整齐匀称,属完全和谐式,成语的平仄最有音乐感的排布分别是:平仄对立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相间式(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起平落式(平仄仄平)和仄起仄落式(仄平平仄)[1]。

以“你超我赶”为例:存在双音节词语“赶超”而不存在“超赶”(两者在ccl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比为864:5,可见“超赶”的使用非常少见),但是进入本框式结构时却是“超”在前、“赶”在后,这与形成的四字结构的平仄有关。“你超我赶”(仄平平仄)③符合和谐式的要求,较为顺口;而“你赶我超”(平平仄平)④不符合完全和谐式的四种排布,也就不如“你超我赶”听来音韵和谐了。

这也就从侧面解释了语音特征中“你A我B”结构中A、B位序的重要性,当“你A我B”满足于完全和谐式的字调排布要求时,这一结构往往更为顺耳,因而易于记忆和传播,有较大的倾向从临时搭配的四字短语固化为成语⑤。

2. A、B的位序原则。

A、B的位序依照一定的规律,语序较稳定的结构就会凝固成熟语,语序相对不稳定的结构在对A、B位序的选择上,依旧会表现出一定的优选性[2]。

2.1构词顺序。如果AB本身便是一个双音节词语,那么当A、B进入“你A我B”结构中时,通常直接依照在原来词语中的顺序排布,如:

你争我抢|你拥我挤|你谦我让|你推我搡|你拉我扯|你追我赶|你恩我爱|你情我愿

2.2时间顺序。当A、B并不能构成一個常用双音节词语时,它们在“你A我B”中的位序应当遵循事件发展的正常顺序而产生正常互动。如:

你问我答|你呼我应|你卖我买|你唱我和|你进我退|你攻我守|

2.3语义优劣顺序。人们的文化心理、认知习惯和褒贬倾向均会对AB的位序产生影响。相较而言,语义重、急、猛的词在前,语义轻、缓、弱的词在后。如:

你高我低|你长我短|你喊我叫

“高、长”,都是更显眼、更有优势的情况,所以在前。语料库中只能查到“你喊我叫”4例,而没有“你叫我喊”,也许可以解释为,“喊”、“叫”虽然同为“大声呼”之义,但是喊的强度更大,因而放在前。⑥

2.4空间顺序。如:

你东我西|你上我下|你前我后

当A、B是诸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前后等与空间方位相关的语素时,往往按照空间排布自上而下、由前向后、东升西落的顺序填入该结构。

二、“你A我B”的语义特征

框式结构的结构义,并不等于其各构成成分语义之和,而是一种由整体结构带来的语义增值[3]。因此,关注“你A我B”这一结构的整体语义与A、B自身词义的差异尤为重要。“你A我B”这一结构把自己与他者对立,但用第二人称而非第三人称指称他者,又使得“你”与“我”关系更为密切,从而能凸显激烈的对立或是亲密的联系。

1.双主体的独立性。

双主体,指的是“你”与“我”所代表的两个不同的主体。而且“你”“我”不一定分别实指说话者“我”与听话者“你”,也可以宽泛地表示两个阵营、两方。独立性,指的是这两方必然可以用独立的动作(或状态)来互相区别于对方而存在,分别对应A、B两个不同的行为⑦。

1.1 A、B为动词。时间上有先后,先A后B。

1.1.1互动性。A发生了,接着B回应着A也发生了。如:

你点我播|你问我答|你呼我应|你唱我和|你卖我买

强调有求必应的及时性,并且不局限于仅仅一轮来回的互动,也能进一步此起彼伏地进行多轮互动。如:

(1)好,你卖我买,也省得你两口子偷我的庄稼……(冯德英《迎春花》)

(2)数千只小船挤在一起,你卖我买,称斤提斗,颇为壮观。(1993.2《人民日报》)

第一句中,确切发生了“你”卖庄稼、“我”买庄稼先后两件事。第二句中,“你卖我买”的人称代词虚化,不局限于“你”“我”两人间,而是通过“你卖我买”这一结构表现了船上无数人之间的买卖活动,一笔生意接着一笔生意。相同之处在于,都以“你”“我”连用的方式来强调双方之间的互动。

1.1.2对抗性。A与B通常为反义词,用A与B之间状态的对立来凸显双方难以并存的矛盾。如:“你死我活”,只有当一方(“你”)消失(死去)后,另一方(“我”)才能安稳生活(存活)。

1.1.3对策性。A与B通常为反义词。但是AB是有一定事理逻辑顺序的两个动词,通常由A引发了B。如:

你进我退|你攻我守|你来我挡

一方面,A与B有自然的逻辑顺序,另一反面,也呈现出一种迂回的策略,以看似保守、看似示弱的方式审时度势,应对敌方的进攻。

1.2 A、B为形容词。

1.2.1对立性。A与B大多数为反义词;也有少量形容词A、B,虽然不是反义词,但是语义有明显的区别,那么也可以进入这一框式结构。这一结构通过“你”与“我”的区分,表示双方带有相对立的特质,甚至是等级分明的。如:

(3)争什么你大我小、你高我低,企业哪有那么多你大我小的事?(1993年《人民日报》)

可以看出,“你高我低”这一构式通常带有批评的意味,批评的现象是别人过分明确地划清了自己与他人的界限,这是该结构比“高低”本身有的竞争义多的一层意味。也就是说,说话者的潜台词是,“你我”并不需要做出划分、进而互相竞争,应当是一体的、不分你我。

同样的,“长短”一词进入“你A我B”结构后,结构的整体语义也偏向于表示关系上的对立。“长”“短”本身表示距离或者时间上的长度,“长短”一词意义颇多⑧,而“你长我短”的语义明显是由“长短”在《汉语大词典》中的第5个义项:高和下,优和劣拓展开的,通过使用“你”与“我”加强了双方优劣高下的对立之感。如:

(4)日子长了,有点你长我短,吵吵小架,这个稀奇吗?(周汝昌答疑《红楼梦》)

1.2.2对策性。A、B的发生有先后顺序。

A与B可能是反义词,表示面对某种情况时的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5)遇到违章抢行超车情况时,他们顾全大局,做到你快我慢,你挤我站,你超我让,你抢我停。(《人民日报》1981年04月10日)[4]

结合语境可知,“你快我慢”意为即使别的车辆速度特别快,“顾全大局”的车主不会因此而争抢,依旧会保持比较慢的稳定车速。“你A我B”结构有利于区分双方行为性质的差别,表明了后者对前者的消极回应。

A与B也可能意义相近,但进入“你A我B”结构后,A与B语义的差别被放大了,B表示对A的超越。如:(6)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二特长,没有一两门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新的拿手本领……那么即有下岗的风险。(《人民日报》1999年06月11日)[5]“精”和“新”分别指培养精深的才能、掌握时兴的新技术,均是对个人才干的正面形容。而“你精我新”承接了“你无我有”“你有我精”,通过“你”“我”的对立,时间发生的先后对比,使得后一个形容词“新”成为了对前者“精”的回应,求“新”是在竞争局势之中的对策,地位更高、更有竞争力。

1.2.3对比性。A与B之间的对比被凸显,但是双方没有冲突性,仅仅用“你A我B”结构显示一种参差错落之感。意为“有的这样,有的那样”。如:

(7)(两个小组)你早我迟,你到我不到,每天进地至早也在太陽出来。早上动弹的迟,晚上却休息的早,日头一落,便算完工。(《人民日报》1948年08月30日)

这里的“早”和“迟”并不确切指一方上工早,另一方上工迟,而是表明两个小组有的早,有的迟,潜台词是有时可能两个小组都迟,没有严谨守时的意识,“你”“我”的区分表明小组内的组员各自为政,有人这样做、有人那样做,没有集体意识。

(8)有的如山巅天池,别具一格,令人难忘;有的如山川竹林,你青我绿,过目难辨。(《人民日报》2012年01月18日)[6]

“你青我绿”意为有的青、有的绿,本身“青”和“绿”十分接近,但是“你”“我”的使用区分开了两种颜色,表现出山川竹林的绿色层次十分丰富。

2.主体的统一性。

A、B代表着的两种行为(或者状态、性质)无实质区别,是统一的集体行为(或者状态、性质),强调的是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的亲密或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哪种关系,都通过这一构式强化了不分你我的密切联系。

2.1加强热烈的气氛。如:

动词:你推我挤|你猜我想|你帮我助|你谦我让|你推我让|你拉我扯|你追我赶

名词:你言我语

A、B的语义不意在划分出行动的双方,只是凸显了人人都在做事情的热闹气氛。

2.2强调双方的默契、情谊。使二者融为一体,联系更为紧密。如“你恩我爱、你情我愿”。实际上意思就是双方都恩爱、双方都情愿。“恩爱、情愿”被拆分并填充到“你A我B”的格式中去,突出了某种情感是双方共同拥有或者认可了的。

三、框式结构“你A我B”的句法变化

“你A我B”的整体句法功能与A、B的性质往往吻合,但也有一些由结构带来的变化,使得结构整体功能与AB功能不一致。

1.AB为动词,整体功能性状化。

“你A我B”构式中,A、B大多数为动词⑨,该构式整体功能也相当于动词,如“你追我赶、你争我抢、你来我往、你推我挤”。这一构式如果使用频率较高,凝固为成语,则还能表现动词A、B所不具备的状态性,在句子中充当状语、定语。如:

1.1做定语修饰名词,常与“的”结合:

(9)我认为龙头股非科技股莫属,但要出现年初那种你追我赶的凌利升势也很难。(《股市宝典》)

(10)在这样一个你争我夺的社会里,像我这样一个没文化的老兵,能有一席之地安身就算不错了。(《读者》(合订本))

1.2做状语修饰动词,常与“地”结合:

(11)近些年的社会风气在很多方面都在复古,各地都在你追我赶地修古迹、建故居。(1998年《人民日报》)

(12)接着来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聚集了一大群人,在那里你推我挤地张大眼睛望着。(《嘉莉妹妹》)

2.AB为名词,整体功能动作化。

当A、B为名词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你A我B”整体功能有动词化的倾向。如:

(13)其实,面试本来就是一个你情我愿的约会,双方不对眼太正常不过了。(网页)

(14)婚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是说你们两个你情我愿就合在一起了,最终,还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两方面社会关系的结合。(六六《蜗居》)

可以看出,构式“你A我B”吸纳了名词“情”和“愿”以后,表现出了形容词性和动词性,可做定语和谓语。(但是本身“情愿”就是由两个名词性语素构成的动词,所以作为例子证明“你A我B”框式结构的整体功能的变化也许不够妥当。)

又如:

(15)两人自管自你言我语,却不知对方说些甚么。(金庸《倚天屠龙记》)

(16)林豹犊儿和李二两你东我西,分头打探虚实。(刘绍棠《狼烟》)

在这两例中,“言”、“语”、“东”、“西”均为名词,但“你言我语”“你东我西”不再具有名词性,在第一例中,“你言我语“更是能和副词”自管自“结合,相当于动词。所以在框式结构“你A我B”中,如果A、B为名词,那么整个构式在句子中大多能够充当谓语。

3.AB为形容词,整体功能名词化。

如果说A、B为形容词,那么“你A我B”构式并不会具有形容词的特质,而是带有名词性,表示一种实力对抗的结果(笔者在语义部分阐述过),常在句子中充当宾语、主语,如:

3.1做宾语

(17)有的班子成员,或是争名争利、争你高我低、争权力大小,或是各唱各的调、工作缺乏起码的配合与协调。(《1994报刊精选》)

3.2做主语

(18)名利地位,荣华富贵,你长我短,不过是身外之物,都不是共产党员所要的。(1998年《人民日报》)

4.结语

框式结构“你A我B“字调和谐、语义独特、能产性强,在口语中越来越有生命力,契合于当今社会的表达需求。希望这一研究对构式语法研究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注释:

①框式结构“指前后有两个不连贯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框架式结构,具有特殊的语法意义和特定的语用功能,如果去除其中一个,该结构便会散架;使用起来只要往空缺处填装合适的词语就可以了”。“你A我B”正属于一种框式结构。可参考绍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

②本文所引例句除有特别标注的之外,全部都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笔者使用北大语料库网络版的模式搜索,设置模式“你(V,=1)我(B,=1)”并进行查找,得到5314条语料。依据使用频次,排除5117条使用频次小于等于2次的语料(这些语料基本都是偶然组合在一起的,无独立意义,不具备推广使用的普遍性),保留197条使用频次超过2次的语料。

③两个上声连续时,前者变调为近似阳平声。“我、赶”为连续上声,因而“我”由上声变调为阳平,“你超我赶”的字调为仄平平仄。

④“你赶我”三个字均为上声,而“你赶”两字语义更密切,所以均变调为阳平,“我”保持为上声。“你赶我超”的字调为平平仄平。

⑤刘振前对《中华成语辞海》中收录的四字格成语的平仄搭配统计也可以證明这一结论。据统计,仄平平仄的出现频率为7.59%;而平平仄平的出现频率要次之,为5.74%。可参考刘振前:《汉语四字格成语平仄搭配的对称性与认知》.《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⑥《说文·口部》:“叫,呼也。”《集韵》:“喊,怒声。”《汉语大字典》中“叫”意为“呼喊”,而“喊”意为“大声呼叫”。

⑦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你A我B”结构表现的是两个可以互相区别开的主体的两种独立行为,两个行为之间差别较大,不容混淆。

⑧在《汉语大词典》中,“长短”还有以下义项:情况;死亡等变故。“家长里短”这一结构(意为家务琐事)偏向于情况之义,而“三长两短”与“长短”的后一词义基本相同。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不同的四字结构对相同成分语义的选择性,这种选择取决于该结构自身的特性。

⑨根据北大CCL语料库所收录的语料对常见的“你A我B”框式结构进行了分类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结构依次是:你死我活(449)、你来我往(253)、你追我赶(243)、你争我夺(94)、你争我抢(26)、你推我挤(23)、你推我让(23),其中,除“你死我活”外,A、B均为动词。

参考文献:

[1]孙维张.汉语熟语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2]邵敬敏.“半A半B”框式结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02).

[3]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03).

[4][5][6]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

猜你喜欢

平仄
孙 宝
万裕屏
近体诗平仄规律“五原则推导法”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简论李商隐格律诗中“思”字的平仄异读现象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望岳》正裁
诗词格律是怎样形成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