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题赤峰秸秆禁烧的思考与建议

2018-04-22赵利高天红周泽艳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牧业秸秆农民

赵利 高天红 周泽艳

赤峰是个农牧业大市,拥有耕地2000多万亩, 年产秸秆500多万吨,其中玉米秸秆可达400万吨以上。受秸秆利用适用技术限制和回收效益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率低于75%。每到夏收、秋收季节,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一些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燒,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尽管各级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秸秆禁烧问题,但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何破解秸秆禁烧困局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全市农作物种植布局呈现出集中连片趋势,秸秆资源分布也从种类和数量上日趋集中,全市以玉米和大豆为主,集中的资源分布态势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粉碎机械化还田作肥料、青贮发酵作饲料、养殖食用菌作基料、加工转化作原料等综合利用,推广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生物质发电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以用促禁”成为破题我市秸秆禁烧工作的首要任务。

1 深入分析秸秆焚烧的原因

1.1 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妇女、老人。在夏收、秋收季节,劳动强度大,茬口间隔短,缺少足够的劳动力处置秸秆资源,采取的措施往往是直接焚烧掉。

1.2 秸秆还田成本高、收益低 。秸秆还田需要大量劳动力或者额外的机械动力,增加了农民种田成本。据统计,秸秆还田每亩需增加动力成本30元以上和两个用工;若是采取将秸秆全部切碎直接深耕还田,那么,机械切碎、旋耕和增水增肥的成本每亩达150元以上。算下来就是一亩增加成本支出二三百元。相比而言 ,种田效益较低,农民不愿意额外增加支出,只好一烧了之。

1.3 机械收割留茬较高。据调查,我国生产的收割机因功率不够及机手图省油等原因留高茬达20cm左右,造成了下茬种植的困难,农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进行焚烧。

1.4 秸秆还田影响农事 。秸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物质,还田后在很长时间内难以腐烂,影响下茬作物播种及幼苗生长。就小麦秸秆还田而言,容易造成玉米播种质量下降,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就玉米秸秆还田而言,若不实施深翻,当遇到干旱时,土壤很容易跑墒,造成麦苗因缺水而枯黄,甚至死亡。

1.5 投资大,效益低 。据统计,企业每收购1吨秸秆成本约为350元,加工后实际卖出价格是400元左右,获利有限,且项目融资难,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导致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龙头型、骨干型企业很少。

2 推进赤峰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建议

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秸秆利用的规模和水平,是彻底解决秸秆焚烧的根本途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加快南阳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建议如下:

2.1 提高思想认识。当前要把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确立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导思想,不断提高对秸秆肥料、饲料、燃料和原料价值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农民和基层干部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性的认识。要从源头防控秸秆焚烧现象,以禁促用;结合政策措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以用促禁。

2.2 加大政策扶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技、政策、财政、农业等多部门联手协作的立体推进措施,各级政府具有首要的责任,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注重调查研究和宣传引导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一要加大对机手购置、使用新型农机具扶持补贴力度,扩大第三代收割机使用面积,加速推进秸秆还田;二要为农民、企业回收利用秸秆提供财政补贴,扶持建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秸秆加工企业,发挥好示范作用。

2.3 科学规划布局 。紧紧围绕赤峰市农业、经济等实际情况,秸秆利用要优先为农业服务,结合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秸秆饲料、食用菌基料;推广以秸秆为原料的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在有条件地区深加工秸秆,增加秸秆附加值,从而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

2.4 加强宣传培训。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的科学宣传,依托农牧业科技专家、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科技培训学校等农牧区科技服务组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咨询、指导、培训和推广服务,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2.5 注重技术创新。要建立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服务单位、重点企业秸秆综合利用专家库,为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技人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服务的动力和能力.整合政府、协会、重点企业的农牧业培训资源,培养适宜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所需的实用技术人才。

2.6 推动市场化运作。一是引导农民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建设农作物秸秆收集储运站,完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二是引导企业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实现产业化经营,把秸秆产品化、工业化,最终推向市场。要注重给秸秆找出路,关键是注重使农民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中有效益,得实惠。

(作者信息:024005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环保能源站)

猜你喜欢

农牧业秸秆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以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