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分析以望城为例

2018-04-21刘晓寒戴伯秋

当代旅游 2018年6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对策发展

刘晓寒 戴伯秋

摘要:望城区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释放旅游产品魅力,以历史文化、乡土美食、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凸显本地特色。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

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就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古朴的小镇、独特的古建筑、独特的音乐、歌谣和舞蹈、独特的耕作方法,传统的文化信仰构筑了望城独特的旅游吸引力。因此,望城发展乡村旅游要挖掘释放旅游产品魅力,以历史文化、乡土美食、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凸显本地特色。

建设秀美的乡村风景。各乡村旅游点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建成一村一品,如古朴的民族村寨、青砖马头墙的民居宅院、曲径通幽的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田园风景、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

打造独特的、高品质的乡村美食体验旅游产品。“民以食为天”,“食”同样是游客的最爱之一。旅游者对饮食的需求不仅在于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在什么氛围下吃、怎样吃,而风味各异的饮食文化最能满足旅游者品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食品的需求。在进行望城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时,应注重搜集望城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观赏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边体验风格迥异的饮食方式。同时,要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保持乡村饮食的“自然本味”,彰显自然本色和突出地域特色。

加强旅游节日的开发和保护。望城誉称“百节之乡”,节日文化相当丰富,但许多地方的节日大同小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互相照搬模仿现象严重。为此,在深入挖掘地方节日文化的基础上,依据差异化与集中化的原则把传统节日和民族节日开发成旅游节目。在开发中,要注重保留古旧的民居桥梁、楼台亭坊、匾额碑牌和古树奇石,并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理。应开发利用民歌、渔歌、戏曲、杂耍等民间文化,并确保健康情趣,又防止民族文化失真。同时要加强旅游节目的保护,对自己独具一格的旅游节目,如民族歌曲、舞蹈等特色节目,要有保护意识,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防止他人照搬、盗取,避免重复。

注重开发乡村体验型旅游产品。随着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人们越来越喜欢亲身体验,并且还要新奇的、全身心的体验,体验的差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休闲旅游正是这样一种体验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以游客尽情感受乡村的田园野趣为立足点,发展休闲体验项目。在农村浓厚的乡土人情背景下,以农民生产生活为内容,让游客尽情感受乡村的田园野趣,真正得到心灵的放松。或怡然自得地与朋友品尝亲手采摘的瓜果蔬菜,喝酒聊天;或亲手干一些犁田、打耙、插秧、收割等农活,从中体验农民的劳动,分享收获的喜悦。如何充分利用融水的农业资源优势,把农家田、农家菜、农家果、农家林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开发成 “农家菜地”、“农家果林”等形式,以 “市民认种一分田”“教育基地”、“农博园”等方式,把传统种植蔬菜、瓜果和农作物变为市民和学生体验式的休闲产业,让游客在自然中释放心情,在参与种植中寓教于乐,在体验农事中分享收成,把田间耕作的过程变成一种全新的健康休闲方式。此外,如法国的葡萄园,在葡萄园和酿酒作坊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可以参观酿酒全过程,还可以自酿,且能带走自酿的葡萄酒,从而让游客体验到与在商场买酒不一样的感觉。发展休闲体验项目,应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主题鲜明的旅游项目,通过关注游客的体验,注重与消费者沟通,触动其内在的情感为核心增加旅游项目的附加价值,以达到让游客舍得花时间、金钱来换取体验休闲的目的。如望城可以借鉴革命圣地井冈山近年推出的红军体验式旅游模式:“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

二、加大旅游基础投资建设

没有规范就没有生命力,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化战略。目前,望城乡村旅游大多还局限于低层次的“农家乐”,以吃农家饭为主。存在内容单一、模式生硬、管理落后、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引导,以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加大财政导向性投入。不论是景点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单靠农民自身的投入既不合情理,也不现实。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导向性投入,在水、电、道路、交通、管网、电讯、标识、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方面,促进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出相关管理办法,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其中,要着重强调的是环境卫生,因为环境卫生对发展乡村旅游意义重大,却又容易被忽视。不少乡村旅游景点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乡村旅游就会失去魅力。因此,定期集中处理垃圾是非常必要的,而这没有政府的有效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政府还要制定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其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文明服务、着装整潔方面按标准审核,发给合格者个人上岗证;对从业农户的经营条件、外部环境、卫生设施、服务质量等进行审核验收,合格者则发给“旅游接待许可证”,并引导乡村旅游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以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化。

三、多维角度进行旅游宣传

没有开放就没有持久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除了政府的主导与支持外,开展多方合作、综合开发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望城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网络化程度很低,采用最多的宣传促销手段是发名片、通过熟人介绍等方式,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销售系统,没有横向和纵向的网络体系,与媒体、当地或周边大城市的旅行社、旅游景区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整体营销。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媒体合作。通过媒体搭建信息平台,强力推介旅游产品,特别是网络营销具有廉价、速度快、影响面宽、服务功能强、信息全面而又易形成个性特色的优势,更适宜乡村旅游的营销。二是加强与大的旅游景区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与旅行社合作。通过旅行社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包装,对游客的推介、招揽,实现景点与旅行社双赢。此外,开展与研究机构合作,挖掘整理民俗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品位,也很重要。

在营销手段上更要多元化,积极推进绿色营销,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提高了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更加重视绿色消费。绿色旅游的意识普遍增强,绿色旅游产品受到广大旅游者的喜爱。当地生产的土鸡、土鸭、蔬果等优质、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食品就受到广大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欢迎。乡村旅游是一种相对原生态的旅游方式,大部分商品正好满足绿色营销的概念。原始的劳作方式、无污染的农产品、新鲜的空气等,完全符合居于都市的人们疏解紧张压力的要求。跟家人朋友在游玩的过程中,还能深入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起到忆苦思甜的作用,乡村旅游体现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已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 绿色营销能够吸引国内外众多的城市游客。

主动把控网络营销,互联网的使用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营销方式的转变,旅游电子商务的崛起,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旅行社人与人直接交流的形式,网络为人们提供逼真的图像、声音,为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强大、广阔的销售宣传平台。乡村旅游业借助网络,与消费者沟通、发布产品信息、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利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节省大量的广告费用。融水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利用网络,把各旅游企业、单位的相关旅游信息联系起来,在第一时间实现快速营销,为旅游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营销渠道。

主打旅游体验营销,乡村旅游体验产品类型一般包括以下几种:①休闲型乡村旅游。在原有的棋牌、垂钓、游泳等常规娱乐项目的基础上,开发部分新兴项目。②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城区附近因为交通便利、环境良好,若配套设施跟得上,则将成为商务会议活动地点的首选之地。③民俗游乐型乡村旅游。主要以提供游客参观游览、进行参与性活动为主题的农业游乐园。④观光型乡村旅游。发挥特色蔬菜、新鲜水果、土鸡、土鸭的优势,结合当地茶园、鱼塘、农舍、河流、果园等自然资源,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农业环保等活动,提升整体旅游形象。⑤品尝型乡村旅游。利用丰富的食品资源,结合自身的饮食文化,开展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绿色食品旅游。

四、生态望城主导乡村旅游

无生态不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依赖性,尤其强调乡村生态环境的原生性。望城是长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达78.6%。一直以来望城区立足生态建设,建设“生态融水”,争创“国家生态县”目标,提出了“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的理念,近年来望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旅游及服务业、交通建设、竹木礦产资源管理开发等六大重点工作,生态建设的基础设施日渐“坚硬”。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必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对开发的限制和规划,使乡村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实现环境破坏最小化,开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控制旅游环境污染物总量,在环境功能区划下,通过能源结构调整、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实现节能减排等控制旅游区域环境污染。

五、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准

没有服务就没有竞争力。乡村旅游讲究的是体验,尤其强调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融水乡村旅游想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质建设就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旅游服务专业人员,要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高层人才队伍建设。组建涵盖相关行政管理系统、相关学术研究的专家队伍,为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当地乡村旅游实战型骨干队伍培养,逐步建立一支高层专业指导人才队伍;鼓励旅游行业高级管理人才以柔性流动等方式到乡村旅游点工作。

重视对于村民合作组织、村干部的培训。鼓励筹建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策划和决策过程中来,关注农民的需求表达、生产以及基础设施、旅游相关服务设施建成后的管理,提高各环节的绩效。县政府应适度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初期的作用,引导他们以基础设施为目标,引导农民做到内部合作、集体行动。此外,县政府有必要培训农村精英作为农民合作组织的领导人,比如村干部精英、经济精英等,使他们得到村民的尊重与信任,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成为当地居民的利益代表。加强技术培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当地居民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联合区域内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对村民进行各类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经济知识、农业信息产业化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对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农业技术知识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进行培训,以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专业大户和农民进行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陈巍,王洁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旅游的困境与对策[J].农业经济, 2013-03-15..

[2]谢小惠.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与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

[3]郑小艺. 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4]郑群明. 中国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特征及策略[A]. Proceedings of 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3) Volume 3[C]. 2013.

[5]Paliadelis Penny S;;Parmenter Glenda;;Parker Vicki;;Giles Michelle;;Higgins Isabel Rural and Remote Health 2012- PubMed期刊.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对策发展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区域发展篇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