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8-04-22刘会霞马琳琳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叶漯河市玉米螟

刘会霞 马琳琳

河南省是我国夏玉米的主要产区,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10%左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漯河市是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区,近些年随着漯河市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为了确保玉米产量,当地农业部门积极推广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玉米产量和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意识不强,玉米种植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使得玉米各种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已经对地区玉米产量造成了不小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择玉米品种

科学选择玉米是确保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玉米品种选择要结合地区,气候环境,种植制度市场需求选择紧凑型、耐密植、稳产性能好的杂交玉米品种。适合漯河市种植玉米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浚单29、蠡玉16蠡玉35等品种

1.2 科学选地整地播种

玉米根系旺盛,适合在各种土地上种植,但为了确保玉米获得高产,科学选择。要选择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地理条件中等以上的壤土和沙壤土为宜。选地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整地工作。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旋耕灭茬,精细整地,整地深度控制在25厘米左右。对于耕作层较浅的种植地,每隔2到3年可以对土地进行一次全面深松作业,也可以在玉米苗期进行局部深松作业,营造一个虚实结合的土壤层结构。结合整地,还要做好施肥,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600公斤,施入氮磷钾复合肥30公斤,肥料混合均匀后,随整地一起施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是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在播种前要施好种肥,一般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4500~5500株左右。播种时采用宽窄行栽培模式,宽行72厘米,窄行48厘米。播种前要做好机械试播工作,确保播种深度一致,下籽均匀,株距一致。种肥一般施入行间,每亩施入尿素5公斤、磷酸二氨10公斤、硫酸钾5公斤,混合均匀后一起施入5厘米的土壤中。

1.3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1.3.1 苗期管理

一般播种一周内玉米就会陆续出苗。出苗期间要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对于田间断垄不是很严重的区域,可以移栽密植地区的玉米苗,对于断垄比较严重的地区,使用催芽好的玉米种子及时进行补种,确保出全苗。玉米生长到三叶期,要及时定苗,生长到4到5叶期,要及时间苗。要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杂留纯的原则进行。对于苗期玉米生长较弱,叶子发黄的田地,要及时施入苗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

1.3.2 穗期管理

玉米进入穗期后,要强化肥水管理,协调好水肥供给,达到控制玉米植株生长,促进孕穗,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氮肥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60%左右。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到25公斤,施肥方式要采用开沟深施,施入10厘米深的土壤中,距离玉米根系12到15厘米,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拔节期到抽雄期是生殖生长的旺盛时期,特别是在抽雄期的前10天左右,对水分的需求很高,是玉米须水的临界期。此时如果田间遇到干旱,要及时灌溉,避免干旱,影响到玉米产量。

1.3.3 玉米粒期管理

玉米进入粒期后,必须输入一定的粒肥。玉米从抽雄期到成熟期,还需要源源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氮磷养分,此时氮磷追肥量控制在15%到20%之间。一般情况下,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玉米进入后期之后,要进行叶面施肥,这样有利于提高穗粒重。选择使用0.2%的尿素溶液和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均匀喷施到植株叶片上,提高植株叶子光合作用能力。玉米籽粒形成其到蜡熟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玉米仍然需要水分,当田间土壤出现干旱时,要及时灌溉。

2 玉米病虫害防治

最近几年,河南省漯河市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锈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螟蟲、玉米粘虫,玉米蚜虫,针对这些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科学选择化学农药,当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标准后,及时进行药物防治。首先,农业防治。秸秆还田、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破坏病虫适生场所、压低病虫源基数。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杀虫剂和杀菌剂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可提高防病治虫效果;其次,生物防治。在玉米螟化蛹前,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同时,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分2至3次统一释放。不同地区应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提高防效;最后,化学药物防治。玉米锈病、褐斑病,小斑病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玉米螟每亩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还可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公斤加水5公斤加细砂土25公斤配制成颗剂,每亩10公斤施于心叶防治。玉米粘虫亩用2.5%敌杀死、2.5%功夫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或者使用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g,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ml,兑水40公斤,对玉米中上部均匀喷雾,效果显著。

(作者单位:462300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心叶漯河市玉米螟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漯河市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漯河市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