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步村:在围屋里叩读百年沧桑

2018-04-20张文锋

城乡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方氏围屋刘和珍

■ 张文锋

在江西省定南县历市镇车布村的方屋排,有一座围屋—虎形围,始建于1786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车布村山清水秀,一条流经了千年的河水在车布绕村而过,静静地流淌着。阳光如同一匹暖和的金帛披在河面上,折射出一条蜿蜒的耀眼的鳞光,一切显得安静与从容。虎形围则泰然处之地矗立于一方净土的静谧之中,透出一丝淡淡的悠闲和恬静。

虎形围大门

从虎形围走出去的革命伴侣:方其道和刘和珍

虎形围系当地大户方氏家族所建,据定南县车步村方屋排《方氏六修族谱》载:方氏家族于元顺帝二十六年(1366)年自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迁居虔州,“卜居信丰鹅叫,维龟弗正,转择龙南属境之横江车步(定南1569年建县之前,属龙南县地,称横江堡)”,繁衍丁口千余。也就是说,方氏家族也是客家人,从北方迁徙到了南方,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信丰迁入定南县车布村繁衍生息,为防御强盗匪寇而建造了虎形围,并保存至今。

方其道就出生在虎形围。说起方其道,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说起他的未婚妻,却是家喻户晓的传奇女子,她就是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刘和珍。当年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面带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其“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方其道自幼饱读诗书,年轻时考入江西陆军小学堂,继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毕业后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因偷看进步报纸引发学潮被开除,后易名方其道,考入江西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求学。后来,方其道做过教师、记者、报社经理等。抗日战争期间,方其道曾担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重庆卫戍司令部军法处长等职,1940年因处决政治犯与国民党将领刘峙意见不合而辞职回乡。1946年方其道在家乡定南县被选为江西省参议员,但是未及上任就病逝于南昌。

刘和珍号素予,祖籍安徽合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作为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未婚妻刘和珍遇害后,方其道悲痛万分,慨然为她写下悼词:“生未同衾,死难同穴,疆场共有约,六载订婚成一梦;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劳燕惜分飞,白宫溅血泣黄泉。”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刘和珍的深深爱意,时至今日,我们读起来无不心酸动容。而方屋排的村民至今谈起方其道和刘和珍的那段凄美悱恻的爱情故事,仍然是扼腕叹息。

古井

门楣

碉楼

匠心独具 惟妙惟肖“虎形围”

赣南是围屋之乡,迄今保存完好的有500余座客家围屋,成为最具沧桑的人文建筑景观。一座座围屋散落于古老的乡村,矗立在赣南的青山绿水之间,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与独具魅力的文化品位,时而磅礴时而雄浑,时而恢宏时而婉约,引来八方来客驻足惊叹。虎形围只是赣南客家围屋的杰出代表之一。

围,常见的意思为环绕,四周拦挡起来,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围,守也,《说文》上是这样解释的。在客家人聚集区为什么会依山傍水修建那么多的围屋?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盗与自保,这也体现了客家先民的聪明与睿智。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客家人的围屋既保留了中原故土的建筑之遗风,又独具客家建筑的风格。与全南县毗邻的龙南县被誉为客家围屋之乡,那里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围屋达376座,其中一座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散落在民间的皇宫、汉晋钨堡的活化石”—关西新围,它是客家围屋之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车布人告诉我们,方姓先祖兴建围屋的原因是当时的定南偏僻荒凉,盗贼流寇经常出没骚扰百姓,客家人身无躲避之处。方氏家族为了自保,邀族人合议一起建造一座土围,以防盗防寇,确保家族财物安全。围屋按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呈方形,坐西北朝东南,背靠虎形龙脉青山,建筑造型恰似昂首坐视的一只老虎,大门的高墙建造成高高的虎头形状,因此得名曰“虎形围”。围门门楣镌有“日灿庭辉”几个遒劲大字,那是因为虎形围是方氏先祖日辉公建造的,所以门牌坊上面写有“日灿庭辉”四个大字,指的就是日辉公的名讳。此外,门牌坊上还雕刻有动物、花草的图案,至今仍清晰可辨。

清乾隆年间,方家先祖日辉公请来定南当地著名风水师赖布衣第十三世孙赖名山设计。说起赖布衣,是一位传奇人物,其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赖布衣曾任国师,后受奸臣秦桧陷害,流落民间,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据说,赖布衣的后代赖名山承接了围屋的设计任务,他把图纸设计好后,因技术过于复杂,一直无人能承建。之后历经数年才建成现在这样的一座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

虎形围按风水学来说是喝形学说,在客家围屋建筑上是一种经典案例。有趣的是,围屋设计者从“风水”的角度观察地形,认为此地现青龙昂首之势,后山宛如卧虎,从而把这个方家围屋设计成一所虎形围屋。或许是虎形山启发了灵感,也许是考虑虎的造型可以作为镇宅的神祇。所以,当年围屋的主人煞费苦心选择这样的一个造型,至今仍然是独一无二的。虎是百兽之王,可以辟邪驱秽,其威其势不可侵凌;虎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斑斓多彩,具有动感之美、神奇之美,被人们崇奉为神明。围屋的大门是虎嘴,边上加两个圆形窗户,表示两只“虎眼”,显得炯炯有神;正立两侧的炮楼是虎爪,围屋的后面只设一座炮楼,那可意味的是虎的尾巴了。整个虎形围建造形成一个虎的整体,而且将围屋背后的青山也连成一个虎的造型,真可谓是匠心独具,别具一格。

历经沧桑 虎形围屋固守一方净土

进入围屋的大门就是下厅,入内便是围屋最大的天井,右边有一口硕大的水井,井水清澈见底,供围内居民的生活饮用。围屋厅堂内为两进两厅一井对称结构建造,上厅是祖厅,摆设有香案、牌位,供方家人祭祖用。牌位是木质的,上面雕刻有凤凰、麒麟、龙等动物及兰、梅等花草图案。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且在上厅、中厅两侧辟有侧门。堂内主柱连石墩6根、上顶轩梁,其木工精细、选料讲究。所有门框、天井为麻条石砌成,地面和内走廊都是由河石铺成,古色古香。令人称奇的是围内的廊道四通八达,通遍整座围屋,这种以风水结构的建筑在客家围屋的建造历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高墙

四通八达的结构

围屋的前面两边和屋后中央各构筑了坚固的碉楼,连接横竖外屋形成了由石块、青砖砌成的方形围。客家围都是方形结构,四周都高高耸起的碉楼,而虎形围屋只有三座碉楼,这在客家围屋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碉堡的墙体由青砖和花岗石砌成,分布着一排排“猫眼”似的瞭望孔及射击口,身处围屋可以观察围屋外方圆数里的动静,可以及时打击来犯之敌,确保围屋的安全。碉楼布有成排的炮孔,用于防御射击来犯之敌。虽然历经了两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碉楼依旧保存如此完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副对联曰:“虎踞龙盘,面对秀美山川;形神兼备,方显英雄本色。”对联上下联的首字便构成了虎形围的名称。虎形围朝向广远开阔,门前溪水环绕,杨柳依依,对面便是阡陌田野;极目远眺,远方的笔架山层峦叠嶂,自然形成郁郁葱葱、繁荣茂盛之势。其实,围屋地势的选择就是寄托着围屋的始建者对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步步高升、胸襟开阔远大的美好愿景。而虎形围的固若金汤,极强的生活及防御功能,又形成了集家、堡、祠、内院、门坪多种功能齐全化一的一座城堡。

也许是虎形围的主人觉得虎形肖像过于雄威,有重武轻文之嫌。按照风水“文风”的理念以及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思想,围屋的主人后来又在围屋前面加了一座院门,将院门朝向东方,院门门楣上书有“常临光耀”几个大字,以期人文昌盛,人才辈出。

说来有趣,大多数客家人的围屋门前都会有一口池塘。据围屋的老辈人说,先前的围屋门前也有一口大池塘,种了满满一池的荷花。常理说,人们养荷只是为了赞美荷花的高贵的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雅的象征,在围屋门前的荷塘是有特别的韵味了。只是时过境迁,池塘消失了,荷花自然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偌大的空坪,成为了举办各种文娱活动的最佳场所。

气势恢宏的古围,远望就像一块宝玉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车步河依旧奔流不息,依然与虎形围相依相随,似乎还在诉说着那段难以忘却的故事。而虎形围的虎气,它苍老的身影,宛若天空中的醉人烟火,迷蒙苍凉间却又饱含着柔中寓刚的况味,还有愈老愈诱人的气质,存立于悠悠天地之间。我驻足在宁静的车步河畔,徜徉在小桥流水、围屋人家的车布古村,呼吸着这座古老山村特有的气息,专心地怀念着那些久远的人和事,专心地陪伴虎形围,去叩读这座百年围屋的沧桑。

猜你喜欢

方氏围屋刘和珍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我演《珍珠塔》中的方氏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头皮针配合传统体针治疗梅核气临床疗效观察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
——以龙南县为例
当代住宅区“围屋式”景观设计的应用
围屋的月光
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