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心理学对身心发展的干预

2018-04-20肖晶

艺术评鉴 2018年5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干预

肖晶

摘要:现今,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愈加普遍,已然成为了我国的严峻社会问题之一,故此怎样降低青少年的的犯罪率,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采取良性的手段,成为了当前社会的重要研究问题。依据此种情况,笔者将结合音乐心理学的干预功能,力求运用这种温和的干预手段,促使青少年的身心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与此同时,笔者还将着手阐述好音乐心理学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与促进其身心良性发展时的矫正干预功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  身心发展  干预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66-02

“音乐教育心理学已经成为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1]。最近几年,对于青少年犯罪的新闻屡见不鲜,不仅如此,其犯罪的手段也是愈加疯狂,故此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迫在眉睫。本文将把音乐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干预治疗中,并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动机,进一步阐述音乐的矫正干预功能。经过对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犯罪原因主要由主客观因素构成。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因素

(一)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加活泼好动,但是此时,他们的心理发育水平还跟不上其生理的发展,直接导致其缺乏自我的管控能力。当青少年在生活中的好动心理得不到现实的释放时,就会感觉到身心的空乏无味,当然这种心态的形成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当青少年的内心感到空乏无力、孤独迷茫,而此时又没有得到良好的释放与引导,就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暴力犯罪的想法,最后这种想法往往会促使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故此,青少年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影响其走向犯罪道路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对于事物的认知不全面

青春期往往是懵懂的,这个时候的青少年往往没有形成确切良好的三观,对于众多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只是停留于表面。故此,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会出现真假不分、好坏不明的状况[3]。众多不良青年就是因为其在青春期,不能对于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导致其受到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渐渐形成错误的三观。例如兄弟情谊大于天与拜金享乐主义等,并最终受其影响,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在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段,往往会产生摆脱父母控制的想法,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将之称为逆反心理,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因素很多,例如父母的过高要求、学校不当的教育方式与社会不良事物的干预等。青少年在此阶段总是误以为自己已经成熟,从而产生叛逆心理,当这种叛逆心理愈发严重时,就容易发生过激的行为,致使青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

(一)学校因素

学校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来说都意义非凡,基本上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在学校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4]。对于学校的定义,应当是教人、育人与授业解惑的场所,但由于现代的教育体制尚不还十分完善,导致学校的主要工作都围绕在学生的分数提升上,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引起高度的注意,思想德育课往往处在一个摆设的位置,这就为青少年的犯罪埋下了种子。

(二)社会因素

青少年的犯罪除了受到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外,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上充斥着多种不良事物与心理,例如常见的拜金主义等,如果青少年没有良好的甄别能力,很容易就会受到这些不良事物心理的影响,从而走上极端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因素

家庭的影响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我们日后的心理状态与价值观念,所以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会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就形成的病态的心理性格。这种不良家庭环境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父母长期的溺爱或是粗鲁的家庭状态等,这些环境都容易使青少年的精神思想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从而诱使青少年走向极端犯罪的道路。

三、音乐心理学对于身心发展的干预

(一)音乐干预的内涵与具体方式

1.音乐干预的内涵

美国著名音乐干预学家K.Bruscia曾经说过:“音乐干预是一个相对具体与系统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利用音乐感受的多种方式,并将这些方式结合到干预过程中,促使其成为音乐干预的原动力,以此来帮助需要者获取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音乐干预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以音乐对于人的特殊作用作为其理论支撑,通过利用音乐对于人们的特殊干预作用,达到帮助受干预者改善其心理状态的目的。

2.音乐干预的具体方式

音乐干预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见的有音乐演奏、聆听音乐与演唱歌曲等,在这些音乐干预过程中,促使被干预者主动接受良好音乐的熏陶,最终达到相应的身心治愈效果。例如,当被干预者在聆听特定的音乐时,就会受到这些特定音乐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聆听还有特定的潜移默化作用,促使受干预者在聆听时,受到特定音乐的暗示与诱导,从而达到引导其身心朝着优良方向发展的目标。

(二)音乐对于身心健康的矫正干预功能

1.有利于青少年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音乐作为一种可以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改善听者的的心情,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善听者的心理状况。具体表现在,音乐演奏时的美妙旋律与节奏都能作用到人的情感体验中,进而到达个人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音乐表现的那种情感,是其他外物所不能比拟的,是属于人的本性所在。其既能表现出人所特有的感情,也能将之上升到理性思想的高度,并通过将情感作为媒介表现出人性的思考与道德价值。故此,当我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利用音乐的潜移默化功能可以促进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而产生理性平静的心理状态。所以,社会各地广泛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不仅能够改善青少年浮躁不安的心理状态,还可以使其主动参与到这些活动之中,并互相鼓励配合,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2.有利于青少年进行自我的情绪调控

著名音乐学家汉斯立克曾经说过:“音乐比任何其他艺术的美都能更快更强烈地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良好的情绪能够促进青少年道德水平的提升,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异样的情绪所侵染,例如胆怯、焦虑与忧郁等不良情绪,就会使其身心遭到损坏。音乐具有改善人心里情绪的作用,当我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往往能够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并促使人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长期紧绷的大脑思维也能得到一定地缓解。在具体的音乐干预过程中,可以利用与被干预者情绪一样的音乐,促使被干预者与聆听的音乐产生共鸣,通过这种情绪的感染,渐渐改善被干预者的心理状况。例如,当面对情绪调节能力差、易怒、焦虑与安全感低的青少年时,可以让他们试着去聆听相对悲痛且充满矛盾感情的歌曲,促使他们与这类音乐产生共鸣,帮助他们将心里积压已久的情感矛盾发泄出来。故此这种音乐能够通过与青少年产生相应的共鸣,进而释放其不良的心理情绪,提高其情绪的调控能力。

3.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自身的控制能力

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或多或是存在一些心理疾病,将音乐运用到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中,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在进行具体的音乐干预过程中,干预者应当根据被干预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音乐干预方案,促使被干预者在受干预过程中,主动进行情绪的放松,并最终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干预治疗手段,刺激被干预者的多个器官部位,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与心理调控能力。

四、结语

对于青少年的犯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提高對于青少年的关心与爱护水平。此外应当积极运用音乐对于不良青少年心理的改善干预作用,并将此项作用广泛运用到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进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身心问题。并使社会上的广大青少年群众,能够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茁壮成长,并形成完善健康的三观,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钱静.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小学音乐欣赏之方法[J].当代音乐,2016,(11):27-28.

[2]焦倩.浅谈格式塔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7,(10):37.

[3]王文月.浅谈音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7,37,(23):202.

[4]金美琳.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微探[J].北方音乐,2017,37(01):146.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干预
新形势下学生青春期教育研究
论述我园实施亲自然教育的实践研究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