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
2018-04-21洪涛
洪涛
摘要:在公共管理中交通管理的领域中,交通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减少,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探索以及努力。在关于事故原因的调查中,能够明显的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故发生原因都与人为的因素相关,基于此,本文从驾驶员因素的角度,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探究,对于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展开探讨。
关键词:驾驶员;人为因素;交通安全
在新闻报道中,时常看到由于不安全的驾驶等人为的原因造成的严重交通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仅仅使得人们的财产受到了危害,也在威胁着人们的宝贵生命。在调查中表明,交通事故中事故发生的集中地点在与公路交通事故。与发达国的状况进行对比,能够发现我国目前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英国、日本的五倍以上。这能够充分的说明,驾驶的行为的不当,对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关于驾驶员人为因素的研究,对于促进交通安全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交通事故发生原因探究
(一)心理原因
(1)威胁式危险驾驶行为
在网络的热词中,近年来出现了路怒症以及路怒族等词语,表明出现了一些具有反面代表性的驾驶行为。其中,威胁式的驾驶就属于这种行为。在驾驶员的教师过程中,由于情绪的不稳定以及其他的应激性表现,出现了以驾驶行为进行发泄的情况,在进行汽车驾驶的过程中,无原因的进行变道驾驶、夜晚驾驶时故意不关闭远光灯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驾驶员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以及管理的能力有所不足,在驾驶员的具体类型调查中,可以发现,这一类的驾驶员通常呈现出文化素质低下、年龄较轻且在性别中男性占絕大多数。在女性的案例中,通常具有感情受挫后过激表现的特点,这部分的女性学历程度也较为有限。在这些驾驶的行为中,汽车的驾驶并非是一种正常的帮助人们进行移动的行为,而是通过驾驶的手段对于自我的情绪进行发泄,寻找心理平衡,需要对于这种现象进行关注。
(2)驾驶员的心理疾病以及性格的原因
在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逐渐的提升。由于汽车的驾驶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见的角色,许多时候由于驾驶员心理健康程度的不佳,导致事故频繁的发生。
另外,驾驶员的性格原因也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性格气质类型大致能够归属于三个范围,其一是外向型,这一类性格的具体表现的特点,呈现在行为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个人表现欲望,与此同时渴望与周围的事物产生联系,这样的倾向表现的较为明显;其次有平和型,拥有这一类型性格的人,在行为的过程中,通常能够根据环境对于自我的行为进行调节,使得行为的发生与环节的特点相吻合,其中所包含的个人色彩较轻;另外一部分属于内敛型,这部分的人在沟通与表达中往往没有强烈的愿望,然而其行为的特点带有个人的印记较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程度不深[1]。
在以上的三种性格类型中,外向型的性格以及内敛性格发生事故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外向性格发生事故,常常是由于其不规范的驾驶行为所造成的,加之表现欲旺盛,在驾驶的过程中过于的张扬自我,容易使得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发生,导致自我的驾驶行为向威胁式驾驶的方向进行转化,不容忽视的是,这一部分的性格在驾驶的过程中,由于其语言以及行为的表现也易于激起他人的不当驾驶行为,需要进行关注。
(二)非心理性的原因
(1)疲劳驾驶
这一类的不当驾驶行为通常出现在职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中,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这一类的事故。在人的身体与大脑过于疲劳的状态下,身体对于一切事物的外部感知能力都会有所下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休息以及缓解恢复认识能力以及感知能力[2]。在目前的交通运输中,由于我国商品经济的交流日益广泛,公路交通系统发达,因此在长距离的驾驶行为经常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有职业的驾驶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进行疲劳驾驶,导致在驾驶的过程中反应能力下降,不能够正常的对于危险的状况进行规避,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受到视力因素以及视阈范围的影响
在驾驶的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因素对于驾驶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过程中,对于驾驶员的视力具有一定的要求。由于一些特殊的情况,会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瞬间失明等,例如强光的因素等。
二、交通安全的提升策略
(一)从驾驶员行为角度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管理
在上述的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中,能够明显的看到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对于交通安全带来的威胁。因此,在交通管理部门进行驾驶员管理以及现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驾驶员的审核与管理,尤其是需要对于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使得主观原因较强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能够有所降低[3]。其次,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一线的交警需要对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督,保证其驾驶行为的规范性,需要将定期定点的排查与不定期的排查结合,增强驾驶员的警惕性。
(二)建立事故档案
将驾驶员出现的事故记录在案,包括事故原因、损失等数据。记录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人员进行重点监测,以便在日常工作中对其进行口头提醒,一边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分析其容易发生事故原因并为其解决。还要时常邀请相关方面的老师对其进行安全行驶知识讲座等,然后定期跟进相关人员是否有改进,对改进者加以奖励,对屡教不改者实施一定惩罚。
(三)增强预防能力
在国家颁发驾驶证的时候,就要对汽车驾驶员的一些基本驾驶知识进行考察,让他们掌握汽车驾驶人员预防事故的能力[4]。作为驾驶人员要学习交通心理学知识、还要学习一些预防事故的能力,把事故发生遏制在摇篮里。
三、结束语
通过探讨可得知事故发生因素是因为人的内在、品行、脾气等多方面导致的。相关人员要想减少事故的发生就要全面关注驾驶员的各方面因素,将相关管理工作更加细致,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做好万全的准备,或是采用科学技术来使道路环境得到改善,或者优化汽车设计使得驾驶员的操作更加简单。最大程度减少事故的发生,建立文明、通畅、安全的行车环境。
参考文献:
[1]于爱国.浅谈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时代汽车,2017(12):31+33.
[2]张保国.浅谈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05):115-116.
[3]陈建林.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5):95.
[4]贺习峰.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