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做魔术师(中班)

2018-04-20祝晓燕吴艳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纸袋城墙魔术

祝晓燕 吴艳

设计意图:

孩子们特别喜爱魔术表演,也十分崇拜魔术师。“魔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魔术到底有什么奥秘?”孩子们对魔术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熟悉且喜爱的“魔术”,引导他们通过看魔术、变魔术、猜魔术、做道具等,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发现魔术中的小秘密,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并感受魔术带来的快乐。

目标:

1.通过看魔术、表演魔术,产生探究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2.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大胆表演,感受魔术带来的快乐。

准备:

1.“纸袋花箱”“爱心魔术”“听话的耳朵”等魔术中用的道具,“听话的耳朵”的制作示意图,不同动物头像图若干。

2.“城墙”魔术纸,幼儿自制“听话的耳朵”用的材料,剪刀,彩笔。

过程:

一、欣赏魔术,产生兴趣

1.分享经验,产生对魔术的兴趣。

师:大家好!我是艳艳魔术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知道魔术是什么吗?

师:看魔术表演时,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魔术师用聪明才智,并借助一些道具和手法,抓住观众的心理,把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让大家感到非常神奇。

2.观看教师表演魔术“纸袋花箱”,感受魔术的神奇。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个魔术,现在就请大家见证神奇一刻。(教师表演魔术“纸袋花箱”。)

师:(拿出一个很平常的纸制礼品袋)你们看,这是什么?(纸袋。)

师:对,这是一只很平常的纸袋。纸袋中有东西吗?请你来摸摸。(几个幼儿将手伸进纸袋摸一摸。)

师:有东西吗?请大声告诉大家。(没有。)

师:现在请小朋友睁大眼睛,我撒些魔术粉进去,纸袋中就会变出神奇的东西来。(教师表演魔术,拎出一小箱花。)

师:哇,变出了闪闪发光的花。

师:还要变吗?看纸袋中有没有东西?(几个幼儿摸纸袋后,教师又变出一箱花。)

师:你认为还会有花吗?(幼儿猜想。)

师:许多小朋友说没有了。

师:哎哟!确实没有了。(教师边说边将手伸进纸袋。)

师:也许……我撒些魔术粉进去就又有了呢!(教师边说边变出了最后一箱花。)

师:怎么样,神奇吧?来点掌声吧!谢谢大家!

(析:活动一开始,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瞬间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接着,教师通过谈话“什么是魔术”以及让幼儿表达观看魔术的感受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明白什么是魔术,为后面环节的开展做铺垫。最后,教师三次表演魔术“纸袋花箱”,让幼儿现场感受魔术的神奇,产生探究魔术奥秘的欲望,并对学习变魔术心生向往。)

二、探索奥秘,尝试表演

1.观察教师表演“拉动城墙”。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平常的东西都能用来变魔术。

师:看,这是一张纸,像什么?(像很结实的城墙〈见图1,图2为其反面〉。)

师:看,我的这只手里什么也没有吧?(教师边说边出示右手。)我要用我的魔力在空中拉动城墙。你们信吗?(教师表演魔术“空中拉城墙”,见图3。)

2.猜想“城墙是怎么会动起来的”。

师:为什么我能拉动城墙?是我真的有魔力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呢?请你猜猜看。(幼儿讨论后回答。)

3.探究“拉动城墙”的秘密。

师:城墙反面有什么?(幼儿观察反面,发现反面的小纸片是这张完整的纸折过来的一部分,见图4。)

师:哪个关键动作起作用了?(教师用大拇指拨动后面的小纸片。)

师:为什么要做“拉”的动作?

师:(小结)城墙之所以会动,其实是因为这只手的大拇指在拨动后面的小纸片,用力让城墙往下弯,另一只手做假动作是为了迷惑大家,给大家一个错觉,以为真的是另一只手在空中拉城墙。

4.尝试表演魔术。

每个幼儿拿一份道具练习“拉动城墙”,然后集體表演魔术。

师:现在,请你们把刚学会的这个魔术表演一下。表演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手势,把纸放平,还有千万不能泄露奥秘哦。

(析:该环节中,幼儿通过观察、猜想、探究,发现“拉动城墙”的秘密,初步接触魔术,学习变魔术,体验成功感,初步树立表演魔术的自信心。)

三、自制道具,拓展“魔力”

1.了解活动要求。

师:小小魔术师,你们太棒了,给你们鼓掌!魔术师不但要会表演魔术,制作魔术道具也是魔术师的看家本领哦。接下来,我要请你们来制作一个魔术道具。看,这是什么?(出示兔子头像图片,见图5,图6为其反面。)

师:怎样可以让兔子的耳朵动起来?怎样才能既让兔子耳朵动起来,又让别人发现不了兔子耳朵动的奥秘?

2.观察和发现“听话的耳朵”的秘密。

(1)观察“城墙”和“听话的耳朵”的相同之处。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兔子耳朵”和“城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见图7)。(教师同时出示“兔子耳朵”和“城墙”,让幼儿对比观察:“城墙”的两边是高起来的,“兔子耳朵”也是高起来的。)

师:我们可不可以借鉴刚刚“拉动城墙”魔术的方法让兔子耳朵动起来呢?试想一下可以怎么做。(幼儿猜想,个别幼儿尝试。)

(2)观察图示,理解、学习道具“听话的耳朵”的制作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会动的兔子耳朵”这个魔术道具的制作有几个步骤(见图8)。

师:谁来说说每一步怎么做?

师:第一步画兔子的头和耳朵;第二步把兔子耳朵靠里面的一边分别用剪刀剪开,但不能把这部分从纸上剪断;第三步把这个剪开的部分折到背面。这样魔术道具就做好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讲解图示,并请个别幼儿操作。)

3.尝试自制道具“听话的耳朵”。

师:现在请你们都去试一试。桌上有两种材料,一种是已经画好的动物头饰,你只要剪下制作就行;还有一种是空白彩纸,如果你想自己画或者做不同动物的听话的耳朵,可以用空白彩纸。赶紧去试一试吧!(幼儿尝试,教师提供不同动物的头像图供幼儿参考。)

(析:从表演魔术到制作魔术道具,教师顺应了幼儿的兴趣。虽然制作魔术道具对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由于在前一个环节幼儿体验到了成就感,他们的探究欲望及自信心空前高涨,他们会对比观察“听话的耳朵”和“城墙”,发现两者的相通点,并迁移“拉动城墙”的经验积极尝试。另外,教师提供的两种不同的材料可以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自主选择。)

四、互动表演,分享快乐

1.互动表演魔术“听话的耳朵”。

(1)师幼共同探讨怎样表演魔术。

师:魔术道具制作好了。除了有道具还要注意些什么,才会使表演更成功更神奇?(表演“听话的耳朵”魔术时,除了要掌握背面的奥秘外,还要有熟练的手法。所以要注意速度、手法以及做一些假动作。)

(2)幼儿互相表演和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互相表演一下魔术,看谁的表演最神奇。

2.教师表演“大爱心”魔术,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师:请看,这里有几颗小爱心?(3颗。)

师:爱心和海绵球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呢?(教师边出示海绵球边表演。)

师:啊,变出了一颗大爱心。许多小小的爱心在一起就会变成大大的爱心。

师:是不是很想知道“大爱心”魔术的奥秘?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魔术知道了魔术本身是没有魔力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能发现魔术的奥秘。如果你想知道大爱心的奥秘,就请你开动脑筋去创造一个魔術,然后来和我交换“大爱心”魔术的奥秘,好吗?让大爱心来亲亲你吧!(教师用“爱心”逐个亲孩子:“让充满魔力的爱心亲亲你,让你变得更聪明!”)

(析:在表演“拉动城墙”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探讨怎样可以让魔术表演更加成功、神奇,更具挑战性。比如,熟练度、假动作、逼真的表情等都会给魔术表演加分,幼儿的表演在注意了这几点后更显成熟和自如,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魔术的魅力。对于最后的“大爱心”魔术表演,教师并没有揭秘,而是留下悬念,以便幼儿延续探究的兴趣,在生活中探索、发现甚至创造,给幼儿种下一颗喜欢探究的种子。)

延伸活动:

1.在科学区投放有关材料,供幼儿制作道具和表演魔术。

2.制作“魔术师日记“,记录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猜你喜欢

纸袋城墙魔术
城墙边做游戏
时髦显瘦的纸袋裤,让你拥有细腰长腿时尚君
城墙外边
吸管悬浮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庞大的魔术联盟
变废为宝的“魔术”
小小魔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