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成效与改进策略研究
2018-04-21康雪丽张月杰南梦一
康雪丽 张月杰 南梦一
摘要:自十二五“大创”计划提出以来,政府及各大高校围绕“大创”计划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也在逐渐趋于完善,然而现阶段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H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状以及实施成效进行研究分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运行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参与;学生收获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随着十二五“大创”计划的推广,其他各高校也都积极响应,出台了相关管理政策和实施计划,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1]本研究以H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旨在对H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状以及实施成效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运行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H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情况
(一)组织运行情况
H大学创新训练计划的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学校设立STCP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初设在教务处,后设立在教务处实验与实践教学管理科和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管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工作。
(二)宣传工作
H大学对于“创培”计划的宣传主要依托于院级组织机构的工作院级管理组织,各学院主要有学院公众号平台,官方网站以及负责管理人员与学生干部层层传达至各个班级等宣传途径。宣传工作的投入情况参差不齐。校内缺乏一种文化氛围,学生不能更多的参与到“创培”项目中。
(三)学生基本参与情况
从2007年H大学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至今,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师生数量、立项数目以及拨款经费等呈现增加的趋势。通过对H大学近十年来创新创业项目的相关文件、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访谈资料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参与度较低,认识程度欠缺;学生参与以创新项目为主,创业项目较少;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主题与专业存在一定关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希望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以及人脉资源和学业发展。
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
(一) 学生间互动情况
成员的沟通情况表现为:小组内部会议次数越足够,表达和讨论的频率也会更高;沟通越充分,成员在面对小组任务时的心态也会越趋于积极正面。根据数据可得,随着小组会议次数的增多成员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思考及表达情况的选择比例递增。小组会议是学生间表达交流的载体,足够的讨论机会也能促进表达的频率。
(二)师生互动情况
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间存在双向选择。学生对教师的选择主要依赖于专业素养、掌握的资源等方面。而教师对学生的选择主要基于个人精力是否足够与项目内容是否有價值。
(三)“创培”项目中的拖延情况
一般来说,大学生对于简单事务能及时回应,但遇到有一定要求和难度的学业及其它任务时,不善于安排时间,拖延行为易发生。[2]
小组成员参与时的个人状态与拖延行为有一定关系。积极投入到“创培”项目中的成员有足够动力完成任务,较少出现拖延应付情况;而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成员则更倾向于拖延应付;个人能力不足也会导致拖延行为,学生处于一种茫然状态,对个人任务有逃避心理,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对项目逐渐清晰,拖延行为也会消退;小组负责人不能及时有效地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缺乏反馈也会削弱小组成员积极性,造成拖延。
(四)小组中不积极成员存在现状
小组中存在基本不起作用成员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挂名为动机参与项目和加入小组但未能承担必要的责任,完成个人任务两种情况。
师生间沟通不充分、拖延与挂名现象的存在对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沟通。因此,在“创培”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上问题,改革组织管理方式,激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培”项目中去。
(五)学生收获
(一)个人能力的提升
(1)学生的写作技能得到提高。
(2)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3)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4)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专业素养的提高
(1)学生能够对已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利用多种方法和渠道补充知识储备找到研究问题的突破口,专业知识学习得到进一步发展。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生变化,学生积极主动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并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
(3)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由此获得工作或影响升学选择,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改进建议
明确目标,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首先应明确其目标——以项目为依托,改变以往课堂的局限性,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多方面疏导,稳固竞争机制。在创新激励制度下,体现出了一定的竞争性,发挥竞争的积极面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加强引导、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提高整体的项目质量,从而推动“创培”计划的发展,协调教学改革的推进。
设立适当的惩罚措施,发挥管理中的负强化效应。通过惩罚不积极参与项目的大学生,增加其危机感,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其开发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琳.本科生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证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楚翘,肖蓉.大学生拖延状况与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