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漳州
2018-04-21
中华手工 2018年4期
上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电影制片厂邀请布袋木偶表演大师杨胜、陈南田,使用徐氏木偶雕刻的第六代传人徐竹初雕刻的木偶,共同录制了一系列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经典剧目。时隔半个多世纪,这些珍贵的影像在中国国家博物的“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上,再次呈现于大众眼前。表演者用五指操纵木偶,将《大名府》《虞姬别》《雷万春打虎》等经典剧目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段精彩的漳州布袋木偶戏,除了表演者灵活的手上功夫,唱、念、做、打等唱腔的配合外,更离不开形象生动的布袋木偶的制作。布袋木偶仅以头部、手掌、脚的雕件和精致的服饰组成。因此,木偶雕刻對人物形象的呈现乃至最终表演艺术效果的呈现都至关重要。
徐氏家族木偶雕刻是漳州木偶雕刻的典型代表。第六代传人徐竹初做的木偶,融合了传统戏曲、佛道教等的造像元素,将人物表情细节进行夸张,以形写神。儿子徐强在继承“以形写神”的精髓基础上,发展出装饰性强、更具艺术冲击力的新造型。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示徐氏父子的每一件漳州布袋木偶作品的特点,策展团队特邀传统戏曲专家,针对每件木偶的人物形象进行展陈动作设计。
这次展览共展出徐氏父子约300余件(组)布袋木偶作品,美猴王、刀马旦、关公……个个生动鲜活,颇具艺术张力。在观看了漳州木偶戏的表演视频之后,再去欣赏这些作品,会更好地理解到徐氏父子的漳州布袋木偶作品的精妙之处,以及漳州布袋木偶的艺术神韵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