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功底决定国画家境界的高低
2018-04-21程大利
老年教育 2018年4期
□ 程大利
《书扇页》明.董其昌 纸本 38cmx53cm
当代书法是时代的写照。在当代,不缺书法教育,不缺理论研究,不缺群众基础,也不缺市场(虽然没有达到民国前的状态),唯缺艺术,缺这门艺术应有的高度。整体水平较前代为差,更遑论与古典书法并提。
就艺术论,当代书法不缺创新,不缺形式,不缺个性,甚至不缺技术,总之,不缺时代精神。缺什么呢?把今与古对照。大多数书法家的作品缺文心,缺静穆,缺苍古,缺拙朴,缺内美的力量,缺诗意的气息和格调,因此,也就缺了境界。
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书风。在今天,静穆和散淡与时代不相融。静而远、淡而深的旨趣,与世风脱节。快节奏的时代特征抵制着书法的“慢”功。再加上近百年来对传统的抨击和近10年来对“国学”跟风的热捧,都是对书法要命的伤害。19世纪下半叶出生的马一浮留学美国回来,中西兼修,有“国学大师”之称谓,他的书法观是“书法须古,方能入雅;多识古法,自具变化”,“变不须刻意,意与古人合,写出己心”,提倡笔墨之外的学问积累和艺术修养,达到神悟古人深玄之趣的境界。如此看来,今天的书家离古人太远了。
西洋画和中国画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两棵大树结出不同的果实,两条大河各自入海。20世纪的怪事是,中国人看低了中国画,非要以中西融合为出路。中国画变得不中不西,成为今天的时代特征。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画的魅力在于以书法线条营造境界。若以造型的再现本领论,油画、水彩完全可以取代中国画,而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是因为它以书写性为支撑,也即它本身含有书法趣味。
中国画之外的所有画种都可以与书法无关,唯独中国画,离开书法也就离开了书写性的本质和灵魂。所以,书法功底决定着国画家境界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