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改变教育
2018-04-20南桥
南桥
《游戏改变教育:数字游戏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更聪明》
作者:[关]格雷格·托波
最近,我女儿所在的学校,一所侧重数理化教育和项目式學习的学校,让学生所做的作业颠覆了我的三观。比如学校举办纸板船邀请赛:参赛学生只用纸板、胶布和胶水,制作纸板船。制作完毕后,该学校和附近初高中的同学,到大学的游泳池里去划船比赛。这种划船比赛,比不上剑桥牛津、耶鲁哈佛那些赛船,但是小孩子们能设计出这种纸板船,让其下水,里面坐三个人来回划,也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乐翻天。后来我女儿的物理课老师,又让学生设计一种发射器,要能发射一个馅饼砸到老师脸上。学生三四人一组,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发射器,让我们家长大开眼界。和我们当年的题海战术不同,不知这种学习的“干货”多少,但是所有这一切做起来都还颇有挑战性。
教育中增加一些游戏的成分,对于人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游戏改变教育》一书,译自《游戏相信你:电子游戏如何让孩子们更聪明》一书,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教育和游戏相生相克的关系。
我对于此书的兴趣来自自己的两个孩子。我女儿上高中,学习中经常有上述制作游戏。我儿子上初中,和同龄人一样,他经常玩《我的世界》这一款电子游戏。该游戏由于教人建造,而非拆毁,颇被教育界追捧。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怕这些游戏影响他们学习,可是如果游戏本身富含英语、数学、物理、历史等各种教育维生素呢?
教育和游戏的分离,学习和玩耍的分割,是当代教育界一大悲剧。作为人类活动之一,教育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游戏的过程。人类任何游戏,都有规则,有惩罚,有错误,有反馈,有改进。只不过后来,普鲁斯式的规模化教学,和繁琐的教育法律,使得学习不再是一个滋润心灵、培育思维的活动。工业化使得教育的目标变成批量生产有同类技能、驯服听话的职工,不需要太多能动性和创新性。现在机器人开始取代人工管理流水线,还向工业时代那样训练他们,他们以后怎么办?
《游戏改变教育》要我们对于教育“不忘初心”。单纯的文本阅读能提供的意义,有时候经由其他感官得来,也一样有效。电子游戏中的刺激有图像也有音效,是多感官的。如果教育也能将其整合进来,那会造成阅读成效的改变。
书中介绍,一款《龙箱》游戏,含有代数和几何,在华盛顿州的测试中,学生仅仅用90分钟玩游戏的时间,就掌握了预定学习的所有知识点。该游戏宣传开来,参与也是惊人的:2014年,全挪威学生在它上面解出了近800万个方程式。更多的游戏则是跨学科的,比如芬兰的一家公司,设计了《愤怒的小鸟游乐场》,学习内容包括“数学、科学、语言、音乐、体育、艺术和手工”,并且提供“在休息、玩耍和学习之间的健康的平衡”。这年头大家都在观察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出色的教育成果,不少研究者是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上思考,没想到秘诀竟包括游戏的设计。
当然,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书中提到了游戏在治疗自闭、多动、注意力缺失等多方面的效果。游戏给人带来愉悦,而愉悦本身是花钱或者学习都得不到的。或许我们不能老是想:应该怎样向游戏学习,把教育搞得更好?而应这样去问:我们怎样通过广义的大教育,让青少年身心健康地成长?任天堂《超级马里奥》的设计师宫本茂在孩子们索要签名时总这么写:“如果是晴天,请去户外玩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