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晋中寺庙木雕装饰画的风格特点
2018-04-20唐亮
唐亮
摘要:历史飞速发展,许多曾经发光发亮的事物都随着历史的大河而被淹没,历史的长河是冷酷的,但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是永存的。在那个没有现代设备的古代里,不仅用火与土创造出了陶瓷,还以手法与木头创造出了木雕,流传至今,不管是皇家殿堂中的龙飞凤舞的皇家木雕,还是民间的清新淡雅的花草木雕,还是寺庙当中包含寓意的佛教木雕,它们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向后人表述出古人的智慧结晶。在晋中寺庙里静静的树立的许许多多的木雕,它们不仅仅是让后人们去观赏,更多的是让后来的观赏者们爱护。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多少古人智慧的结晶,都被淹没不见,木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深意。
关键词:晋中寺庙 木雕 装饰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85-02
在装饰画中,木雕装饰画是比较特别的类型,它自身具备木雕的的技艺,又必须兼备装饰画的优势。在现代社会,木雕装饰画已然成为现代环境装饰的新型趋势,并且商业价值巨大。在古代木雕中,木雕包含的寓意不仅仅是木雕的技艺,更多的包含其中事与物,给观赏者更多的呈现出一个观赏性的事物。
在我国,木雕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木雕就已经分为了许多流派。在众多流派中,山西木雕可谓独树一帜,它不仅简约大方,其中更具深意,其中寺庙木雕当中造型不多变,但是都包含深意,在宋代,甚至有“无宋木不成棺”这一说法,由此可见宋代山西木雕是多么的顶峰。
而从古流传至今的木雕当中,山西木雕现在还保存完好,能让后人们所见到的大部分已都是明代的产物。从大体上说晋中寺庙的木雕风格特点,造型简单大方,多数其中包含深意,雕刻线条简约却不失深意,雕刻手法力度为主,在雕刻中主要是以简练的线条为主,给观赏者留出巨大的想象空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晋中寺庙木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生活中人民感受到與传统文化密切联系的表达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有较为深刻的影响,它主要表达的是人类的生活技能方面及其生活经验方面和精神层次的方面。在当今社会,身体和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非遗在滚滚历史长河和当今社会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慢慢随着潮流的发展,很多非遗都变成了所谓的物质化。在非遗中应该保持它所具备的非物质化的文化精神,这是民族祖先所留下的遗产中最宝贵的东西。
“非遗”具备巨大的文化底蕴,大多都是祖先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对自然和心情状态以及命运的表达,是满足人在生命中的精神状态中的所求,是祖先经历了命运的坎坷曲折及其智慧的升华,而保留到现在的智慧结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因为它外表多么光鲜亮丽,多么引人注目,而是因为它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二)木雕的发展历史
木雕早先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时候的木雕仅仅只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行为,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其渴望,木雕才慢慢的变成了一门艺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各朝各代的时代交替,木雕在宋代可以说是经历了更新及其传承。在宋代时期,制作木雕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了比较细密的木材,善于将木雕保存及其传承;在元代,随着国土的扩大及其海上贸易的飞速发展,增加了许许多多的木材种类,很多硬质木材也用于了木雕;在明清时期是木雕的一个辉煌时期,至今保存完整及其具有很高观赏性的木雕大多都出自这个时代。
木雕在众多民间艺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木雕原本是从木工中脱离出来的一种手工艺术,更多表达在创新和创作上。木雕种类有很多,代表性的有圆雕手法、根雕手法、还有浮雕手法等。大多数木材都可以作为其材料,一般都选用比较细密的木材作为基础。
在许许多多的艺术分支中,木雕的作品必不可少,木雕起到的装饰作用也不是其它种类的艺术可以替代的。它能更加直观的给人们一种观赏性,还有一种深化其中深意的手法。在木雕中,每一件木雕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工艺品。在人们欣赏木雕作品时,并不仅仅是感叹于画面的美感以及雕刻的手法,更多的是画面所带给人们一种想象的空间,一种故事的寓意。
晋中寺庙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在宋元年间达到巅峰,例如晋中榆次著名的大乘寺,建与北宋年间,因为明代所保存大乘经而闻名,随着寺庙的兴盛,随之而来的寺庙中的木雕也跟着而广泛流传。
其中在寺庙木雕中,晋中寺庙木雕秉承着简约风格,简单易懂,并以其中含义为重,除了木造像(佛像)以外,其他多以动物和花草为重,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二、晋中寺庙木雕装饰画的风格特点
(一)与国内其他地区木雕的对比
相比较而言,晋中寺庙的优点在于简单大方,通俗易懂,而且刀法有力,干脆利落,着重表现其内在事物;缺点在于,细节方面有些缺失,木雕种类缺乏精美程度,但是却表现出一种深化禅意的主题,让木雕在装饰中充满一种祥和的感觉,可以增强美感的感染力,使其更加具有观赏价值。
在晋中寺庙木雕中,当时木雕作品的产生是每一个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作者将故事和手法融为一体,把当时的人文和社会理念,融入每一件作品当中,也把他们想要表达的愿望雕刻其中,并包含各种观点。
(二)晋中寺庙木雕纹样及其寓意
木雕纹样有人物、花树、神兽、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以及各种图案等,其中回纹中主要表达的是云纹样,人物大多以佛教人物为主,花树大多以荷花、文珠兰、菩提树、高榕为主,神兽主要以白象、神鹿为主,文字主要以梵文为主。
晋中寺庙木雕其中的寓意,大多都是佛教中的禅意,木雕本身所蕴含的是佛教想向世人所表达的禅意。木雕中最多的是以佛像,神兽及其花草为主。其佛像中代表的理应是释迦牟尼佛,它所表现的寓意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含义,在释迦牟尼成道后,可以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现其深意就是要心静。神兽中有白象及其神鹿两兽,其中白象的寓意是专注的心以及大彻大悟的感悟,它本身就是一种禅境界。花草中以菩提树和荷花为主,当年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感悟禅道,最终感悟到禅意中的道理,直到现在,很多僧人还在菩提树下感悟禅意,它所代表的就是觉悟的含义。
三、晉中寺庙木雕的雕刻技法及其表现形式的传达
木雕当中存在许许多多的雕刻技法,例如:圆雕技法、浮雕技法、通雕技法、阴雕技法、透空双面雕技法、镶嵌雕技法等。
在木雕方面,以木雕作为景观,更加直接的向人们表达出其中的佛教理念,可以说木雕更加深入人心,因为它更加直观。更能直白的把佛教文化传达给人们,使人们可以理解其中的故事。木雕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时代感的艺术品,其中包含着不同时代的佛教理念及当时的人文思想,在进行木雕创作时更能融入进去的是当时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表现了一种生活的本质和佛教的意境。利用木雕表现出佛教文化的精神魅力,并上升到精神层次的追求,让人更加感受到其中禅意的精神魅力。
四、晋中寺庙木雕在当今时代发展所遇到的困境及其今后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今飞速发展及其科技感的时代,手工木雕的发展确实让人担忧,这不仅仅是一种雕刻手法的担忧,更是传承人的担忧。各种机械化木雕的兴起,随之带来的就是手工木雕巨大的弊端,手工木雕具有耗费时间长,并需要多人合作。这两点是其中巨大难题,一个手工木雕工艺品的问世,从图纸到雕刻再到打磨,全是人手工制作,短则需要几个月,长则需要几年,在光阴飞逝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耗费时间,使其手工木雕岌岌可危。再者说一个大型的木雕作品问世,并不只是区区一人之力就可完成的,其中需要多人甚至上百人的努力,而且手工木雕大多都不能达到量产的目标,只能完成一个,这也是巨大难题之一。
在今后传承与发展中,政府首先应该大力支持并保护手工木雕这一艺术手法,因为与机械化相比,虽然手工达不到机械化的速度及其数量,但是手工木雕当中融入的汗水及其努力,使其作品更有生命力,能让作品赋予一些精神感,并且增加手工木雕的保存力度。每一件木雕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它本身的含义和生命,要让手工木雕在历史长河中更加的璀璨。
五、结语
木雕不仅是一种观赏性质的文化,也是一种民族思想及其精神的空间,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生活及其文化的积累。对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国家也应该重视起来,每个人和国家还有社会,三者相辅相成,使其木雕文化在诸多文化中发扬光大,要利用木雕的优势,它的表现手法,深深的表达出它具有的含义。在现代社会装饰中,木雕会慢慢更多的走进现代装饰中,使木雕成为一种主流,长久的艺术形式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陈霞艳.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3):144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