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始末
2018-04-20李金明顾育豹
李金明 顾育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1982年12月,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郑重作出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灾难深重的旧中国 催生《义勇军进行曲》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做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一批批知识分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剧作家田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田汉,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916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田汉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咖啡店之一夜》等。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此后,他曾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等校任教。
1934年,革命戏剧家田汉愤于民族的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被捕前仓促将剧本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写在一张包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托人转交共产党人、音乐家聂耳谱曲。
那张香烟纸曾被茶水濡湿,字迹模糊不清。聂耳仔细辨认后,以火一般的激情投入创作。前奏曲以嘹亮的进军号开始,引出高亢激越的呐喊;中间反复唱出叠句:“起来!起来!起来!”把音调推向高潮;结尾原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聂耳将“飞机大炮”改为“炮火”,并在末尾又加了一个“进”字,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1935年4月,为躲避敌人追捕,聂耳东渡日本,不久就把定稿的歌谱寄回祖国,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制这首歌曲。这首表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誓死捍卫祖国尊严、充满团结御敌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伴随着全国救亡运动的热潮,国民党很多军校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军歌,云南滇军的第六十四军在台儿庄打了胜仗,就唱起“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在列。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提出:在联合国胜利之日大演奏中,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的代表音乐。
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代国歌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7月4日,叶剑英在中南海勤政殿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了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推选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5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郭沫若为召集人。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聘请马思聪、贺绿汀、吕骥、姚锦新4位音乐专业人士為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顾问。由郭沫若等人起草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审批后,分送《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8天。国内各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纸也纷纷转载。这样大规模地在报纸上征集国旗、国徽、国歌,在中外历史上是少见的。征稿启事发出后,在中华大地和海外华夏儿女中引起强烈反响,应征稿件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为召集人。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首,歌词694件。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郭沫若并拟就了三段。但是,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黄炎培也赞成不修改歌词。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它的影响,应采用作国歌。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按动升旗电钮,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义勇军进行曲》从禁唱到恢复国歌地位
十年动乱期间,国歌歌词作者田汉被错误地打成“反革命”“叛徒”入狱,《义勇军进行曲》也一度遭到被禁唱的厄运。
1980年到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各个方面提出的大量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废除1978年通过的国歌歌词,恢复1949年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经反复研究,宪法修改委员会一致同意将1949年通过的《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为国歌。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3年4月和8月,中共中央两次向全国发出通知,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安徽、山东、海南、江苏、陕西等省市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都提出: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建议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
2004年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至此,赋予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这首曾经鼓舞亿万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战歌,又重新回荡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
(摘自《人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