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视阈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8-04-21易东
易东
摘要:STC(School to Career)理念包含了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学生个休发展、加强与企业界合作、课程整合等几个方面的内涵,这对我国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实现与世界最先进的职教理念的接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构建一个体现STC理念所倡导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在树立从学校到生涯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整合等方面做足文章。
关键词:STC理念;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主导当下美国职业教育实践与发展的STC(School to Career)理念一个最核心的内涵就是终身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而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的高职教育,应积极探究与构建以STC理念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STC理念的核心内涵
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生涯教育”运动以及90年代的STW改革后,最终在21世纪初步形成STC(School to Career, 从学校到生涯)理念。STC理念主导了当下美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STC理念的核心内涵包括了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加强与企业界合作及课程整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终身职业教育
“School to Career”中的“Career”內含着终身职业教育理念,关注个体一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而非狭隘地把目光局限于满足目前工作需要,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同时,让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相关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等,为学生一生中职业与事业的发展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民职业教育
STC理念延续和发展了杜威的全民职业教育的思想,强调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是面向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致力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致力于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度,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群体范围。
(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STC理念将职业教育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个体,当代个人主义思想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表现在:教育目标上学生个体发展目标凸现,这并非对国家目标、社会目标的否定,而是突出学生个体的独立身份、权力与价值,强调对学生综合才能以及创造性的培养,以能力和绩效为本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经验主义的方法,强调实践与经验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STC理念下对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STC理念对学生也就是求职者最重要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技能,具有统筹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系统操作能力、使用新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素质要求是由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技术快速发展、以“变化”和“不确定”为主要特征的世界。这种“变化”和“不确定”在就业方面的主要体现,一是就业机会快速变动。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既有大量的企业快速成长,也有不少的企业在倒闭与收缩,导致就业机会的快速变化,使就业者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二是就业技能要求的不断变化。
(二)对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职业教育具有专业多样性、类型和层次的多元性的特点,按照STC解决学生终身学习问题的做法,承担上述三步中每一步的教师都肩负着各自的使命。普通教育课程教师承担学生的养成教育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职责和使命。通过普通教育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搞好第二步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专业教育课程教师的任务,一是在定向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职场所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态度,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就业,适应职场的发展需要;二是在准定向的职业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领域(职业群)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能力和提供职业选择多种可能性满足就业或升学的各种需求;实训课程教师更多采用实践性的教学(培训)的方法,旨在通过现场或模拟职场的真实、逼真的环境,深化和拓展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模仿、操作、实践、制作产品的应用性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生涯的过渡。
(三)对课程体系的要求
STC的理念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强调从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实现从学校到生涯的理念实现过程中,就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造。
课程领域的整合主要包括:整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中、高职教育与职教后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为实现职业教育面向所有学生的理念提供实施框架,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的整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更有效地掌握工作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具有积极的作用。中、高职教育课程与职教后教育课程的整合满足了经济对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要求,同时改变了将职业教育视为终结性教育的传统观念,为选择职业课程系列的学生提供了与其他课程系列学生同样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还是直接就业。
三、从STC视角管窥现行高职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存在偏差
专业定位念头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满足企业需要。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两种偏差:一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作为目标。随着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深入,这种专业定位偏向的比重在不断降低。二是过分强调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务某一岗位或相关岗位群的单一技能型人才。
而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会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减少岗位设置,相应地要求员工要具有较为全面的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这种过分强调单项技能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和全面应用能力的缺乏,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师资水平与STC理念下教学需要存在差距
师资队伍结构及其整体素质与STC高职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教,未曾有过企业从业经历,教學过程中采用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存在欠缺。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多数高职院校聘请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任教师企业经历欠缺与不足,但由于要照顾这些兼职教师的正常上班时间,因此大都将他们的课程安排在周末或晚上集中授课,教学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种基于工学结合要求建立起来的兼职教师队伍作用的发挥停留在教学层面和指导学顶岗实习的居多,真正参与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乃至专业建设的不多,对专任老师的引领带动作用也相当有限。
(三)实践性教学的匮乏
现在实训教学一种很重要的途径就仿真模拟实训,而这种过分依赖仿真模拟的这训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导致学生技能训练机械化。二是导致实训过程程序化。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缺乏校企尝试合作的制度环境,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动力不足,担心泄露商业机密等因素,企业一般一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这些都难以满足STC理念的实践教学要求。
四、STC视阈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满足STC理念教学素质要求的教师队伍
STC理念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三步曲中,要使学习者获得一种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对工作与技能变化的适应能力,这需要有一支优秀的专兼结合、熟悉企业技能需求与市场变化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对高职教育的企业支持力度缺乏政策激励的宏观制度,单纯依靠校方探索建立两者之间的长效整合机制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应该是走出去与请进来双管齐下,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其中的主体和桥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集理论、实践、职业指导于一体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第一,学校要严格把进人关,将新进人员或引进人才的选拔重点放在相关从业经历和行业影响力上。第二,着眼于现有师资,立足长远,走出去培养双师能力。通过制度安排,分批选送青年骨干老师深入企业开展为期至少一年的生产实践,之后再采取不定期下企业的做法,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承担横向课题,为企业进行业务策划和咨询,探索建立教学与科技项目开发与运行机制,使教师专项技能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第三,找准兼职教师的角色定位。一是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与教学协作的作用,重点集中在岗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规格、行业产品知识及行业发展形势介绍等方面。二是对校内专任老师的培训任务。把企业相关实战专家请进校园,与校内专任教师结成一对一关系。
(二)加强课程整合,建立STC理念引领的课程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化,现货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强调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而且要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动向之一便是由学校到工作向学校到职业生涯变化。STC理念正主导着当前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成为一种面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心要在满足工作领域需要的基础上,转变到更加关注学生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上,即应采用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打破原有课程与学科界限,立足于企业真实需求,以有利于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立合理的专业群,对群内各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强化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加宽泛的基础。
(三)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符合STC理念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根据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除纯实践课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部分通识教育类课程,都应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安排相应的实训课时,实训课时既要训练基本技能,又要训练专业技能和综合性技能,将实践教学环节直接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
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在专(毕)业实习、专项实训、综合性实训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如知识模块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生涯设计、心理素质训练、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同时,选择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如顶岗实习、现场参观、学习考察、案例研究、实物演示、模拟实训等,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高起点地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联姻,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利用率高、辐射力强的一流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改善实习、实训条件,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顶岗”实训,实现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根据STC理念,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基于劳动力发展而非局限于具体技能培训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应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全过程,在时间内容上进一步整合企业资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这种理念具体落实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则要求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真抓实干完善实训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可以由教师发成立或直接引进真实的企业、公司,建立基于实战体验的全真实训环境。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学生将面对真实的客户、现实的谈判磋商和产品交易,这对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操作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实现从学校到生涯的质的蜕变。
参考文献:
[1]肖利秋,宋翎.基于STC理念对当前高职国贸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2期.
[2]王娟娟.美国STC理念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海外职,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