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壁画传统配色在中国“本土绘本”中的应用

2018-04-20张王哲施丽娜赖新芽

艺术评鉴 2018年5期

张王哲 施丽娜 赖新芽

摘要:本文以敦煌壁画配色在“本土绘本”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敦煌壁画配色的艺术价值做深入研究,分析其配色规律以及色彩运用中所承载的独特的名族特色与时代特色;一方面分析“本土绘本”的创作手法与意义,并针对“本土绘本”如何发扬中国文化特色和传承中国文明做重点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尝试,将传统民族文化所蕴含的意义和形式美运用到《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的绘本中,从而促进中国绘本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敦煌配色   中国本土绘本   插漫专业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83-02

一、研发中国“本土绘本”的迫切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化的时代逐渐来临。传统阅读慢慢被图像化所取代,图像更为直观,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绘本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作绘本。虽然随着绘本行业的迅速发展,慢慢的出现了一些属于中国自己的优秀绘本,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由于境外获奖畅销绘本在销售量上有保证,导致各大出版社选择引进这类国外绘本,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的“本土绘本”反而不够重视。

另一方面,绘本不仅是儿童最早期实物认知、情感培养的重要手手段,而且对于儿童启蒙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表达的形式,儿童绘本还承担着文化傳播的责任。儿童图书的读者,年龄普遍偏低,没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较少存有文化偏见,对于基本的人性与价值观、美感都能形成共鸣,所以对文化接受起来更容易,绘本也因此成为了传递文化价值观的工具。正因为这些原因,人们期待市场上能有更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绘本[1]。但是,通过笔者对儿童绘本市场的长期关注,发现中国本土绘本缺失严重,儿童从小就失去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机会,他们不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更多的只了解米老鼠、变形金刚等。

二、研发中国“本土绘本”的意义

(一)敦煌配色遵循儿童心理发展,更能引起儿童的共鸣

图画书中最重要的艺术语言是色彩,它帮助儿童去理解和领悟绘本的内容与精神内涵。色彩之所以能够获得儿童的认可,是因为它顺应了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而且色彩在气氛渲染、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能够有助于绘本作者传达主题思想的作用,使其作品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共鸣。儿童绘本画面中如何运用配色,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心成长与情感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整本图书的视觉效果,从而决定了儿童是否对这本书感兴趣。3岁以后的儿童,色彩感知能力进一步完善从而开始进行自发主观性的选择色彩,鲜明的、跳跃的色彩更容易吸引儿童,所以在这一阶段为儿童营造一个色彩鲜艳丰富而明快的色彩环境会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敦煌壁画的用色特点是色彩鲜明醇厚,用色对比强烈但又和谐统一,单纯而效果丰富。比如敦煌壁画中常常用到对比强烈的对比色调,例如红色和绿色,如果搭配不当,将会使画面产生艳俗和刺激的感觉。而敦煌的图案中的石青与土红的搭配却产生了截然不同色彩效果。把敦煌配色运用到绘本创作中不仅能够提高幼儿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

(二)敦煌壁画配色融入绘本创作能够传承名族文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敦煌壁画作品中有许多优秀的色彩搭配案例,如果能够在绘本中巧妙的借鉴这些色彩组合,将会使绘本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品味与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色彩风格的绘本。敦煌壁画配色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登峰造极的成就,我们研究并掌握敦煌艺术的配色规律,就能更好地继承发展,把这种规律运用到绘本配色中,加以创新,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绘本”,弘扬伟大的中国文化[2]。

三、如何创作中国“本土绘本”

为了深入研究如何将敦煌壁画配色与中国传统绘本结合,笔者将结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案例《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来进行深入研究来讲解如何运用敦煌配色来创作中国特色绘本。

(一)敦煌壁画色彩分析

首先,敦煌壁画延续了中国传统的配色规律,着重表现物体的固有色,强调色彩的装饰性,不追求环境色和光色对于画面原色的影响。画面中的各种色彩在保持协调的统一性中又互相存在对比关系,并且利用色彩明度的变化,高饱和度色彩与低饱和度色彩的相互搭配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视觉对比和画面空间关系。

接着,关于如何分配与使用画面中“黑”“白”“灰”的素描关系,并不是单纯的把黑色、白色、灰色这三种颜色用到画面中去这么简单,而是运用各种颜色的纯度、冷暖、明度的相互变化关系,构成丰富的色彩变化曲线来降低“高饱和度色彩”与“低饱和度色彩”之间的强烈视觉对比,丰富整个画面的色彩层次感。

最后,在敦煌壁画中的色彩运用具体有三种手法:一是运用一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色彩来表现特定的对象,比如用暖红色来特定指代佛陀、用肉白色来特定指代菩萨、用灰褐色来特定指代妖魔等。二是客观用色,根据画面的整体色调来对物体的颜色进行适当的调节,比如同样颜色的山,在暖色调的画面中山就变成了偏暖的暖灰色,在冷色调的画面中山就变成了偏冷的冷灰色。三是“意象”用色,笔者曾经仔细观察敦煌莫高窟途中那一带山脉的颜色,惊讶地发现这一带的山脉由于矿物材质的作用,从肉眼看山脉的颜色呈现出土红、暗红、土红等不同的色彩变化,这与敦煌壁画红色调的色彩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只不过敦煌壁画中的颜色搭配又经过了解构与重组,具有更加强烈的装饰性。

(二)结合儿童色彩心理知识点与敦煌壁画的配色方法对绘本进行上色

儿童绘本是文字与画面结合的视觉产物,但是由于儿童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较为抽象的文字内容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作为绘本中主要视觉内容的画面很好地弥补了儿童对文字理解能力的欠缺,所以儿童在阅读绘本时对画面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然而儿童在欣赏一幅图画时最先直观感受到的是色彩,所以色彩对于绘本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它是绘本的第一视觉要素。根据研究得出色彩对儿童的情绪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比如孩子们在鲜艳的色彩的激发下会以更加积极快乐的情绪去活动和学习,而且会增加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反之如果孩子面对的是灰暗的色彩,那么他们的情绪会很低落,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都会有所降低。基于以上原因,为了给孩子营造积极的愉悦的阅读氛围,对绘本中色彩的进行对比度、节奏感、色彩情感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调整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给《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上第一稿颜色的时候,笔者参照敦煌壁画的配色风格,以黑、红、白、褐作为主色调,灰青绿色为辅调,色彩搭配对比强烈醒目。但是编辑反馈的意见是颜色虽然符合儿童绘本用色饱和度高的要求,但是在颜色的选择上并不太符合儿童审美需求,面向低龄儿童的绘本更倾向于高饱和度的暖色调,因为会给予儿童积极、正面、阳光的治愈感,而一本绘本用过多的冷色调则会使儿童情绪低落,不能起到很好的疗愈作用,在市面上家长也不会去购买这类绘本作为自己孩子的阅读书籍。所以根据这个反饋意见,笔者有意识的选择了敦煌壁画中的暖色调进行色彩的重新布局,比如敦煌壁画中常用的土红色,会大面积的运用在画面的背景色当中;比如黄色,会运用在主角的服饰当中,在整体暖色掉的画面中用青色、碧色、绿色等对比色加以点缀,提升了画面的节奏感。最后用白色点缀画面,增加了画面的透气感。这样一套以红黄色调的暖色调为主色调,加以绿色调和白色的点缀的色系套色,使用在整套《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中,不仅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而且拿奖无数,从而证明了敦煌配色对于“中国本土绘本”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盈.儿童绘本设计的色彩情感特征[J].艺术科技,2016,(08).

[2]刘晶.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利用与重构[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3]袁薇薇.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融入儿童绘本创作——基于儿童心理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