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企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思考

2018-04-21祝晓春

当代旅游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

祝晓春

摘要:本文是基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实践而进行的专项研究成果。现代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综合性、革新性和复合性的要求,应对行业变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互动原则,在充分理解岗位需求的情况下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使得学生“适销对路”,学生本人职业发展和专业建设中双双赢得比较优势。

关键词:酒店企业;人才需求;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有关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有12327家,按照星级酒店平均人员配比350~400人计算,星级酒店需要的人员数量达430—493万人。酒店行业仍是旅游业中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

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酒店用人需求大量增加。但最近几年通过对大部分酒店调查来看酒店的人事招聘相当困难,愿意从事酒店服务的人员很少。而且,酒店现有的员工流失也很严重。根据行业标准,酒店业最合理的流动率应该在8%左右,然而中国旅游协会对酒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酒店人员流动率达到了23.95%,部分酒店高达45%以上。为了解决酒店缺编的现象,酒店对员工招聘的要求越来越低,针对这一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根据统计,截止2015年,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连同高职)在校生5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2.6万人,合计旅游院校在校生为79.7万人。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很多酒店管理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仍然找不到理想工作,反映了旅游教育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

一、新时代酒店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一)酒店新业态的出现使得酒店对岗位人才的创新性和个性化要求提升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酒店消费已经从原来的小众“奢侈”享受型消费逐步发展为大众日常消费。酒店客源市场的变化使得酒店对目标市场的把握需要进一步精准和差异化。酒店行业呈现了经济型、会所型、公寓型、主题型特色,这使得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全新的要求——创新性和个性化。而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多以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盲目追求所谓“高大上”的人才培养理念,忽视了现代酒店市场的实际人才需求现状。

(二)酒店对现代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和加快,我国酒店业在飞速发展的态势中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等提出了符合时代特診的要求。标准化管理和服务已经不是现代酒店业竞争的核心,由于行业细分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品牌特色简历、信息化程度、国际化水准等科学管理提上日程。管理工作已经不再完全是大众化产品复制、人力资源管理等传统管理工作,而需要更具有创意理念、品牌视野的职业管理人。大到酒店的发展定位、融资投资,小到酒店产品独特性设计开发、区别定价策略等都需要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手段科学制定。对酒店人才的需求也向高端化、信息化和知识复合性要求上。

(三)酒店的跨界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员工的忠诚度和业务创新以及拓展度的要求极高

不管在任何行业领域,实现跨界的融合,都是一场由思想意识改变而引发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颠覆和重建的时代,跨界融合正在成为企业摆脱传统商业模式禁锢的优质路径。跨界不存在大企业小企业,只有没有跨界思维的企业,实践证明,一个小的酒店、餐饮仅仅靠一个跨界免费的点子就能一天收入超过十万。现代酒店已经不能依托单纯卖客房来赢得市场地位了,而是需要整合资源,通过“卖生活方式”来获取比较优势。创造以体验和分享为核心的产品兴奋点、以触及游客痛点的思维方式联系他们的情感、通过新媒体、高科技手段扩大游客圈,同时解决合作平台问题等,这些新兴酒店业态融合,对员工的复合能力素质要求提到空前的高度,员工的职业忠诚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基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作为酒店行业“新鲜血液”提供者,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必须从行业发展的高度审视专业建设发展方向以及围绕这一理念而需要进行的相应教学改革。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决定专业教学团队、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条件手段、实训课程设计、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锁定极为明确,即为高星级酒店输送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具体而言是以四星级酒店及以上级别酒店作为人才输送的平台,按照这一级别能胜任其主要功能部门(以对客服务为主要特征)岗位的人才以及部门领班等基层管理者。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已毕业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就业选择在酒店的毕业生,99.9%可以找到酒店工作,坚持在酒店工作的学生,有高达80%的学生可以在工作2~4 年内达到基层管理者的位置。

(二)整合专业教学资源,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科学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用人要求,我们整理出如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指针:

第一,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平台式课程体系建构。

酒店行业是一个对人才复合性技能要求较高的产业。纵观兄弟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几乎都强调了专业课程的概念,而鲜少人文素养课程的重视,或人文类课程的比重不大,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从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两大平台构建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的课程比重高达52%。这里的基本素质就是非专业特性的通识课程等涉及人文素养养成的课程,例如《涉外礼仪》、《演讲与沟通技巧》、《办公自动化》、《民俗文化》等。这些人文类课程的增设或学时的增加,都是希望学生在宽口径就业和综合性能力素养要求的酒店岗位工作中,能够胜任且表现突出。

第二,实操类课程比重加大。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输送是到行业“一线”具体从事对客服务接待的工作,因此学生在求学阶段,需要对其动手能力予以强化,对其职业技能的养成形成习惯和感性认识。因此,专业课程中的管理类课程缩小比重,而强化实操类的课程,甚至部分与酒店岗位密切关联的课程集中在实训室进行。例如《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水知识》等,我校酒店专业学生是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上述课程的学习,学生采用边学边做边练习的方式掌握课程要点。而对于偏重管理的非业务类课程《旅游经济学》《酒店财务管理》等予以删减。

(三)以成果导向理论为指导,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成果导向教学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最早于1980年由Spady等人提出。现代高职教育推崇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OBE的最直观的体现之一。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该模式的中心是学生,以学生为教学焦点,学生最终的习得是成果。OBE教学模式与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差别较大,但是却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当然也契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是参照该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将学生的技能养成和素养累积作为教学的目标,在课程的进行中,不断切换教学主体,切实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以酒店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如前所述,现代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呈现“进阶式”态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酒店数量增加的同时,高星级也在不断地提升。岗位人才的复合要求是行业的基本现状。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不可以偏离这一行业现实。

因此,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与合作酒店企业共同商议的结果,酒店行业嘉宾会对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课程目标的制定提供行业的专门指标和标准,帮助我们把关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的“出口”达到行业的现实要求。

(五)“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打造

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正是在这一理念下,秉持“双师结构”的要求打造师资队伍,在教学团队中,聘有酒店行业资深管理者(总经理两名)作为客座教授和专业导师,不定期为学生提供专业讲座和人文知识宣讲;团队中还聘有为数众多的兼职教师作为实操和实训类课程的主讲教师,并依托这些兼职教师的资源,将实训类课程安排在其工作的酒店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赢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六)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之一,也是专业建设质量体现的重要保证。但是并非所有的实训基地都能够为专业人才培养助力。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校内深挖“多功能”,校外拓展“多维型”。

所谓多功能型,指的是学校的实训基地不仅仅是实训课堂,而且是学生技能养成的主战场,而且一体多用,既作为学校的专业教学场所,也是体现专业特色的运营场所。学校内的餐饮实训室现在不仅可以满足中西餐、酒水等课程教学需要,还是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室”。学生在非教学时间段,在实训室烹煮咖啡,出售花卉盆栽等,由学生经营“清吧”的方式发挥校内实训室的多功能;所谓多维性校外实训基地则是让校外酒店企业成为学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乃至就业的场所。在学生校内教育过程中,酒店全程介入,并将部分课程放置在校外合作酒店进行,让学生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及岗位职责,酒店也通过介入式管理,选拔符合其需要的人才。

三、后记

基于酒店行业要求,做好從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和素养培养是我们持之以恒的贯彻原则。但是目前我们对酒店行业的调研中却发现了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酒店岗位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是一线技能型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调研结果显示酒店行业对服务人员的需求占比63.4%,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占比43.9%,对营销人员需求也大,占比39%。酒店对人才学历的要求总体不高,酒店认为最受欢迎的学历是大专 (占比79.3%)。酒店对人才年龄要求以青年为主,认为最好用的人才年龄段是26~30岁 (72%) 。酒店对人才的性别倾向要求不高,认为无所谓的占57.3%。

这些数据说明, 酒店行业最需要的是服务水平高、年轻有活力的技能型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基层管理者, 对学历要求不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受到酒店的欢迎和青睐。这样的现实情况,可以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信心和利好消息。

第二,社会对酒店从业者的偏见,岗位工作的繁重,青年从业者的个性特征等造成行业人才流失率高、人才缺口大。

项目组搜集的调研数据发现酒店员工招聘现状是:58.5%的酒店认为基本上可以按需招聘到人;34.1%的酒店只能招到一部分。而在人才使用方面:三分之二以上的酒店认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占比68.3%) 。对于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现状是否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认为不太满足的占34.1%。

从中国旅游协会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饭店员工流失率达23.95%,部分酒店甚至达到45%以上。酒店业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困扰,与此同时,酒店对现有毕业学生和实习生普遍不够满意。造成酒店人才流失率高的原因很多,这里除了上面所述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服务也从业者的职业偏见等客观原因外,学校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强、人文素养知识普及不到位有重要的关系。这些需要学校教育者从源头予以把控。

第三,酒店行业的“跨界”拓展趋势,对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校开展的实训室多功能行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拓展项目,都是在为这种“跨界”经营的现实做校内的尝试。学生通过自主经营、自我创意来理解工作的要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深度理解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在未来从业中从容应对岗位“跨界”要求和综合素养的客观需求。让学生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比较竞争优势。所以,教育者的身份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要有革新的意识和开拓进取的职业使命感。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
基于小麦全产业链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基于人才需求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施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途径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