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出驱动理论下大学日语翻转创新学习

2018-04-21安习习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6期
关键词:日语驱动大学

安习习

摘 要: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导下,把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拓宽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融合在输入、输出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输出驱动理论;日语创新学习

本论文是省级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名称:输出驱动理论下大学日语翻转创新 项目编号:201610959040。

一、输出驱动理论的概念内容及其理据

输入假设作为一种语言习得理论,它指出:要实现语言习得,就要保证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完全理解。需要输入涵盖一种语言项目,它高于现有的语言能力,就是目前众所周知的“i+1”理论。语言习得不一定要包括语言输出。针对这个问题,Swain在1995年阐述了“输出假设”,它表示语言输出不但可以增加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语言输出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比如假设检测、元语言反思、注意、触发功能。在语言输出的时候,练习者就会反复的修正以及检验对语言输入的认知,这样一来,语言输入就实现了吸收。

200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内涵文秋芳教授针对当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种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提出的。它包含三个子假设:(1)从心理语言学方面来看,输出较输入对外语技能的提高驱动力更强。(2)从职场外语的需求来看,提高学生输出技能(听、写、译)较提高学生输入技能(听、读)更具社会效应。(3)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以输出为引导的综合教学法较单项技能更为有效,也更契合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1]。简言之,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其实是为用而学,以用带学。该理论强调90后大学生拥有多年的外语语言知识的沉淀与积累,已经不再适应单纯的输入教学,急需语言输出的驱动,促进其外语产出能力和习得效率的提升。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一直在“输入假设”理论的影响下强调语言的输入忽视语言的输出。课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以课本为中心,让学生弄懂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精讲语法规则,强调知识体系性和规范性的传统教学。不论院校水平高低、学生的质量如何,都采用固定的几套教材,在有限的时间内仅仅围绕着课本,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连贯表达。这种输入为主输出为辅的理念是否适应灵活多变的社会需求是当前高校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输出驱动理论对大学日语学习的影响

(一):输出驱动理论的对大学日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对知识具有饥饿感和挑战感,以往的输入为主的授课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甚至让他们有抵触情绪。课堂上我们应当改变原有的授课模式,强调输出带动输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势利导,激发学习语言类大学生的语言输出欲望,正好符合了当代大学生的猎奇心理。

符合社会对大学日语教学的需求。听、说、读、写、译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后,需要展现的必要的沟通输出技能,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的大学日语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输出能力的培养,符合未来职场的需要,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并且大部分学生学习日语出于兴趣或是工作需要,用四年时间想要提高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谈何容易。利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利用输出带动输入,用学结合,利用课后时间带动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盘活原有知识,扩大表达性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二):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

(1)听说结合: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听说能力较差,学生在口语课上经常“无话可说”,从而变成了哑巴日语,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我们要利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教师在口语课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创造轻松愉快的语言输出氛围鼓励学生说英语,为学生创设明确内容的输出内容,有利于学生课前积极的输入内容。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确定与课堂吻合的材料,课前进行展示。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日语短剧,自编自演,“创造”台词,用自己所学语言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做中学”。这些方法能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中,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内容的编排、反复的操练和修改,全方位增强日语技能,提高日语语言输出效果。

(2)读写一体:在阅读课上,教师设计好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回答,激发学生日语输出的主观能动性。在课文的总结阶段,可以设计与课文相关、贴近生活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教师在阅读课上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传达的内容信息,让学生注意并写出可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的正确表达方式如措词、句子形式等。另一方面,写作是输出技能的一种,可以检验学生对于阅读输入过程中的词汇、句式等语言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写作输出為导向的训练中,强化在阅读中习得的语言形式的输入,促进阅读输入内容有更为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有文章可读、文化可品,有知识可学,有内容可写,有思想可表,有范文可依,有技巧可循,真正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有了读写课内容及形式上的语言“输入”作基础,学生在听说课上就更容易听得懂,说得出。在学生进行了“口语”输出以后,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将陈述或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进行书面表达练习。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日语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渗透,恰好弥补日语学的少、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练习语言输出的要求等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日语角、日语短剧比赛、日语电影配音比赛、日语歌曲大赛、朗诵比赛等。如日语戏剧比赛,教师在前期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边看故事,边记要点,经过一定时间的排练再进行比赛,可以充分锻炼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组织能力,继而将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及时输出,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技能。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导下,把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拓宽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融合在输入、输出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语言学习一方面要学会利用语言材料建构话语,表达思想,另一方面要从话语中学习新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的翻译课程模块的输入与翻译技能的产出,构建学生独特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更规范的输出。“输出驱动假设”凸显输出,并不是不要输入,也不是认为输入不重要。毋庸置疑,输入对学生的日语学习很重要,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一系列的听力活动,能够不断地接触日语,获取日语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大学日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理念要改变、要创新,坚持以输入为前提、为条件,以输出为目标、为终结。输入服务于输出,并要凸显输出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提倡翻译过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参与过程,评价过程,不断获得语言输出的驱动力。坚持强化以学生的输入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应用输出为翻译教学目的,将学与用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输出驱动理论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能在外事、经贸、金融、日资企业、文化、教育、科研、港务、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同时兼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思想品德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日语专门人才。从职场需求来看,提高学生输出技能(听、写、译)较提高学生输入技能(听、读)更具社会效应。鉴于此,大学日语教学目标定位应侧重学生输出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目前,部分高校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修订本》。该套书供学生听、读和讨论的材料与生活密切关联,但非学生知识框架里的日常生活话题。教材中的内容突出了趣味性,体裁以小故事、对话为主,非信息性较强并有适度抽象思维的人文科普学术文章。

这套教材适用于通用日语教学,供学生打语言基础之用,不能满足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如果作为通用日语教材,该书还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教材中供学生自由讨论的练习比重太小。听、读、词汇、语法所占比重太多。第二,基本没有让学生表达的练习。这种设计显然没有以“输出”为引导,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不符。如何编写出一套或数套符合“输出驱动假设”理论、适合我国目前对日语人才需求的教材,应当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教学方法

部分大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基本包括以下几种1.小组讨论;2.讲授单词和语法;3.复述;4.概括大意;5.对话。不受学生欢迎。大学日语教师仍然有根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来改进教学方法的空间,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语言输出”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际上,我国大学日语授课方法大部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实施大班授课,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讲解语法和词汇知识,然后学生对所学句型和语法进行练习,最后学生根据模仿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教师通常占主导地位,很多时间用于讲授语法、词汇及句型,每位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并不多,师生互动机会更少。

(四)、教学评估

测试对教学具有反拨作用,是教学的指挥棒。我国当前各种日语测试,注重的还是对语言输入和语言形式的考核,很少有对真实语言输出的考查。一些学校、教师在期末口试前将口试考题告知学生,考试时间为3至4分钟。有的学生先把话题内容写下来,然后背诵;还有的学生直接使用参考书上的答案进行背诵。这种考评方法和测试标准其实很不严谨,学生口试仿佛是在走过场,谈不上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此的测试无法考量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学生的口语学习不是“输出驱动”,而是应付考试。大学日语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四、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一直在“输入假设”理论的影响下强调语言的输入忽视语言的输出。课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以课本为中心,让学生弄懂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精讲语法规则,强调知识体系性和规范性的传统教学。不论院校水平高低、学生的质量如何,都采用固定的几套教材,在有限的时间内仅仅围绕着课本,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连贯表达。很多高职学生学习日语十多年,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日语词汇及语法规则,但是在入职后日语交流却存在很大的障碍,阅读日文资料也存在困难,有的甚至收发简单的邮件都要斟酌许久。这种输入为主输出为辅的语言教学理念是否适应灵活多变的社会需求是当前日语专业人士值得思考的问题。

大学日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大学日语的学习走出校门终归要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运用。文秋芳教授输出驱动理论指导下,综合技能法和教师辅导渐减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以输出驱动理论假设为指导,运用文秋芳教授的两种教学方法,大学日语教育应从学生的学业需求、社会需求、学科需求的角度出发,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使教、学、用三者有机结合。

自2008年以来,国内学者对输出驱动理论假设应用于语言教学进行了多方面分析,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

1输出驱动假设虽然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研究,但相对来说对日语的研究力度不够大,总体质量不高。

2研究方法偏重于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较少。

3输出驱动理论的研究对象获得的研究力度不够均衡。

4研究内容范围较为广泛,但比较分散,尚未建立起紧密的体系。

与原教学模式相比,输出驱动理论下的大学日语翻转创新学习,是逐渐上升的新的教学方向,面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成果上的挑战。需要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

同时,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也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二者间寻找平衡,逐渐形成完整、紧密的教学體系。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学习能力并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乐趣,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是输出驱动假设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证实其真实性和可行性,但现有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进和提升。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提升研究质量、建立健全理论体系并开展范围更广阔、力度更均衡、方法更科学的教学实践,并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日语学习道路。■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2]吕岩.“输出驱动假设”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报,2014,(12)

[3]张敏.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

[4]戈国梁.“输出驱动假设”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6).

[5]王雯秋.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5).

猜你喜欢

日语驱动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