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古驿道复兴带动乡村振兴—基于广州市增城区古驿道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2018-04-20

城乡建设 2018年7期
关键词:驿道绿道线路

■ 何 爱

梳理当地资源,分类策划功能景观,以扎实有效的方式推进古驿道乡村精准扶贫。

古驿道是古代国家为政治、军事、财政需要,从中央向各地传递谕令、公文,官员往来,运输物资而开辟的道路,并在沿途设有驿站,提供易换马匹、暂住服务。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以广州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形成六条古驿道文化线路。增城古驿道位于东江—韩江古驿道文化线路,这条线路是唐代之后粤、赣、闽三省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增城区加强增城古驿道的保护与利用的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民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增城古驿道的复兴,不仅仅是要保护现有的古驿道历史文物遗址,真实还原增城古驿道线路走向及具体线位,全方位摸查现状古驿道遗存。而且是实施乡村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根据原古驿道线路布局,通过绿道、步道等线性载体将现有古驿道遗存进行串联,并整合沿线村庄,对带动沿线旅游及村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增城古驿道复兴适逢其时

(一)增城古驿道历史悠久,需要传承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古驿道是文化的载体,增城古驿道历史悠久,承载了增城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我国自秦代起已修建驿站,至明代建成“三十里一驿、十里一铺”。增城历代都修建驿站、驿道,历代志书均有记载。《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手册》载有明代广东古驿道驿站、驿铺分布。其中记载:广州府增城县“驿站一:东洲驿。驿铺十四:增江、凤凰中、凤凰正、总铺、鹤子、界牌、莲塘、丁塘、墩头、沙埔、埔塘、高朗、新流、野鸭塘。”

(二)增城增城古驿道遗存丰富,需要保护

增城古驿道分为水路和陆路两种,其中陆路又分为东南西北四条陆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增城古驿道整体破坏较为严重,但有部分路段遗存丰富。东路线从曾江街通往博罗县。此线大部分破坏,目前在增江街陆村、初溪村、大埔围村、四丰村存有11小段古道。南路线从挂绿广场通往广州。因城乡建设发展迅速,目前此线在朱村街横塱村和仙村镇岳湖村存有5小段古道。西路线从区中心通往从化区。目前此线在荔城街廖村、廖隔塘村、棠村、庆东村、棠厦村、派潭镇邓路吓村存有11小段古道,驿站4处,古桥4座。北路线从夏街通往龙门县。目前此线在荔城街莲塘村、增江街光耀村、正果镇中西村、到蔚村、正果洋村、合水店村存有11小段古道,驿站(驿亭)5处,古桥2座。

(三)古驿道沿线乡村落后,需要发展

增城古驿道保护利用,是沿线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城绿道建设吸引了大批游客,极大带动了沿线莲塘、小楼、腊圃、蒙花布等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沿线村庄“发财致富之道”。但现状绿道的覆盖范围和带动能力依然有限,众多村庄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但更多的只是“输血式”的村庄环境改善,村庄的“造血”功能不强。

增城古驿道作为古代交通要道,也是一条经济交流通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串联了增城大部分村庄。因此,对增城古驿道的保护和利用,将成为继增城绿道之后充分带动沿线村庄发展的“黄金纽带”,是增城农民“致富之路”。

二、以古驿道复兴带动乡村战略基础良好

增城古驿道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价值高。古驿道部分线段路现存遗址数量较多,保存完整。古驿道沿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利于旅游开发,利于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

(一)丰富的人文资源

增城,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仙一龙、一佛一凤、一将一相、一巫一术,仙即何仙姑,龙即宋代进士李肖龙,佛即正果牛仔宾公佛,凤即宋代进士廖金凤,将即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相即南宋右丞相崔与之,巫即南宋道士杨柳清,术即南宋术士钟法进。增城地近广州,文化教育比较发达。宋代有17人举进士。其中崔与之是南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明代有进士11人,其中湛若水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历史上不少仕宦文人,曾在增城古驿道留下足迹,并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通过古驿道路经增城时,曾写有《宿增江口示侄孙湘》两首诗,流传至今。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增城拥有点、线、面形成的生态网络格局。增城范围内约有公园和湿地16个,如增城公园、荔江公园等,还包括鹤之洲湿地,湖心岛等天然的自然资源。增城绿道是广州最早开始实施绿道规划的地区,有自驾车绿道、自行车休闲绿道、增江水上游绿道连接各个公园节点。增城自然条件优越,林区占地面积广,并与绿道、水系、山脉相互衔接,形成系统的生态网络格局。这些都为都古驿道复兴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本底资源。

(三)良好的生态文化旅游价值

增城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以地文景观为代表的凤凰山、南香山等;以水域景观为代表的湖心岛度假区等;以生物类景观为代表的大封山森林公园等,共计旅游资源近40处,生态文化旅游价值独特。同时,增城位于珠三角东岸黄金走廊,是广阔的经济腹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庭小汽车普及,旅游消费已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周末或者“小长假”期间游客大多选择中短途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休闲娱乐,这为增城区古驿道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流量支撑。

(四)沿线村庄资源丰富

增城共有市级美丽乡村44个,区级美丽乡村37个,大部分分布在古驿道沿线。现古驿道沿线村落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如大埔围村围绕花卉资源发展花艺文化、彩绘文化、亲子农耕等项目和体验。夏街村依托古驿道资源开发夏街古道文化街、举办古驿道发展论坛、建设古驿道综合服务中心、引进创客中心等项目。莲塘村依托绿道资源发展绿道骑行、农家乐及亲子活动等。邓村石屋抓住典型的岭南客家古村落特色,整理旧祠堂、古碉楼和空置旧房屋进行精品文化酒店项目建设。瓜岭村,开办南华书院发展国学文化,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这些村庄利用自身资源,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古驿道沿线乡村发展仍存诸多瓶颈

(一)乡村文化价值有待挖掘

一是文化内容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对历史、民俗文化策划、包装、宣传力度不够。古驿道沿线有众多传说故事和文化名俗,这些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扬光大,如客家山歌、石滩舞动火狗、东江龙舟等民俗的影响力有限。二是文化载体保护不足。增城民居有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不少古建筑遭到客观或人为损坏,而修复的乡村风貌在建设的标准、品质方面有待提高,乡村面貌方面有待提升,在彰显岭南特色方面有待加强,需要重新认识和发展乡村价值。

(二)乡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短板

古驿道沿线行政村约150个,占据增城总数的50%。据现场调查考证,全区现4条古驿道沿线经过11个镇街48条行政村112条自然村。增城区2013~2016年增城区扶贫开发贫困村名单共计207个村,古驿道沿线共经过99个村,占比48%。增城古驿道沿途村庄的经济发展粗放,特色产业与相关资源要素的结合不够紧密。如北部村庄没有把迟心菜、荔枝等特色产业与宜居美丽的环境及特色民俗文化进行有效整合。

(三)乡村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各村镇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的共性问题,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商业配套、社会服务等方面普遍滞后。如蒙花布乡村公园在公厕、停车设施及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建设不足,游客配套不足。

四、以古驿道复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水路结合,分类策划,合理路线安排

(1)梳理古驿道主线。古驿道水上主线为东江和增江水域线路,是古代增城文人学士进京赶考、官员赴任增城的主要通道。陆上古驿道主线以古县城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延伸的四条线路,向东通往博罗、向南通往广州、向西通往从化、向北通往龙门。

(2)策划古驿道功能。结合地形地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条件,策划增城古驿道文化线路为历史文化径、地理探险径、自然观光径和近郊休闲径4个类型。在现有遗存和历史考证的基础上,串连沿线的古驿道遗存、传统村落、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等节点,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复合型线路体系。

(二)加强配套,改善乡村配套设施和交通可达性

(1)完善基础配套。按照古为今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主要依托沿线村镇设置服务设施,满足城乡居民文化体验、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需求。强化古驿道与各类交通设施及绿道网系统的衔接,引导公众便捷到达、使用古驿道。

(2)加强交通联系。古驿道经过乡村地区时,可直接借用交通量不大的乡道、村道,但距离不宜过长。应与乡村的公共活动中心、农家饭店、农家旅馆等相贯通,展现岭南村庄的特色与淳朴的民俗乡风。应注意维护和保持原有村落景观,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塑造独具特色的田园生态景观。

(三)统筹规划,“点线面”结合有序推进沿线开发

(1)突出重点,发展示范效益。古驿道文化线路按照“重点优先、兼顾周边”的建设时序,优先保护和建设古驿道遗存及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价值高的古驿道重点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建设重点发展区域之间的古驿道线路,以点连线带面逐步推进全区古驿道文化线路的建设。建议把夏街道村和路边村打造为示范段和示范节点,通过社区营造、微改造等措施形成示范效益,打响增城古驿道活化与乡村共赢示范品牌。

(2)以点带面,连片发展。找到重点乡村片区里面有价值、有意义的空间,通过政府扶持使其生长起来,然后带动整个周边区域和社会主体的跟进,最终促进整个沿线片区的活化发展。

(四)分类发展,推进古驿道乡村精准扶贫

根据古驿道文化线路沿线乡村自身及周边资源特点、产业发展思路与扶贫计划、古驿道沿线功能需求,按照扶贫措施划分为旅游观光型、农林发展型、综合服务型和人居环境改善型4类扶贫村。

(1)旅游观光型扶贫村。可结合资源进行观光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产业开发,结合历史遗迹的保护与文化内涵的挖掘,优化服务设施。

(2)综合服务型扶贫村。结合古驿道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供相关服务,如民宿、特色餐饮、地方特产展销、户外运动产品销售等内容。

(3)农林发展型扶贫村。通过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增加就业,探索农产品电商平台、林下经济等发展内容。

(4)人居环境改善型扶贫村。分类实行移民搬迁、生态补偿、环境整治等措施,加大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的连片整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增城古驿道的复兴工作在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任重道远。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让沿线资源“活”起来,让沿线乡村“富”起来,这对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和带动乡村振兴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驿道绿道线路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在安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