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肿瘤患者癌痛全程管理的影响

2018-04-20夏燕燕

关键词:肿瘤科癌痛阿片类

夏燕燕,张 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29)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导致患者自杀。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采用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准确率及患者对癌痛管理的满意度等指标,提高癌痛护理质量,对于肿瘤科患者癌痛全程管理有积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科癌痛患者124例,其中男82例,女42例。根据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0.3±2.5)岁;对照组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1.7±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癌痛管理,包括基本的病情护理、心理干预,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物。

1.2.2 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进行癌痛管理,由医护人员联合制定出完备的医护一体化工作方案,医护一体化人员护理组长1名,疼痛护士1名,管床护士3名,医疗组长1名,管床医生2名。①组员事先统一培训,由其共同筛查出癌痛患者,并对确定癌痛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准确汇报。②医护共同交班,共同查房,医生负责开立医嘱,制定用药方案,护士参与诊疗计划和护理方案制定[1]。③护理组员根据不同药物进行详细健康宣教,有多种模式,包括视频,画册,疼痛APP,宣教会,一对一宣教等多种形式。④患者服药期间,管床护士看服下肚,组员中2个成员每天质控检查,并每天检查保证各类药物能在患者服药前到达病房,防止了因医嘱漏开,错开等导致的不能及时服药。⑤护理组员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时汇报,共同讨论,制定合适用药方案,同时再次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如疼痛知识,阿片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等。⑥患者出院后做好随访工作,随访形式包括电话随访,疼痛APP、微信等。随访具体时间设定在患者出院后1周内、2周内进行。根据系统中患者的信息为其进行个性化的随访,每位患者通话时间不得少于15 min,包括是否正确服药,止痛药物名称及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2]。同时根据随访结果给予合理建议。对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于随访后次日再次进行心理疏导[2]。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准确率

对照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准确率为75.8%(46/62),观察组为98.4%(6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4,P<0.05)。

2.2 癌痛护理质量优良率

对照组癌痛护理质量优良率为35.5%(22/62),观察组为93.5%(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对比(n)

2.3 满意度

观察组对疼痛管理表示很满意41例、满意17例、一般2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3.5%(58/62),对照组很满意10例、满意14例、一般10例、不满意24例、很不满意4例,满意率为38.7%(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2,P<0.05)。

2.4 服药依从性

观察组(高度依从58例、中度依从3例、低度依从1例)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度依从20例、中度依从28例、低度依从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医护一体化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工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由医生和护士共同负责[3]。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医患及护患之间平行线的工作模式,在医、护、患三者之间,建立了一体化的全新工作模式。对于肿瘤科癌痛患者来说,采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进行癌痛全程管理,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通过实施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能够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具体的服务,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加规范的管理和控制患者的癌痛症状。癌痛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情绪等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食欲减退、失眠、焦虑、乏力、抑郁、等情况,可能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造成影响。而采取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从医生、护士不同的专业角度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对疾病产生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帮助患者有效的调节心态,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此外,采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进行癌痛全程管理,能够使阿片类止痛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提升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准确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护士癌痛评估的及时率,最终提高患者对癌痛管理的满意度,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肿瘤科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进行癌痛全程管理,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1] 韦榕飒,潘冬梅,廖金莲,等.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5,(06):7-10.

[2] 杨玉辉.移动护理电子随访系统在癌痛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254-256.

[3] 董学敏,王 斐.医护一体化管理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4):346-348.

猜你喜欢

肿瘤科癌痛阿片类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PDCA循环法在肿瘤科患者换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