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博物馆的“科普外交”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国家科技馆的“科学马戏团”项目

2018-04-20格拉汉姆杜兰特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戏团科技馆展品

格拉汉姆·杜兰特

一、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是一所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世界一流大学,在众多澳大利亚大学中有着独特的历史。这所学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澳大利亚现任副总理、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布赖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曾指出:其成立标志着“现代澳大利亚的开端”。这所大学的办学宗旨为:“培养澳大利亚的知识领袖,并给予这个国家开展研究的机会……以确保澳大利亚在世界文明国家中占据一席之地”。[1]该校至今秉承一项独特的国家使命——为政府和整个国家提供充分开展研究和教育的环境。

二、 澳大利亚国家公众科学认知中心

澳大利亚国家公众科学认知中心(CPAS)是世界上最多样化、也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学术与科学交流中心。它于1996年被确立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学术中心,其任务在于提高社区的科学意识、促进公众讨论与科学相关的话题以及提升科学家的沟通技巧,在全国和国际范围内促进现代科学惠及民众。通过开展以研究为导向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在促进民众参与科学、技术或医学信息这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活动方面,成为娴熟的沟通者。该中心就科学在公共领域的传播方式开展调研,开发民众认识科学的新途径,并且鼓励民众探索解决21世纪科学焦点问题的方法。

三、 国家科技馆——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

作为国家科技馆的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Questacon),旨在通过启迪式学习体验激发和激励学生。国家科技馆的资产包括位于堪培拉的馆属科学中心、伊安·波特基金会技术学习中心、一系列巡回展览、世界一流的非正式学习参与计划,尤其是富有创造力、忠诚、热情和多元化的全体员工(他们与澳大利亚一些领导机构展开合作)。国家科技馆的核心产品是可亲自动手体验的展品、科学秀、科技展,以及可提供高质量参与的人性化互动项目。国家科技馆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堪培拉为基地,并在澳大利亚各地推广,每年通过多种合作形式使数以百万计的澳大利亚民众参与进来。国家科技馆也在科学中心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科技馆的运营主要通过政府资助、门票收入、店铺销售、展览会租赁和赞助来维持。待全新的国家科技馆基金会建立后,便可依靠慈善捐赠将国家科技馆的服务覆盖范围扩展到更多的孤立社区。我们的愿景是: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为澳大利亚和全世界所有民众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科技馆与壳牌公司间的合作

澳大利亚国家公众科学认知中心与国家科技馆是源自同一个目的的两个项目。国家科技馆最初是一个未启用的学校礼堂中的公共设施,通过收藏的一系列动手演示展品来帮助传授物理知识。直到1988年,国家科技馆搬入了澳大利亚和日本投资兴建的专用建筑中,成为了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科学马戏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由时任国家科技馆馆长的迈克尔·戈尔博士创设,他最先将馆内展品带到澳大利亚其他地区进行展览。科学马戏团从那时开始运作,30多年来其足迹已经遍及澳大利亚的每一个角落。科学马戏团是目前世界上运作时间最长、行程距离最远的科学中心外展服务项目。著名的科学传播学者布莱恩·特伦奇把这个项目描述为世界上最早的科学传播项目之一。[2]2014年,“壳牌国家科技馆科学马戏团”被全球电信基金会教育风险投资评为促进科技事业的前20大项目之一。

该项目成立伊始便开始从澳大利亚各地招收来自各科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让他们在ANU接受研究生教育(目前是科学传播硕士教育),掌握关键的科学传播技巧,然后随“壳牌科学马戏团”赴澳大利亚各地参加巡回展览,利用超便携展品为广大学生提供科学秀并举办公开的动手参与型展览。

从一开始,这个全国范围的项目便极其重要:从全国各地招收新生,并确保该项目尽可能多地涉及全国各地。对于参与项目的学生而言,前往全国各地乡村、人迹罕至的地区是项目一大亮点。当新一届科学传播硕士/科学马戏团研究生于每年年初到达堪培拉时,他们便开始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充实学年(见下图)。

图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生是科学马戏团的核心和灵魂

五、 科学马戏团的发展

麦金农和布赖恩特记录了科学马戏团的成果。虽然该项目的许多关键成果得以量化,例如:科学传播研究生的数量、开展科学秀的次数(超过15000次)、巡回展览的行程距离、造访的城镇数量(超过500个,包括90多个原住民社区)、接受启蒙的学生人数等,但科学马戏团所产生的影响想必比这个层面的记录重要得多。

科学马戏团对于科学传播这一学科在澳大利亚的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在全球也颇具影响力。麦金农和布赖恩特记述了早期科学马戏团研究生的故事:

……他们委婉但有针对性地批评这个项目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便派他们出去:“你们对自己将要去做的事情心里有数吗?”女发言人问道。他们的回答是:他们只能在科学秀和科技展中接受培训,初次巡回展览想要聚集人气都要依靠他们的热情和人格魅力。布赖恩特和戈尔立即对此做出回应,主要包括:增加公开演讲课程、简单的英语写作训练、展览设计,以及更多演示和学术背景方面的培训。[3]这是澳大利亚在科学传播方面开展培训的首次尝试——并无“最佳方案”供参考。[4]

这样的进展直接导致了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公众认知中心的设立;大而言之,这也促进了过去20年科学传播产业在澳大利亚的发展。

科学马戏团在澳大利亚发展的30多年中,需要不断开发一些简单便携的动手实践展品、简单而有效的科学演示,以及无需复杂设备便可在边远地区举办的工作坊。目前,国家科技馆的科普宣传大篷车可在两个小时之内设立一个拥有50件展品的实践型科学中心。若要前往更为偏远的近海岛屿,科学马戏团的学者们必须把所有的道具打包装上轻型飞机,运抵科学秀与工作坊的所在地。

澳大利亚的经验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训练有素而充满热情的展示者、超便携式展品、激动人心的科学秀以及简便易行的工作坊——各要素可任意组合,成为了科学马戏团成功将巡回展览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科学马戏团外交”的基础。有时只有展品进行巡回展览,有时会有少数展示者随行。总有一种科学马戏团的模式可以适用于任意的情况和预算。

六、 科学马戏团外交

(一) “科学动起来”(1996年和1997年)

为办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和澳大利亚政府外交和贸易部资助的前往一些南太平洋岛屿,名为“科学动起来”的特别巡回展览,科学马戏团特地复制了一些相关展品。曾在科学马戏团工作的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学者们向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基里巴斯、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库克群岛超过42000名参与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科学秀以及工作坊。1997年他们又前往汤加和西萨摩亚,1800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二) 东帝汶(2002年)

继成功地在9个南太平洋国家开展科学展览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为东帝汶制定并实施一项科学教育试点计划。科学马戏团将展品安放在帝力的街道边,由科学马戏团的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演示。

(三) 印度(2005年)

国家科技馆科学马戏团协调员丽斯·霍格应邀出席由印度国家科学博物馆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国际物理示范研讨会,并进行简单的科学演示,以庆祝2005国际物理年。

(四) 泰国(2006年)

国家科技馆受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署的邀请,为2006年8月在泰国举办的国家科学技术博览会贡献一些“科学马戏团”的展品,并有幸拜访了玛莎·查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

(五) 韩国(2006年)

在韩国科学节上,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科学马戏团的展品受到了大约5万韩国人的热捧。国家科技馆受到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署韩国分部、韩国科学基金会、科学技术部、信息通信部、工商能源部以及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的资助,参加了韩国科学节。国家科技馆对韩国工作人员进行了科学展示方面的培训,并与韩国相关机构进行了会谈。国家科技馆通过“科学动起来”展览对于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署的学习促进项目提供支持。

(六) 中国(2010年)

两位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科学马戏团成员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巡回展览,并在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馆的科学周上进行展示,与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以及广东科学中心的同行分享科学传播的途径。科学马戏团成员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6所学校为1055名儿童举办了24场科学秀活动。

(七) 阿布扎比科学节(2012年)

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科学马戏团的学者们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秀以及实践工作坊,支持阿布扎比科学节。

(八) 越南(2013年)

作为澳越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受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之邀赴越南参加展览。2013年4月,赴越科学马戏团先后拜访了河内、岘港和胡志明市,主要展览内容涉及四个要素:“科学动起来”展览、作为补充的科学秀节目、面向岘港和河内教师的科学教育专业能力培训计划以及其他交流活动,主要包括与越南科技传播中心科普部联手举办研讨会,与越南部长官员进行圆桌会谈,以及由国家科技馆馆长进行多媒体演示。国家科技馆成员与为展览会提供解说的越南学生一起工作,展品用越南语和英语标注。在为期25天的巡回展览过程中,有7591位参观者参与了展览和科学秀,74位教师参加了专业研讨会。此后,澳大利亚大使馆组织人员将面向教师的科学马戏团建议演示手册翻译成老挝语和柬埔寨语,并分发给这些国家的教师们。巡回展览及相关活动得到了广泛报道,在三周的时间内,有超过100篇媒体文章与读者见面。展览本身吸引了超过7500名观众,相关报道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带来广泛的影响。

(九) 日本(2014年和2018年)

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成立于1988年,这是日本政府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向澳大利亚人民献上的慷慨赠礼。2014年,赴日科学马戏团特别感谢了日本对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的投资。此次巡回展览使日本政府与商界领袖欢聚一堂庆祝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成立25周年,并决定在未来对澳大利亚进行长期投资。本次巡回展览的目的得以实现,促成日方形成了文件:新世纪的澳大利亚。这次巡回展览深入偏远社区,加强了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与日本科学中心的合作。2014年赴日科学马戏团在东京、南三陆町、盛冈、久慈和三泽等地进行了巡回展览,开展的互动科学秀吸引了14000人参与。在2014年4、5月间,科学马戏团进行了为期5周的巡回展览和科学展示,造访了日本东北部经历海啸后正在恢复的社区。科学马戏团此次巡展得到了科技发现中心(珀斯)的资助,与日本科学未来馆展开合作,将把国家科技馆科学马戏团的成功科学传播外展模式介绍给日本。此次巡展还与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进行了高层交流,包括举办国家科技馆、科学未来馆和日本东北地区三个区域科学中心之间的科普能力建设研讨会。

2018年,日本将成为澳大利亚政府落实公共外交的重点国家。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通过与大阪科技馆、科学未来馆和日本其他区域性科学中心联手合作,将在日本关西地区多地开展一次科学马戏团巡展活动。此次巡展旨在表达澳大利亚对作为国家科技馆创始投资者的日方的感激,同时也能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澳大利亚愿为今后30年的澳日合作铺平道路。

(十) 非洲(2015年)

赴非洲科学马戏团项目基于十几年间在南非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发展起来。赴非洲科学马戏团项目由公众科学认知中心领导,在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的支持下正在不断发展,旨在帮助非洲国家的科学中心开发教育活动。赴非洲科学马戏团是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项目,旨在为南部非洲五个国家的学校、教师和社区提供有趣的科学知识,同时也着手于对非洲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能力培养。主要的课程内容包括:科学秀、教师职业及专业进修(通过举办研讨会以及分发书籍等资料)、动手实践型展览和员工培训。这是澳大利亚政府三大使团:国家科技馆——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杜塞尔基金会与众多非洲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5月3日至7月15日启动,共有来自5个国家的41367人参加,其中有37392名学生参加了科学秀,2843个团体和家庭参加了科学秀或科技展览,451个团体和家庭参加了研讨会,519名教师参加了职业发展研讨会,162名非洲科学传播工作者接受了为期数周的培训,发放了3200份教师资源手册,可以指导教师利用普通物品展现非凡的科学实验。由澳大利亚的AMF 磁力公司捐赠的成千上万个磁铁被分发到数百所学校。

七、 科普巡展

在澳大利亚的各种海外援助项目中,国际发展项目的国际志愿者为科学马戏团专家们在部分国家(包括纳米比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组织开展科普能力及科学演示方面的培训工作,创造了许多机会。曾经的科学马戏团成员、澳大利亚国家科技馆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包括缅甸、泰国、韩国、蒙古和文莱在内的各个国家实施了许多项目。

八、 科学马戏团的影响

壳牌科学马戏团的成功不断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澳大利亚观摩和体验正在运行中的科学马戏团活动。这是产学研(大学、科学中心和商业企业)三方合作的一个很好范例。此项目在其他国家中带动了类似的科学中心外展和科学传播培训模式,并已促使澳大利亚境内其他外展项目得以发展。科学马戏团的影响也是许多博士研究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主题。

30多年来,在澳大利亚跨地区以及在偏远地区开展的动手实践科学体验活动,促使一套经过验证、切实可行的模式发展成熟:即采用简单易用的材料,开展易于实施的科学展览,为不同场地的观众提供因地制宜的科学展示与体验。在澳大利亚开展科学马戏团项目的经验值得许多国家借鉴,并已经运用于“科学马戏团外交”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国家科技馆的愿景是:将科学马戏团举办展览、科学秀以及外交方面的奇妙经历发扬光大,令世界各地儿童、学生和成年人的生活焕然一新。

[1]http://www.anu.edu.au/news/all-news/all-staff-welcome[EB/OL].

[2]Trench B. Vital and vulnerable: Science communication as a university subject. In Schiele B., Claessens M., Shi S. (Eds.),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the world: Practices, theories and trends[M]. 2012: 241-258.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3]Bryant C., Gore M. M. (1999). The evolution of a masters course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Some reflections on experience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n Schiele B., Koster E. H.(Eds.), The revolution in science museums ,1999: 141-158, Quebec City, Quebec, Canada: Multimondes.

[4]McKinnon, M. and Bryant, C. Thirty Years of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Course in Australia: Genesis and Evolution of a Degree. Science Communication, 2017: 39, 169-194.

猜你喜欢

马戏团科技馆展品
科技馆一日游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深圳科技馆新馆
好儿马戏团
讲礼貌马戏团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马戏团
科技馆惊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